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三千年前武王伐纣牧野决战真相,神权与王权之争纠缠其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文王伐纣的故事简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王伐纣的故事简介
第十九章:三千年前武王伐纣牧野决战真相,神权与王权之争纠缠其间
纣王失政,众叛亲离
纣王当政时期,内政外交始终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状态。外部,东部、南部,虽然东夷各族虽然被征服,但是,不断有小的部族反抗。西部,周族羽翼渐渐丰满,慢慢成长为足以灭商的主要势力。
内政方面,纣王性格非常专横,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应该说情商极差,缺少政治手腕政治智慧,不具备一个英明帝王应有的素质。这就导致商王朝内部,统治阶层内部两部分人对他阳奉阴违。
第一类是商贵族阶层。他的哥哥微启子,因为礼制问题,没能继承王位。但是,拥护他的贵族势力并不甘心,他们形成了纣王的反对派。加之纣王是个任性的人,常常置贵族利益依托的王朝礼制于不顾,比如祭祀等等,这就造成王朝内部贵族势力的分化,这些人以比干等人为代表,经常与纣王唱反调。
第二类是神权力量,巫婆神棍。商王朝大部分时期,非常迷信,从王室以至民间,做任何事情都要占卜求神后才去做,连商王武丁想重用傅说这等王权分内的事情,都要托词神谕才得以施行,神权已经盖过王权甚至成为王权的破坏力量。
商王武乙为打破神权罗网,做过这么两件事,制作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
后来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
武乙的这些乖戾表演,其实就是希望打击神权,蔑视神权,希望清楚神权的力量。
至纣王,商王朝经过四代帝王,王权与神权之争愈演愈烈。虽然经四代商王数十年的明争暗斗,王权占据上风,成为统治主导力量,但神权数百年的无上地位,致使队伍庞大的神棍们不甘心失败,一而再地与王权相抗衡,力图再现伊尹、巫咸等时代超越王权的辉煌。
至纣王时,由于纣王的分外的强势,神棍们撼之不动,便勾结外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倒商的急先锋。
以上,便是商王朝内外矛盾的主要代表,这些力量一旦形成联合,内外夹攻,商王朝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左转》记载:公元前1047年,纣王征服有苏部,有苏部首领献上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这件事成为纣王走向灭亡的标志事件。
纣王不仅性格暴戾而且喜好女色,得了妲己之后的纣王,立即沉入后宫,干了几件与小伙伴夏桀相媲美的事情。
1、大兴土木,建造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大量征用奴隶和俘虏,使得怨声载道,也导致国库空虚。
2、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致使王室贵族之间的矛盾激化。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从来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
3、加重刑罚,特别是发明了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
总之,纣王后期骄奢荒淫、为政暴戾、内外怨声载道,一派亡国气象,而此时的西周,则已然枕戈待旦。
武王孟津观兵
公元前1055年的时候,姬昌正式自立为王,史称周文王。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周武王继位之后,即拜太公望为军师,继续向东用兵,扩充势力,清除后患。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史记》 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不是“不期而会”,根据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有参与,但诸侯恐怕并无八百之多,从牧野之战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国。
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他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过了两年,比干、箕子,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商王室贵族纷纷逃亡。此时,纣王主力精兵在东南方征讨反叛部族,内部空虚。
武王与姜尚认识到,商王朝内君王和贵族矛盾可以利用。果然,在比干被杀后不就,有两个贵族带着祭祀的用具投奔西岐。给出两个极其重要的情报,纣王大军不在首都目前在东边讨伐东夷部落。这是一举打败纣王的时机,新旧王朝的决战时刻到了。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正式伐商,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
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
后来联军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发表著名的《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大体意思是:“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
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
然而,士气高昂的周军赶到牧野,遭遇阻击的商军后,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商军几乎要一直排到天边,一面面旗帜一望无际。虽然不知道对方确切有多少人,但要远远多过联军。联军将士刚刚鼓起的勇气又快要低落了。
原来,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形势很明显,商军人数占绝对优势,在冷兵器时代,人是最重要的战争资源,人数多寡象征实力大小。
当此之时,周军的主帅武王和姜尚没有乱了心神。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纣王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纣王手中最后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
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将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杀死。
牧野之战成为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有决战意义的战例,牧野之战胜败关键还是人心得失,纣王虽有强大的力量,但为政粗暴,缺乏谋略,穷兵黩武,丧失人心,终致败亡。
纣王是一个优点与缺点都非常突出的君主,他有过人的才能,同时也有骄矜傲慢、粗暴急躁、缺乏智谋的缺点,这也是导致他最终败亡并被后世各种诟病的原因。
西周历经四代辛勤耕耘,精于智谋,低调仁义,励精图治,终于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