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的中国从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动乱,到元明清的统一之际,地球另一边的西方欧洲还是“黑暗中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出现了一批封建君主制国家。这些国家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不同,它们往往“分而不裂”、“一盘散沙”,这当中就有本期的主角——神圣罗马帝国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

帝国国徽

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今天德意志的前身,发展早期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德意志王国,是德意志历史的真正开端(此前的东法兰克王国更像是萌芽),关于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名称的来源和一系列相关问题在上期我们已经聊过(详情参考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帝国有什么样的关系——德国简史)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2)

那么为什么要说神圣罗马帝国是“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呢?(当然这不是我说的,可能是伏尔泰老爷子说的)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从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讲起,也就是那种封君封臣的封建关系制度(详情参考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在欧洲中世纪,这种制度普遍盛行于欧洲各大君主国,英国也好、法国也罢都有过这样的时期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3)

中世纪

所谓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简单地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层层等级、封君封臣;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领主的领主跟我没啥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欧洲封建主林立,互相之间插着理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4)

中世纪封建关系

同时国家内部半独立倾向加重,因为封建主名义上是国王(或者皇帝)的封臣,但是他自己也有自己的封臣和自己的领地,所以国王(或皇帝)管不着封建主的内部事务,于是各个封建主做大,一些就成为了诸多公国的王公大臣,最终形成了国家内部分裂,也就是中央(国王或皇帝)号令不了地方(也就是各个公国)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5)

中世纪军队

这里顺便说一下当时欧洲的一个现象:欧洲教会势力一直处于思想界的控制地位,到了11世纪教会任用一些出身低下的人作为武士和管理人员(实际上就是教会的封臣),这些人在传统贵族和骑士眼中自然低人一等,但是到了12世纪的德皇和诸侯也开始任“臣仆”其作为官吏,这些人地位大大提高

逐渐的他们也进入骑士的阶层,皇帝的“臣仆”就升职进阶成为了“帝国骑士”,但是由于他们的封建关系并不那么“传统”,所以这些人的独立性特别强。14世纪后,部分人就组成了分诸侯、反城市、维护骑士特权的骑士同盟,这股势力在日后德国历史中有相当大影响,也曾是德国“大一统”过程中的路障之一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6)

同时中世纪也还出现过类似商业同盟的组织,比如著名的汉萨同盟;也有一些城市同盟,像德国的士瓦本-莱茵同盟。这些同盟或者组织,都成为了德国(也就是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分裂成散沙的“罪魁祸首”之一。造成了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局面

王权衰微

上期我们讲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曾经纵横地中海的罗马帝国的关系,虽然关系七拐八绕比较遥远,但是“罗马皇帝”的名号一直在中世纪欧洲起着重要影响(当然这里啰嗦两句:神圣罗马帝国早期人不叫皇帝,人是德意志王国的国王,到皇帝的称号得到后面了,后期经常是既有国王的称号,也有皇帝的尊号。这里说一句省的被挑刺)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7)

神圣罗马帝国

另外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的君主也不是就一“傀儡”,早先的君主拥有相当的实权(这点跟英国、法国国王是一样的,英国国王权力是日后一点点、一步步被夺掉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最早的奥托,他就拥有君主权力,成为国内各个封建主的封君。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8)

奥托

后来奥托称帝,原本德意志的国王又多了个皇帝的尊号,但是此时仅仅只是一个称号,实际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权力并未取得,这也就为日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盘散沙”埋下了大雷。

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当时的德国(神圣罗马帝国)也就自然继承了“统治基督教世界”这样的目标,统治者经常入侵意大利,干涉罗马教廷,和教皇正面冲突。这些行为自然在国内外树立不少敌人,也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国力受损,受制于国内诸侯,最终在腓特烈二世时期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割据分裂状态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9)

腓特烈二世

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势力也和诸侯一同对抗皇室,本就实力衰弱的中央(皇室)更无法招架,从此德国(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封建主就在实际上成为了独立国家,掀起了皇帝和诸侯相互斗争大战的序幕

国王与诸侯

不得不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非一直“软下去”,中间也有“硬起来”的时候,比如腓特烈二世跟教皇进行斗争、经营西西里和意大利。但是同时期的法国强大起来,在法王(是法国国王,可不是雷电法王啊【滑稽】)和教皇的打击之下,德皇的实力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

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成为德国(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皇帝)之后,皇帝的选举制度已经变成由七大选区选举皇帝的形式了,而这七大选区正是国内最大的几个大封建主(比如莱茵地区三大主教区的美因斯、特里尔、科伦大主教,莱茵宫廷伯爵、萨克森伯爵、勃兰登堡边地侯、捷克国王),这进一步使得王权旁落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0)

哈布斯堡帝国

再往后不仅国内封建主对王权加以干预,国外的法王和教皇也指手画脚,王权更加危机,以致到了德国查理四世时期不得不颁布“黄金诏书”来对抗教皇的干涉。

黄金诏书主要是:德国七大选区选出的皇帝不经教皇认证也合法;皇位空虚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宫廷伯爵摄政;教皇不能兼任代理皇帝;各诸侯特权得以确认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1)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

黄金诏书自然是打击了教皇势力的干预国政,但是国内各个诸侯更加做大,独立离心倾向更重,国王和诸侯的关系更加复杂,皇帝实际地位已经和诸侯同一水平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变成了各诸侯的政府了。

当然这些情况是诸侯们所乐意看见的,相对的统治者(也就是那个名义上的皇帝)就很不愿意。到了15世纪,统治者一定程度加强了王权,至少在国王自己领地内部建立了统一的税收制度、司法制度和其他方面(想想看此前国王自己领地内都无法做到“大一统”,这得多悲哀,所以欧洲近现代始终无法建立大一统的国家是有原因的)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2)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

由于15世纪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进步,所以同时期的诸侯们也都纷纷加强了自身实力,最明显的是军事实力。诸侯们在打击小封建主过程中运用当时最新的火炮,利用大炮将曾经不可一世的骑士和城堡轰得粉碎。于是小诸侯被众诸侯吞并;中诸侯被大诸侯吞并;大诸侯割据并立。虽然德国(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始终没有最终统一,但是客观上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国之不国

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末年,整个国家早就成了一个“众多公国联合的松散政治同盟”,尤其在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德国分裂成诸多国家,比如奥地利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3)

奥地利实际上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公国,但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哈布斯堡家族数次担任皇帝,于是有段时间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实际转移到了维也纳,而奥地利也一步步发展壮大,尤其奥地利正式独立后,成为了那一片地区“最强国家”,肆意插手各国事务,阻挠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不统一的话,那么奥地利毫无疑问就是大哥大,阻挠德意志统一对奥地利有利)

于是整个近代史前半场,德国始终是分散分裂分装分开的,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当时政治因素,当然奥地利的阻挠也跑不了。不过最终在德国第二强国——普鲁士的带领下,整个德意志最终统一,并在日后发展成了盛极一时的德意志帝国

小结

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这样在时代大背景之下,一步步变成了一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4)

神圣罗马帝国跨过了中世纪,进入到了近代史。在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德意志经过数十年才最终统一起来,那么德意志统一之路是怎样的?统一前的德意志是怎样的状态?统一的德意志为什么又将奥地利排除在外?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一本小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15)

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