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WEF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海尔智家从全球30个国家近600家制造商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一个“智能工业指数认证白皮书”优秀案例入选者,轰动业内。

海尔创立于1984年,曾经连续13年稳居欧睿国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2021年市值更是高达2089亿元,而曾经有一个畅销全国的知名冰箱品牌,辉煌时比海尔还牛,如今却鲜为人知,它就是新飞。

冰箱市场份额是否会进一步集中(曾家喻户晓的冰箱巨头)(1)

新乡飞出的鹰

1983年,临危受命的刘炳银从生产主管的位置被提拔为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厂长,当时他面临的局面堪称危局。这个1958年就成立的地方军工企业,此时已经累计亏损70多万元,出路何在?

42岁的刘炳银没有放弃,他北上首都,南下广州,不停地考察市场,发现当时市场上对电冰箱的需求很大而没有多少企业时,果断的决定进军冰箱市场。

从生产无线电设备到生产冰箱,跨度不可谓不大,很多人都笑话刘炳银的异想天开,他却早在想好了路。没有技术?不用怕,他乘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的机会,顺利地引进了飞利浦公司的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新飞腾飞的时代。

冰箱市场份额是否会进一步集中(曾家喻户晓的冰箱巨头)(2)

凭借技术领先优势,新飞很快闯出了名头。一句“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更是让新飞变得家喻户晓。不过彼时国内冰箱企业也已经蜂拥而起,海尔,容声,美菱都不甘示弱,冰箱产业进入诸侯混战的局面。

繁荣下的隐忧

1994年,为了能从诸多冰箱品牌中杀出重围,刘炳银决定引进外资,牵手新加坡丰隆集团,成立了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这为新飞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也为未来的衰落埋下了隐忧。

1995年,国内第一条年产60万台的无氟生产线在新飞投产,让新飞冰箱的产量从36万台上升到100万台以上税后净利润高达3.15亿元,为新飞赢得了“绿色冰箱第一品牌”的美誉,新飞从此一飞冲天。2年后新飞的品牌价值高达31.84,跻身“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十强”。

冰箱市场份额是否会进一步集中(曾家喻户晓的冰箱巨头)(3)

新飞最辉煌的时候,甚至和老牌世界500强头部企业通用电气达成合作,产品远销美、德、法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之无愧的家电龙头企业。

新飞集团蓬勃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多元化发展的困境,和外资团队的磨合等等,刘炳银也意识了这些问题,就在他准备调整战略时,却在2001年9月不幸因病去世,新飞也从此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衰落的谜团

曾经丰隆集团和新飞签署合议时,投资目标只是财务性质,并没有新飞的经营主导权和决策权,更何况有强势且深得民心的刘炳银的压制,他们无法对新飞指手画脚,只能享受分红。

冰箱市场份额是否会进一步集中(曾家喻户晓的冰箱巨头)(4)

等到2002年刘炳银去世,丰隆就开始吞食新飞的计划,先是召开董事会,收回了刘炳银6%的股权成为大股东。3年后借国企改制的机会,斥资5个亿,收购新飞39%的股份,成为占股90%的绝对大股东,新飞从此变成了一家外资主导的合资企业。

新加坡人入主新飞后,开除了不少技术骨干团队和公司元老,新飞的技术创新从此走入低谷。更是由于水土不服,错过了一场政策的东风——“家电下乡”,让曾经的小弟们海尔,格力,海信等后来居上。

以海尔为例,2010年其凭借参与“家电下乡”实现了销售超500亿,并在全国建立6000多个县级专卖店、超过2万个乡镇专卖店,建立起了别人无法超越的销售网络渠道,从而奠定了海尔的王者之基。

冰箱市场份额是否会进一步集中(曾家喻户晓的冰箱巨头)(5)

同时期新飞的销量却不足400万台,仅为海尔的四分之一,行业排名也跌出前四,昔日的荣光早已褪去不再。

2017年,格力电器发布了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营收达416.9亿元,创下了该公司的历史新高,就在同一年,新飞却向政府提交了破产重组的申请书,并一年后被丰隆作价4.55亿卖给了康佳。

新飞牌子还在,可能这是唯一让人高兴的事情吧。

冰箱市场份额是否会进一步集中(曾家喻户晓的冰箱巨头)(6)

据康佳方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新飞电器产销规模为33.5万台,收入同比增长达147%,显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始为这个老品牌注入了新的生机。

创立一个品牌不易,要维护它不倒更为不易,关于新飞你有哪些记忆中的老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