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基本原则(静脉输液是快速与有效的治疗手段)(1)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总量达到了104亿瓶,相当于人均每年输液约8瓶,远远高出了国际上人均2.5~3.5瓶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几年来有所减少,但仍然是居高不下,与国外的差距依然是很大。

国人多偏爱输液,无论是生任何疾病,许多人都觉得不输液似乎是没有治疗,也感觉是输了液会好得快一点。医生们也都喜欢使用输液治疗,既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又有了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

一般药物治疗有几种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及输液、肌肉注射、皮肤注射;髓腔内注入;舌下含服;直肠或阴道给药;滴眼;经鼻吸入;经口吸入;皮肤涂搽;外贴给药。各种给药的途径,皆有其相关的治疗目的和优缺点。

其中,静脉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可以准确的控制剂量及行有效的治疗。药物即刻进入血液循环,能迅速地遍布到全身,并以最小的代谢损耗直接起到作用,起效比其他的方式都快。特别是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可及时地赢得救治的机会。

虽然静脉输液有着许多,无法替代的获益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输液反应。因输入致热原、输液瓶灭菌不全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畏寒、寒战与发热。输液反应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的30~60分钟内,体温可达39~41℃或更高,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2、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或过多,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和大量输液时,可诱发,需慎重。

3、静脉炎症。如果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或由于静脉置管的刺激等,可引起静脉的炎性反应。

4、空气栓塞。由于输液时空气未排空,输液管连接不紧有漏缝而引起。有时仅有少量的空气进入静脉,患者也会感到胸闷不适,有些人可以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比口服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在消化道中被破坏,或不被吸收。但输液时,这些杂质却是直接入了血液。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光出现,因使用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的,就是这个原因引起。

6、血栓与肉芽肿危害。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肉眼可见微粒的直径在50微米以 上,检查发现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液体中,可检出直径2-16微米的微粒有542个,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约20万个微粒。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输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脑、肺、肝、肾、肌肉、皮肤以及全身的毛细血管中,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微血栓,令组织缺血、缺氧、水肿,炎症等。另外,进入体内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可形成肉芽肿。有一个学者对一具一生输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8、医源性感染。在所有的给药方式中,输液是最危险的。 输液穿透皮肤屏障,有可能让病毒、细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炎症,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等,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还会引起交叉感染。

根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全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所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专家的调查也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的危害。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的用药,已经给人类带来重大的灾难。

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可以吃药不打针,可以打针不输液,但在实际的治疗当中,往往都是反向而行之的。要杜绝不正的输液现象,需要在患者的不主动要求输液,与医生的严格掌握输液尺度下,经医患双方的努力而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