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刘邦谁更可怕(刘邦VS秦始皇谁更讲武德)(1)

文 / 子玉

不谈成绩,说说秦始皇和刘邦吧——

大家都有一种错觉,秦始皇和刘邦是两个时代的人,实际上,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他们有很多年一直平行地生活在同一个时间区间,但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根本不可能产生交集的可能。

如果非要找上那么一条链接的话,那就是,刘邦有一次在咸阳出差时,偶遇秦始皇出行的车队,那盛大的场面给他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作为“明星”,天下谁人不识君。

而秦始皇对刘邦最近的感知是“东南有天子气”,但他根本不可能知道,那被云气所笼罩的人是刘邦。

好了,不说这些没用的了,说说他们两作为人的个体吧——

因为种种原因,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后来居上的刘邦比他得分高多了,但凡事还得用事实说话。

大梁人尉缭在得到秦始皇的重用时,他的饮食是与秦王同等的待遇,而且,嬴政每次见面都会恭敬地向尉缭行大礼。

但意外的是,尉缭竟然跑了,还留下一句“秦王这人是虎狼之心,不得志的时候能够谦卑待人,得志的时候绝对不会把你当回事”的话。

够过分了吧,大家都为尉缭的生命安危捏了一把汗。

秦始皇和刘邦谁更可怕(刘邦VS秦始皇谁更讲武德)(2)

▲尉缭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可嬴政不仅没有追究,还将尉缭追了回来,并拜为了国尉,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对他是言听计从。

这事要搁项羽身上,尉缭早死八百回了。看看后来那位说项羽“沐猴而冠”的老秦人的下场就知道了。

怎么说呢,真正的政治家他是根本不在乎这些的,他care的点只是,如何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秦始皇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荆轲的朋友,高渐离也在秦国的通缉名单中。但秦始皇在抓到高渐离时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的双眼熏瞎,因为他欣赏高渐离的音乐才华。

哈,荆轲当年刺秦的行为可是严重挑战了秦始皇的权威呀。但在秦始皇眼里,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与一个搞音乐的艺人计较,犯不上。

高渐离最终被杀,只是因为他接续了荆轲的“事业”,用手中的乐器再次刺杀秦始皇。

那这没办法,秦法肯定不容。

估计这会有人肯定想问,“那坑儒算怎么回事”。

其实吧,“坑儒”这个概念本来就有问题,秦始皇当时坑杀的主要是方士群体,可能中间夹杂了一些儒生。而当时的儒生本来也分为两派:鲁派和齐派,鲁派算是儒家的原汁原味,齐派钻研的都是方士那一套

再说,也是卢生和侯生这两人玩得太过分,拿着秦始皇给的专项经费乱造不说,还在背后说秦始皇的各种坏话。

人都有脾气,何况嬴政还是皇帝呢。

你看,人家徐福就没事,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大巡游时还在琅琊召见了他呢。

至于被坑杀于咸阳的那四百六十人,肯定和侯生、卢生他们犯的同一个毛病。

再说一个事,屠城——

秦始皇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是与战争深度关联的,而翻遍史书,却很少发现这位“虎狼之君”和他的“虎狼之师”有过屠城的记录。

反观刘邦,他的战争生涯几乎就是一部“屠城史”:

刘邦和项羽一块打城阳,城破后,两人一起对城阳进行了屠城;

在西进咸阳的路上,刘邦南攻拿下颍阳之后,屠城;

进入关中腹地前,他又屠了武关;

项羽垓下自刎后,他的封地鲁地坚持不投降,刘邦当时就想强攻然后屠城。最后,是在属下的劝说下才和平解决的。

大家都说沛公这人能处,讲武德,可能还是因为与他同行的项羽太残暴了,衬托出了他的仁义。

秦始皇和刘邦谁更可怕(刘邦VS秦始皇谁更讲武德)(3)

▲项羽 电影《鸿门宴》/剧照

而且,两人在对待功臣方面也是差距巨大——

秦始皇在蚕食、兼并六国的过程中手底下产生了一大批拥有赫赫战功的武将以及谋士群体。

这些人虽然只有王翦父子等少数人被封了侯,但大家基本上在秦始皇时代都平安无事,享受了天下一统所带来的“红利”。

而刘邦的功臣都是什么结局?

