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十一话道尽人生大智慧(自见者不明有道者不处)(1)

自见者不明,有道者不处:“《道德经》新解”之二十四,萝卜/摄影

简:

本章老子通过一系列否定的描述,其实来肯定了“有道之士”的“应有表现”。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全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新解” 之二十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脚跟站着,时间长不了。不好好走路,大跨着步走,走不久。只自己立场看问题,全面通透不了。自夸颜色好,也只是自我感觉良好。而不顺应大势,顺其自然的行事,只考虑很少的因素,做事自然没成果。刻意的保持,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事情常常也长不了。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更大范围的看以上这些做事方式,都不合适,过犹不及,事倍功半。基本做了也白做。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认为,这样做事,行事的人只会把事物推向某种其实他们并不想要的对立端。而顺其自然的“有道之士“不这么干。

有道之士怎么干呢?——尺度的拿捏,看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企:

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举踵也”。

赘:(读“坠”音)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庄子》,病名,赘疣,俗称瘊子,引申为,多余,无用的。

结语:

这世界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太强调“自己”了,反而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常常会渐行渐远!?老子好像也在说,“自己也需——不破不立”!

2020年9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