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矛盾激化了,缺乏涵养的人会口出不逊,而智者会冷不防抖出一个包袱,使对方防不胜防,令人叫绝。  

晚清时期,一次中国驻法国外交官陈季同穿着中式长袍,被一辆马车差点撞翻在地。

车夫不但不道歉,还蔑视他是中国人。

陈季同从容地用纯正的巴黎口语回敬道:“苟狸侬!”车夫惊呆了,此事在巴黎引起轰动。

原来“苟狸侬”是法国一个车夫的名字,此人与两位乘客发生口角,竟残忍地将二人杀害。从此,“苟狸侬”成了对车夫的蔑称。

一个看不起中国人的法国人,竟被本国的故事,竟被仅仅三个字就骂得体无完肤!  

民国时期一次语音读法统一会上,副会长王朴发明的注音字母未被采用,就当面骂会长吴稚晖:“老王八蛋!只知嬉皮笑脸,何尝懂得注音字母!”

骂了人的霸气语言(智慧的反击骂人不带脏字)(1)

剑拔弩张时,吴稚晖从容回敬道:“王先生,你错了,敝姓吴,绝非贵本家。”引得全场大笑。  

有个故事,甲乙二人在一座狭窄的小桥上相遇,甲趾高气扬地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乙说:“我跟你完全相反。”说完侧身闪过。甲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常常见到当街唾沫乱飞的骂街者,脏话连篇,不以为耻,反而以会骂为能事。

他们可能不知道,在自以为得意之时,却在观者眼中变成了龌龊的代名词。

而用文明战胜野蛮,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做武器。必要时随手捡起一件,一举击中对方要害,且恨中有爱,使对方自省,又启迪后人,怎不令观者惊讶、叹服!

(作者:朱树长)  

(郭旺启摘自《中老年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