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有几天了,是一个发生在1936年~1937年间北平的故事。

电影我看了,看之前就听人说,这是“姜文给老北京的情书”,看完之后我发现这话说的太对了,这整部电影就如同姜文的一句台词——我就是为了这点儿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故事本身不论,对我来说,以及对很多北京的观影者来说,可能就是为了看这点儿老北京,才看的这部电影。昨天,我们给您盘点的是影片中复原的老北京城,今天我们主要说说电影当中的民国典故。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

如果不是对北京民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估计面对电影中的很多“梗”会发晕,认为有些桥段是“有一搭没一搭”,提了一嘴就没了下文。所以我们今天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给大家做个小科普,如果你还没看这部电影的话,不妨先预习一下。

昭和北京地图

电影中蓝青峰和朱潜龙、根本一郎商量计策时,要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的原型是《昭和十三年日版最新北京市街地图》。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2)

目前流通的版本是绘制于1938年,当然剧情中的1937年一定也会有类似的地图。

梁思成的城墙立体公园

电影中蓝青峰和老亨德勒医生两次日落后在朝阳门城墙上遛弯儿聊天,镜头里城墙上面极宽阔,不仅可以走人,还可以走洋车和自行车。这似乎是在致敬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提出的方案“立体城墙公园”。

当年梁思成对于老城墙的去留,提出的是这样的设想: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3)

梁思成的立体公园构想图

城墙外面有一道护城河,河与墙之间有一带相当宽的地,这些地带,同护城河一起,可以做成极好的“绿带”公园。将来引定河水一部分流入护城河的计划成功之后,河内可以放舟钓鱼,冬天又是一个很好的溜冰场。不唯如此,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10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人的纳凉有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这样一带环城的文娱圈,环城立体公园,是全世界的一无二的。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4)

1954年,东四牌楼。电影中也出现了东四牌楼。 王一波摄

这个设想,即使在脑子里想想,都是令人极为感动的,姜文正是把这个可能性,在《邪不压正》里展现了出来。

京师拆卖城垣案

进城后李天然问“怎么皇城墙给拆了”,这说的是民国时期的那一顿对城门城墙的猛拆,老亨大夫吐槽道:“有人买就人卖,有人卖就有人拆!”

这说的是当时一度轰动北京的京师拆卖城垣案。北京的皇城城墙在民国1921年到1927年经历了6年的大规模损毁,以致残存长度仅剩不足3公里,引起了最高当局的介入。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5)

南池子,李天然就是路过这里时

问为什么拆除了皇城墙

1927年,上任仅仅一个多月的军政府总理潘复,向内务总长兼任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沈瑞麟发出咨文,质问他皇城墙被拆一事,其中提到:“查京师内外城垣规模宏壮,为中外观瞻所系属,应由地方官厅切实保护,以存古迹。往年为便利交通起见,曾开数处豁口,均经郑重审议,方始兴工。乃近时内外墙垣拆毁多处,泥灰瓦砾狼藉遍地,见者刺目,行者避途。既非交通所必需,何以任意毁坏,毫不顾惜?”

几天后,随着查办京师拆卖城垣办事处的成立,案件调查正式展开,但实际上,贩卖皇城墙的不是别人,就是市政公所自己,1921年起执掌内务部的齐耀珊下令拆砖修濠,一开始因为穷,没钱造新砖,于是拆了城墙来补。后来发现作为建筑材料的城砖、琉璃瓦存在市场需求,遂将皇墙划段出售。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6)

1929年,当时的工务局申请说,为改善北平环境而整修大明濠北段,需使用皇墙城砖作为建筑材料,于是西北角至西安门的皇墙被彻底拆除。1935年时,也就是《邪不压正》剧情之前两年,时人留下感慨:“皇城墙,民国后陆续拆除,今所存者,只天安门左右数十丈,中华门内左右各百余丈耳。”

觉罗的红腰带

电影里姜文的蓝青峰第一次出场,是在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的六公主府,当时骑着大二八去打醋的姜文系了一条红腰带。

原著里的蓝青峰是“前清的武举人”,电影中说他在北京城里有六公主府这样的大宅子12间,他本人极为喜欢提“这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再加上他“蓝”这个姓氏不多见,让人不由怀疑姜文是否和《一步之遥》一样,给自己的角色设定成了旗人。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7)

清代旗人男子在正式场合必须系腰带,凡属“宗室”的,系黄腰带,凡属“觉罗”的,系红腰带,这就是电视剧常说的“黄带子、红带子”。

当然,这只是我们猜测,或许就是姜文导演喜欢红腰带也说不定……

帕梅拉分尸事件

电影开始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个“帕梅拉案件”,但这个剧情并没有展开,而是晃了几枪就结束了。