臧荼叛乱被俘、韩信被吕后斩杀于长乐宫钟室并夷灭三族、彭越被刘邦诛杀并夷灭三族、英布在战败后被长沙王诱杀......

这张名单中还有韩王信、燕王卢绾、代相陈豨等人,这些人都是在形势所迫的情况下才站在刘邦的对立面的。

是,诸侯王群体与刘邦的汉朝不兼容,这话没毛病,但刘邦对待彭越的态度就实在有点过分。

彭越确实是因为有病才没有亲自带兵参与刘邦平定陈豨叛乱的军事行动。刘邦抓住这条就直接将彭越给抓到了洛阳,褫夺了他的梁王爵位,并贬为庶人,将他迁往蜀地。

这已经够过分了,而刘邦接下来竟然在老婆吕后的忽悠下将彭越给杀了,还将他的人头挂在洛阳城头示众,并下了一道命令:谁也不许为彭越收尸

这就没必要了吧。

英布正是在看到彭越的“新闻”后才果断造反的。

是,秦国的情况和汉朝的不一样:秦始皇实行的是全面郡县制,而刘邦最初推行的是封国制与郡县制并行

刘邦是被现实倒逼着向异姓诸侯王群体亮剑

但说实话,英布和彭越这些人追求的无非是荣华富贵,都想过几天安宁日子,刘邦完全可以像后来的赵匡胤一样找到一个适中的点:让这些人在对朝廷形不成威胁的情况下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

彭越当时不对吕后说了嘛,“我就想回老家巨野好好过日子”。

刘邦不,非要采取刚猛的手段让这些异姓诸侯王彻底消失。可能他也是为老婆着想,怕自己百年后吕后镇不住这帮人。

秦始皇和刘邦谁更可怕(刘邦VS秦始皇谁更讲武德)(4)

▲吕后 电视剧《大风歌》/剧照

看看秦始皇手底下那帮功臣,王翦、王贲、李信等,这些人都得到了善终。李信在攻楚的过程中还曾经遭遇过大败呢,二十万秦军全军覆没,就这,秦始皇照样重用。

即使是面对丞相李斯的过分行为,秦始皇也没有将自己的情绪过度释放——

有一次,秦始皇巡幸梁山宫,在山上,他看见远处丞相李斯出行的场面太过盛大,于是就发了几句牢骚。

谁知道,这事竟然被李斯知道了,因为他此后出行的场景明显低调多了。

秦始皇知道,肯定是太监们泄露了他的话。

嬴政的解决方案是:将那天在场的太监全部给杀了。而李斯本身并没有受到秦始皇的一丝打压。

看刘邦是怎么对待萧何的——

刘邦在前线打仗,时不时就会派出使者“关心”一下丞相萧何近期的动作。在平定陈豨叛乱的前线,他甚至派出了五百名侍卫和一名都尉去保护萧何的安全,实际上就是监督萧何。

萧何建议刘邦将上林苑中的部分土地空出来让老百姓们种地,刘邦直接就将萧何给关了起来。

说实话,萧何比李斯本分多了,但他换来的却是刘邦的屡屡怀疑。而李斯呢,他的儿子娶的是皇帝的公主,女儿嫁的也是皇帝的公子。

这两个人的待遇差远了。

秦始皇和刘邦谁更可怕(刘邦VS秦始皇谁更讲武德)(5)

▲李斯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而秦始皇之所以名声比刘邦差多了,原因正是在他们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上——

秦始皇为了追求无限大的功业以及个人享受严重透支了民力;刘邦选择了“无为而治,于民休息”的治国方案,天下宴然。

所以,你不能说秦始皇后来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错的,像修长城、用兵岭南、修直道,这些都是能长期造福后人的大功业,只是,秦始皇想一下子都将这些事给办了。

那时候,人口基数本来就有限,老百姓肯定被折腾得够呛,当然不高兴了。

更为重要的是,秦始皇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而刘邦汉朝的线一直延伸了有四百年之久(西汉和东汉)。

以结果为导向,秦始皇的名声肯定不如刘邦了。

所以,对于秦始皇和刘邦的评价绝对不能人云亦云。

秦始皇和刘邦谁更可怕(刘邦VS秦始皇谁更讲武德)(6)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