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船尾,跟你一起体会读书人的快乐!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在本书中,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呈现。本书最早出版于1927年,由最初的5篇文章历次增订,扩展至14篇。

认识作者---斯蒂芬·茨威格---一个杰出的传记作家!

考古发现图坦卡蒙(探索历史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1)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作者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作者是犹太人,他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从事反战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到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可谓是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可能也是因为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所以茨威格也饱尝战争、饥饿、暴动所带来的痛苦。

在他的作品中,能够体会到他对于时间、人生、历史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考!

代表作: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以及作家和历史人物传记《三大师传》

考古发现图坦卡蒙(探索历史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2)

小知识:西方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三位传记作家

本文,以《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第一个故事:不朽的逃亡者的重要节选内容为对象,进行解读。

不朽的逃亡者:巴尔沃亚的太平洋发现之旅

考古发现图坦卡蒙(探索历史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3)

同样是人类地理发现史的星光闪耀时刻,茨威格并没有选择哥伦布发现美洲,因为这段历史实在太过家喻户晓,而是选择了相对不那么知名,也因此更有标举必要的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经典段落:

如今,是贪欲将他们会聚在一起。前来应征的不仅有那些正派的名门贵族,他们想把自己的纹章盾牌全部镀上黄金,还有那些胆略过人的冒险家与勇敢的士兵,同时,西班牙所有的垃圾和渣滓也全都飘向了帕洛斯和加的斯。身烙火印的窃贼、拦路抢劫的强盗、瘪三扒手——他们都想到黄金国去大捞一票。还有为了逃避债主的负债人、为了摆脱悍妇的丈夫,所有那些铤而走险的匪徒、生活潦倒的穷光蛋、身有烙印[插图]的枉法之徒和被警察追捕的通缉犯,都来报名参加远航队。好一伙乌合之众,他们孤注一掷,期待着一夜暴富。为达目的,不管是怎样的暴力和罪行,他们都无所顾忌。哥伦布的虚妄之说在他们中间交口相传,让他们想入非非,幻想在那些地方只要用铁锨轻轻一挖就能得到一大堆闪闪发亮的黄金。

1493年,哥伦布从美洲第一次返航,凯旋他向西班牙民众展示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引起了西班牙民众,特别是底层、负债累累的穷光蛋们的极度幻想。一群乌合之众的暴富梦想跃然纸上。

讲述故事的同时,加入感想,很多书籍中的经典句子,其实就是在书籍的此中位置出现的,这跟作者亲身经历过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定关系。生死经历多了,对事件的感悟就越深刻。

埃斯帕尼奥拉岛(即后来的圣多明各或海地)的总督惊恐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潮水般涌来,淹没了这座国王委托他管辖的岛屿。年复一年,海船运来新的货物,同时还有一帮愈来愈难以管束的家伙。然而,新来的人也同样痛苦且失望,因为这里的街上根本没有什么遍地的黄金;当地不幸的土人已被这群金发野兽洗掠一空,从他们身上再也榨不出哪怕一粒的黄金了。于是,这些乌合之众就游手好闲,四处逛荡,寻衅抢劫,使苦命的印第安人整日提心吊胆,也使总督惴惴不安。为了吸引这帮家伙去开垦新地,总督想尽了办法,派给他们土地,分给他们牲畜,甚至还慷慨地送给他们会说话的牲口,即配给他们每人60至70名印第安人当奴隶,但都无济于事。无论是贵族出身的伊达尔戈骑士,还是昔日的拦路强盗,都对经营农庄一窍不通。他们漂洋过海到这里,可不是为了种植小麦和饲养家畜;因此他们从不把播种和收割放在心上,而只顾去欺凌苦命的印第安人——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他们把当地的整个种族全部灭绝掉了——或者在酒馆赌窟里消磨时日。没有多久,这号人的绝大多数都背上了债务,不得不变卖自己的财物,最后甚至要卖掉大衣、帽子和最后一件衬衫,被商人和高利贷者逼迫得惶惶不可终日。

那群乌合之众妄想改变命运怎么会顺利,到黄金之城淘金的西班牙人的梦想在现实中宣告破灭。他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耕种和畜牧,人家是来淘金的。而且这批西班牙人大多数是社会的底层不安分人群,直白一点就是“流氓”,至此也就理解他们为何会屠杀印第安人了,视认为鸡狗。

突然,那只木箱出人意料地自己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大约三十五岁的男子,他全副武装,身佩长剑,头戴盔甲,手持盾牌,活像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守护神圣地亚哥。他,就是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这也是他第一次向世人证明自己拥有令人惊叹的胆略与机智。

在前往黄金之城的轮船上,本章节主人公巴尔沃亚出场: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生于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卒于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西班牙征服者、冒险家与地理发现者。他是第一个从美洲大陆眺望太平洋的欧洲人。

他是聪明的,通过木箱的掩护成功登上探险的轮船。此前,他也负债累累,面对黄金的诱惑与摆脱负债的勇气,乱世枭雄的黄金梦开启了!

