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上能移动的,就只有筝码了。别小看这小小的筝码,如果没有摆放好,会让你再高档的琴的声音都不好听。而把筝码摆好了,摆科学了,那么能大大提高你的琴的音色!
古筝的筝码也称雁柱,是筝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也有用牛骨、塑料、象牙等制作,每个筝码支撑着一根弦,有二十一根弦就有二十一个筝码,筝码的位置可左右移动,从而调整琴弦的音高。筝码作为古筝发声原理中的传导件,对音色的影响非常大,而筝码搁弦点的材料,对筝的音色影响更加敏感。
筝码的位置很影响古筝的音乐
为了证明这一点,有人通过对牛角、牛骨、象牙、竹材、乌木、黄杨木等多种搁弦点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牛骨在符合古筝的声学品质要求中最为理想。作为筝码的材料,牛骨的骨质导孔经过化学处理其油脂等成分已被除去,这样加快了骨质传声速度,且富有弹性,声音硬度适中,充分符合了古筝追求明亮色彩的审美要求。
筝码的位置很重要
古筝的筝码在演奏中起着支撑琴弦和传递共鸣的重要作用,校筝码的大小数据可分为七组,每相邻三个为一组,从高音到低音等码逐渐变高变粗,第一码的中心至前岳山为160mm,第二十一码的中心至前岳山为950删,中间筝码基本按等距离要求排列。但为了转调方便,在常用的D调排列时,3号码到4号码、8号码到9号码、13号码到14号码、18号码到19号码的间距,应为其他筝码的两倍左右。另外,低音部分的筝码间距相对高音部分的筝码间距要大些。
筝码
对于幼儿学弹古筝时,因手指力度有限,可将整排筝码往前岳山方向移几毫米。演奏古筝之前一定要检查筝码位置是否调好,因为在演奏过程中左手施展的“吟、揉、按、滑、颤”等技术,必须以筝码的绝对稳定为前提。演奏期间由于手指通过琴弦对筝码会产生间接的作用力,会发生“跑码”的现象,因此如果要连续演奏几首乐曲,也一定要在乐曲之间的间隙时间快速地对筝码进行必要的微调,以确保演奏的音准和音色效果和音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