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足会,这个词语对于现代人来讲十分陌生,但是倒退一百多年却是中国亿万女性的福音,因为它和缠足陋习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要求妇女缠足之恶习由来已久,传说早在汉成帝时期,就已经有妃嫔缠足,但研究表明,中国缠足的习俗实际上起源于北宋,根据是苏东坡有“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的诗句,这是中国最早关于缠足的确切记载。

天足的作用是什么(日本人倡导的天足会)(1)

为什么要女人缠足?

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缠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没有统一说法。

一是恋足说。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男人有大量恋足癖,在男权社会,为了满足男子的这一特殊需求,逐渐形成欣赏三寸金莲的审美情趣,以致蔚然成风,横行千载,直到民国尚有妇女缠足,可谓根深蒂固。这方面的证据也有不少,比如有记载宋代纨绔子弟用女人金莲鞋喝酒,《金瓶梅》等文学作品里也有把玩、嗅闻女人小脚的描写等作为依据。

天足的作用是什么(日本人倡导的天足会)(2)

二是贞洁说。中国自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但在政治上、文化上牢牢占据统治地位,而且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众多儒家经典里边都会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如《女儿经》上说:“为什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可见。缠足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女子为夫守贞,限制女子的行动,不让其对外多接触,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天足的作用是什么(日本人倡导的天足会)(3)

对比分析,后者更有说服力,前者毕竟是少数人的性取向使然,就算数量巨大,也难以形成习俗化传统,而后者植根于思想深处,将贞洁上升为礼教,代代相传,难以更改。因为缠足符合男性利益,所以在男权社会被执行的非常彻底,甚至到了顽固的地步。

天足的作用是什么(日本人倡导的天足会)(4)

缠足对汉族女子的迫害极深,简直惨不忍睹,但对于少数民族女子来说却不受其束缚,元代蒙古女子不缠足,但不禁止汉族女子缠足,但到了明代汉族掌权缠足风气盛行,清代起初反对汉人缠足,一再下令禁止,但却屡禁不止,后来只好作罢,被人称作“男降女不降”,意思是“剃发令”执行得很好,禁止缠足却未成功。

天足会

长期以中国为师的日本,为什么没有出现缠足的陋习呢?表面原因是,日本大量派遣唐使的时代是中国唐朝,当时缠足还不是还普遍现象,而缠足习惯风行于北宋之时,日本人早就中断了遣唐使。中日官方交流停止,偶尔的来往是沿海商人之间的贸易,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日本不再模仿中国。宋朝以后,当中国女人热衷于自残式的缠足美时,日本人却开始了独自的文化发展进程,不再与中国交往。深层次原因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是有选择的,其独立性是非常强的,择优而学,像强者学,才是日本的根本出发点。

据说缠足在明治维新以后才被介绍到日本,当时是因为有人想证明中国的落后,所以把中国人的这种习惯介绍到了日本。日本统治台湾之后,首任总督对发辫、鸦片和缠足三大恶习发出了禁止令。但是,缠足是一种上千年来形成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转变这种审美并不容易,日本统治当局意识到改变当地人的观念才是首要的,于是日本当局在台湾发起成立“天足会”,以自然天生的脚为美,鼓励妇女抛弃陋习,取得巨大成效。客观地讲,中国古代很多传统陋习都是在鸦片战争后,被迫改变、被动抛弃的,缠足这种摧残女性的恶劣习俗也是其中之一。

清朝末年,维新派风光一时,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的倡导下,大清国各地陆续出现中国人自己的天足会。如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1899年12月),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天足会——这是一个禁止妇女缠足,提倡妇女放足的民间社团组织,并出版《天足会报》,广为宣传呼吁,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发展迅速,缠足恶习受到巨大冲击,但依然广泛存在。

天足的作用是什么(日本人倡导的天足会)(5)

民国时,天足会为表彰禁止妇女缠足、提倡妇女放足活动中的有功人员,奖励抵制缠足的先锋女性、开明丈夫和模范家族,特制作“天足会奖章”。“天足会奖章”,是反封建运动的历史物证,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一页。

天足的作用是什么(日本人倡导的天足会)(6)

虽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缠足这一摧残中国女性的恶习,直到新中国成立依然存在,相信不少出生在农村地区的60、70、80后,都见过活生生的小脚老太太,她们就是最后一批受毒害的可怜女人。

日本长期以来学习中国文化,但是日本人的学习具有很强选择性,并不像朝鲜和越南学得比较完整。日本效法中国,却并不盲从于中国:刑不用凌迟,宫不使太监,女不取缠足,文不学科举。日本人的这种差别化吸收的精神,批判式学习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曾经我们照搬照抄“老大哥”、刻板套用某某阶级理论,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