西索的人听了皮萨罗的叙述以后,再也没有兴趣到那偏远的殖民地去面对可怕的沼泽气候和土著人的毒箭了。他们觉得现在唯一可行的就是重回埃斯帕尼奥拉岛。就在这危急关头,巴尔沃亚突然站出来说,他第一次航海是与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一起探察海岸,所以非常了解整个中美洲沿海地区的情况。他记得他们当时曾到过一个名叫达连的地方,它依傍着一条富含金沙的河流,那里的土人态度友好,所以他们应该到那里去建立新的居住区,而不是在那倒霉的老地方。

全体人员立刻表示赞同。他们按照他的建议向巴拿马地峡旁边的达连驶去。到了那里之后,按照征服者惯常的侵略手法,他们首先就在土人中间进行残酷的屠杀。由于在抢劫来的财物中发现了黄金,这一群亡命之徒就决定在这里建立新的定居点,然后他们又怀着虔诚的感恩之心把这座新的城市称作“达连安提瓜的圣母玛丽亚”。

当发现有发财的机会时,这群西班牙人是贪婪的。换句话说,他们渴望财富,渴望成功。

但是,他们的做法,就显得配不上他们的梦想了。

西方人殖民时期的做法,屠杀土著人的心理,残暴程度可见一斑。

这是他们的文化属性。

当梦想与杀戮交织在一起,就显得不在正面,最起码当今社会不是。

现在,巴尔沃亚——这个从木箱里出来的男人——成了殖民地的主人。但是,尽管他获得了成功,却并不感到十分愉快。因为他公然造了国王的反,而且国王派来的总督也由于他的缘故而丧了命,这使他很难得到国王的宽恕。他知道,逃走的恩西索正带着诉状前往西班牙,他的叛乱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庭的审判。不过,西班牙离这里毕竟是如此遥远,在一艘船两次横渡大洋以前,他还有充裕的时间。为了长久保住自己篡夺来的权力,他必须利用智慧与胆略找到那唯一的方法。他深知,在那个年代,成功能够让任何犯罪都变得合理,而向王室进献大量的黄金则可以平息或者延迟这场官司。也就是说,首先要搞到黄金,因为黄金就是权力!

什么是犯罪,什么不是犯罪?

有钱,有黄金就是权利,就是没有罪!

那时的正义就是拥有财富,拥有黄金!

这就是历史,黄金时代的历史。

这就是那个时代,所谓的“合理性”!

巴尔沃亚认识到,为了洗脱自己的全部罪过并赢得名垂千古的荣誉,他必须去干这件事:他要第一个穿越巴拿马地峡,到达“Mar del Sur”,也就是“南海”,穿过它人们可以到达印度,同时为西班牙王室占领那座新俄斐。这一刻,就在柯马格莱酋长的宫殿里,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从这一刻起,这个不经意间成为冒险家的人,他的生活将获得超越时间的崇高意义。

巴尔沃亚的事迹迎来关键时期,虽然有罪过,但是他追梦的出发点也有正面的一面。

在故事的节点上再引申出来故事意义,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借鉴。

1513年9月1日,巴尔沃亚——这个英雄兼匪徒、探险家兼叛乱者,为了逃避绞刑或牢狱,开始了他的不朽之旅。

而就在这时,巴尔沃亚命令全体人员停止前进。谁都不得跟随他,因为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这第一眼眺望未知大洋的荣誉。他要单独前往,在跨越了我们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海洋——大西洋之后,他要成为亲眼见到另一个尚不为人所知的大洋——太平洋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第一个欧洲人和第一个基督徒,他希望做到举世无双、永载史册。他被这一时刻的伟大意义所深深感动,心怦怦地跳着,左手擎着旗,右手举着剑,缓慢地向上攀登,苍茫天地间一个孤独的身影。他攀登得很从容,一点都不着急,因为大功已经告成。只需要再向上走几步罢了,而且目标已经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没错,当他终于伫立在山顶,眼前真的是一片非凡的景象。在地势逐渐倾斜的山峰下方,在郁郁葱葱的山丘后面,是一大片望不到尽头的大海,波光粼粼,明媚耀眼。这就是那片大海,那片陌生的大海,那片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海,那片传说中的大海,迄今为止它只萦回于人们的梦里,而从未有人亲眼见过它。

随后,67个人从山顶上下来。1513年9月25日,就在这一天,人类知道了地球上迄今未知的最后一个海洋。

1513年9月25日,就在这一天,人类知道了地球上迄今未知的最后一个海洋——这里只是西方人自己的角度,要知道中国的曹操在此之前就已经面对太平洋写出来《观沧海》!

