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1)

口味 · 耳音 · 兴趣

文 | 汪曾祺

我有一次买牛肉。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看样子是个知识分子,南方人。

轮到她了,她问卖牛肉的:

“ 牛肉怎么做?”

我很奇怪,问:

“ 你没有做过牛肉?”

“ 没有,我们家不吃牛羊肉。”

“ 那您买牛肉是…… ”

“ 我的孩子大了,他们会到外地去。我让他们

习惯习惯,出去了好适应。”

这位做母亲的用心良苦。我于是尽了一次义务,把她请到一边,讲了一通牛肉的做法,从清炖、红烧、咖喱牛肉,直到广东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

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2)

有人不吃羊肉。我们到内蒙古去体验生活,有一位女同志不吃羊肉——闻到羊肉味都恶心。这可苦了,她只好顿顿吃开水泡饭,吃咸菜。看见我吃手抓羊贝子(全羊)吃得那样香,直生气!

有人不吃辣椒。我们到重庆去体验生活,有几个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嚷嚷:“ 不要辣椒!” 卖汤圆的冷冷地说:“ 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许多东西不吃, “ 下去 ” 很不方便。到一个地方,听不懂那里的话,也很麻烦。

我们到湘鄂赣去体验生活。在长沙,有一个同志的鞋坏了去修鞋,鞋铺里不收,问:

“ 为什么?”

“ 修鞋的不好过。”

“ 什么?”

“ 修鞋的不好过!”

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3)

我给他翻译了一下,告诉他修鞋的今天病了,身体不舒服。

上了井冈山,更麻烦了:井冈山人说的是客家话。我们听一位队长介绍情况,他说这里没有人肯当干部,他挺身而出,他老婆反对,说是

“ 辣子毛补,两头秀腐 ” 。

“ 什么?什么?”

我又得给他翻译:“辣椒没有营养,吃下去两头受苦。”这样一翻译可就什么味道也没有了。

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4)

我去看昆曲, “ 打虎游街 ” “ 借茶活捉 ”……好戏。小丑的苏白尤其传神,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邻座是一个唱花旦的京剧女演员,听不懂,直着急,老问:“ 他说什么?说什么?” 我又不能逐句翻译,很遗憾。

我有一次到民族饭店去找人,身后有几个少女在叽叽呱呱地说很地道的苏州话。一边的电梯来了,一个少女大声招呼她的同伴:

“ 乖面乖面(这边这边)!”

我回头一看,说苏州话的是几个美国人!我们那位唱花旦的女演员,在语言能力上比这几个美国少女可差多了。

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5)

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都尝尝(有些吃的我也招架不了,比如贵州的鱼腥草);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四川话、苏州话、扬州话(有些话我也一句不懂,比如温州话)。否则,是个损失。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6)

让人耳朵舒服的耳音(口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