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军山 文/图

海南五公祠景点位于海口海秀路与红城湖延长线的交界处,南面有美舍河从五公祠南面的庭院中蜿蜒而过,千百年来不断润泽这座海南文史传播殿堂级的学府,五公祠景点在明清时就有海南重要的传经讲学的书院——学圃堂,后来演变为纪念被放逐到琼州的五公的祠堂。景点内还有众多的古建、园林景观、井泉等,占地约100亩,五公祠素有“瀛海人文”之美誉。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

远处为美舍河,近处为琼园内的小湖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2)

五公祠内的琼园亭台楼阁园林风格


五公祠景点作为海南最负盛名的文化古迹,历朝历代几经扩建与修缮,形成“依坡傍水”的园林庭院古建风格。由琼园、海南第一楼(最早时的五公祠)、观稼堂、学圃堂、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古迹连成一片。五公祠景点内庭院内古木参天,植被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3)

五公祠内绿树荫荫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4)

五公祠全景


海南第一楼修建在府城地区地势最高点的一处斜坡上。地势绝佳,所以千百年来,海府地区无论下多大的风雨,也不管美舍河河水如何暴涨,五公祠都不忧水患。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5)

此楼既称五公祠,又叫海南第一楼,一楼两牌匾,后世则用来统称五公祠景点的简称


景点内的观稼堂、学圃堂、苏公祠等建筑多为“悬山式”风格,而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五公祠——“海南第一楼”则为歇山式风格;楼高两层,为纪念与供奉唐宋时被贬海南的忠臣五公(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古时才子佳人常来此缅怀五公;登楼远眺,赋诗作画,府城民居及美舍河乡间美景尽收眼底。当然现在登“海南第一楼”,视线早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阻隔,无法致远。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6)

此乃苏公祠,位于海南第一楼右边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7)

五公祠景点内的展馆


解放以后,五公祠原本建筑格局基本未大动,除了增加一些员工居住用房和边上另辟一处修建海口博物馆外;余下的大部分均原貌保留。其中的学圃堂与五公精舍,现在作为海南历史文化展厅,或不定时展出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也展出一些重要文物,有明代禁钟、黎族古代铜鼓、宣德炉等。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8)

浮粟古泉井在后面的白墙内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9)

屋脊的吻兽——龙首

景点内的古建筑、池塘、浮粟古泉井、亭台楼阁众多古迹留存,值得赏玩。而庭院中植被茂盛,古树参天,枇杷树冠硕大,实乃夏凉冬暖,环境绝佳,适合游客与市民静思,感悟时间光阴的流转。古建屋顶红檐绿瓦,屋脊上还有许多龙头造型的吻兽雕塑。五公的火山岩塑像栩栩如生,脸上展现出的忧国忧民思绪,令人回味难忘。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0)

李德裕塑像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1)

白墙园门,古风悠然


这里的墙多为白墙,配以园拱门,格子窗、回廊等,颇具江南园林古风。其中走廊的栏杆、檐柱、朱门与红窗的朱红色非常醒目,也彰显出海南五公祠别具一格的悠悠古风。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2)

朱红色的檐柱门窗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3)

书法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4)

门联书法比比皆是


作为海南著名的文化古迹,五公祠里最常见的是书法作品,祠内各大家的书法真迹比比皆是。五公祠内,也常年展出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宋徽宗赵佶手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其瘦金体书法遒劲纤秀,还有展出海瑞的古唐诗书法,这些名家真迹颇爱书法爱好者喜爱。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5)

赞扬五公家国情怀的门联书法


10幅名胜古迹楹联(海南五公祠景美多古韵)(16)


当然也有许多书写在厢房的门匾与门联的现代书法家作品,与五公祠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局很搭配,且书法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从这些楹联书法作品中,游客既可以看到时代沧桑变迁,也能领略到其中永浓浓的家国情怀与真意——“留得英名辉日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