你能说1513这次年的太平洋是第一次被人类发现吗?恐不能!

但是,太平洋的全球意义上来说。曹操虽然看到了太平洋(渤海),但他不可能知道太平洋意味着啥。太平洋有多大,对面是什么?起码,他没有继续探索下去。精神层面上就输了一层。可谓“见洋而不知洋。”

第二天,刚好是9月29日的米迦勒节,他只带着22名同伴出现在海边,像圣米迦勒一样全副武装,通过庄严的仪式来宣布占领这片新的海洋。他没有急急忙忙走到海水中去,而是俨若这海水的主人和主宰,坐在一棵树下休息,骄傲地等待上涨的海水把波浪轻轻拍到他的脚上,好像一条顺从的小狗用舌头舔舐他的脚。

此处的细节描写,真的是绝了。巴尔沃亚那种欧洲殖民者高傲的气质被这么一个细节给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秒呀!

这一段人物刻画,是我对这个故事中最喜欢的一段。

巴尔沃亚顺着酋长那只伸开的手凝望着远方,在那里,只有山峦消失在茫茫的天际。这个声音柔和的词汇“比鲁”仿佛一个有魔力的咒语,立刻铭记到了他的灵魂深处。他的心怦怦直跳。这是他生平第二次意外获得的伟大预示。柯马格莱酋长关于南海就在附近的第一个预示已经顺利完成。他找到了南海和这珍珠的海滩。说不定这第二个预示也一样会很顺利,他要去发现并征服地球上的黄金之国——印加帝国。

“南海“已经找到,下一个预示就是要去寻找黄金帝国了,征服者或者说是殖民者内心都有对梦想的强烈且笃定的信念,这一点是他们除了“残暴”之外的另一个特性。

巴尔沃亚以钢铁般的毅力准备着自己的宏伟计划。但是,恰恰是这种大胆计划所取得的成功,给自己招惹来了危险,因为佩德拉里亚斯猜忌的眼光一直在不安地注视着自己这个下属的意图。也许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得到了情报,知道巴尔沃亚野心勃勃地要建立自己的统治;也许是纯粹出于嫉妒,怕这个从前的叛乱者第二次获得成功。

总而言之,他突然给巴尔沃亚寄去一封非常恳切的信,信中说,希望巴尔沃亚在最终开始远征以前,最好再回到阿克拉[插图]一趟,因为有事相商。巴尔沃亚希望能进一步得到佩德拉里亚斯的兵力支援,于是按照信上的邀请立即返回了。一小队士兵在城门外朝他的方向行进,似乎要来迎接他。他高兴地急忙向他们走去,为的是要去拥抱他们的队长——他多年的战友、发现南海时的同伴、自己信赖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皮萨罗。

但是,皮萨罗却把手重重地按在他的肩上,宣布他已被捕。皮萨罗也渴望做出一番不朽的事业,也渴望着能去占领黄金国。所以,当他知道要除掉这样一个胆大妄为的前行者时,心里并不是很介意。佩德拉里亚斯总督开始了这场所谓针对叛乱者的审判,并且很快做出了不公正的判决。数天以后,巴尔沃亚和几个最忠实的伙伴一起走上了断头台。只见刽子手的刀斧一闪,滚落在地上的头颅在一秒钟之内就这样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是人类的第一双眼睛,它们曾同时看到过环抱我们地球的两个大洋。

有时候,英雄这个称号除了自己,其他人会嫉妒。尤其是其他人也有机会获得这个称号的时候。佩德拉里亚斯是嫉妒巴尔沃亚的,发现太平洋的荣耀你已经得到,那么发现黄金之城的荣耀就给我好了,去死吧,巴尔沃亚!

如果说发现美洲是人类完成对地球认知的最为关键的第一步,那么发现太平洋则是异常关键的第二步。因为,伴随着它的发现,美洲与亚洲终将会被连接起来,人类地理图景最重要的一块空白也将会被填补。

虽然一代枭雄巴尔沃亚,最终功亏一篑,没能建立自己的统治王国。

但是他的努力,他不畏赤道雨林的毒虫、潮湿与烈日,追逐梦想的勇气,却是可佳的!

考古发现图坦卡蒙(探索历史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4)

-----END-----

作者: 船尾,一个热爱文字的车企工程师,读书、写作,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