其实这一段是姜文在致敬一部著名犯罪小说《午夜北平》。这本小说改编自民国北平发生的一起大案,1936年和1937年相交的冬天,前英国外交官的养女帕梅拉的尸体在东南角楼下被发现,五脏全无,死相极惨。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8)

帕梅拉本人的照片

东南角楼被称作“狐狸塔”,位置上靠近东交民巷,所以在老外圈很有名。据说是因为比较荒凉野狐狸很多,所以才被称作“狐狸塔”。帕梅拉家就住在东南角楼的附近。

这个案子当时很轰动,但疑点众多,官方(包括中国和英国两方的警察,英国连苏格兰场的人都派来了)到最后也没查出到底凶手是谁,草草结案。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9)

“狐狸塔”在国外很有名

美国人绘制的1936年地图特意标注了它

帕梅拉的父亲自己坚持调查后,认为真凶是一个“参加过西山裸体派对的美国医生”,之所以官方不再继续调查,据说是因为怕抓出来的真是美国人,会涉及到中国、英国、美国三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而这个被帕梅拉的父亲当作“真凶”的人,在电影里出现了,这里不剧透,大家自己看吧。

燕子李三

李天然一身好功夫,能在北平城的四合院房顶上肆意穿梭,并且还在人家里留下了名字“燕子李三”,这是在致敬北平著名的神偷李景华(燕子李三的真身有好几种说法,李景华这版比较公认)。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0)

李景华生于河北涿州,幼时拜师习武,爬墙上树易如反掌,后来因为习武班子丢了东西怀疑他,就把他赶走了。李景华生活没有着落,从此便真的靠偷盗生活。

他作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专偷豪门富户,从不骚扰贫苦百姓;二是作案后总要留点痕迹,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更使得他声名大噪,“燕子李三”的绰号由此得来。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1)

据说当年临时执政段祺瑞在北平吉兆胡同东口的宅第、国务总理潘复以及大军阀张宗昌、褚玉璞等人的财物,燕子李三都偷过,其所偷财物有时会分给穷人。

1935年,北平地方法院判定李景华有“强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1936年,李景华因长期吸食鸦片病死在北平看守所,时年40岁。所以电影里当廖凡饰演的朱潜龙听说“偷东西的是燕子李三”时,便气得大骂:“燕子李三早死了!”

梁启超的肾

李天然在协和医院的时候,对着一颗肾宣了誓。这颗肾是梁启超的。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2)

电影里那段“因为误诊切错了肾”的说法,其实是当时北平的一个传言。梁启超本人曾经登报进行过澄清,说自己“罪在右肾,断无可疑”。但是此声明一出,反而坐实了谣言,很多人都认为梁启超是为了协和医院的名誉才这样说。

当然了,梁启超的病历显示,他被切的右肾虽然有问题,但是还不至于要整个切除,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肯定要发展成医疗事故。梁启超之所以宁愿自己认倒霉也要帮助协和医院,是因为他当时大力支持引进西医,如果他自己成了“医疗事故受害者”,中国的西医引进可能又要晚上几年了。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

电影中的巧红原型是施剑翘,1925年秋,其父施从滨与孙传芳交战被俘,遭到杀害,悬头三日示众。施剑翘时年20岁,立誓复仇,于是下嫁于愿意帮助她复仇的施靖公。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3)

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为旅长,报仇之事一拖再拖,施剑翘屡次遭拒后与其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娘家,并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以及练习枪法。

同年,这位女侠前往孙传芳下野寓居的天津,于居士林佛堂成功将孙传芳刺杀。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4)

电影里的巧红是通过开裁缝铺子来耐心等待仇家的出现,这个设定很合理,因为当年北平城的几个服饰衣帽上的老字号的确可以做到“认识全北平的达官贵人”,内联升就是此中典型。

您要是对施剑翘复仇的故事感兴趣请看我们写过的 刺杀孙传芳,民国侠女施剑翘蓄志十年为父报仇

张自忠逃离北平

电影中只出现了几个镜头的“张将军”暗指的是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5)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10日夜里,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与日本驻平陆军助理武官今井武夫会见张自忠,无功而返。但这次见面却导致了平津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

同年8月,张自忠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9月,张自忠逃离北平。

具有人情味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里的老北京(16)

1940年,张自忠于战场上殉国,年仅49岁。1947年,北平市政府颁令,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

图文:正阳书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