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如何通过数据改善服务(海底捞精细服务模式的终结者们)(1)

前不久,主打快剪模式的素剪来到亿欧网进行分享交流,15分钟快速剪完一个头发,这个模式引起了亿欧网的注意。说起快剪模式,这种理发服务2015年在各城市悄然兴起,不提供洗头服务、不提供洗、烫、染、吹,理发师只为顾客“干剪”,每单时间、价格固定,这种快捷省事的经营方式对传统理发店形成了挑战。

快剪概念源于日本

快剪虽是近两年才在国内出现,但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快剪概念起源于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时期,是日本一家成立于1995年底的跨国企业QB Net提出,旗下设立多个子品牌包括QB House(日本快剪连锁店),它于2005年进驻香港,2012年2月进入台湾。快剪模式希望最大限度减少服务,从而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运作体系,所提倡的“去服务化”内容包括:不烫、不染、不洗头、不办卡、除了咨询发型需求外,发型师可以带着口罩对着你全程一言不发。

亿欧盘点:快剪模式的4家企业,它们分别是QB house、星客多快剪、素剪、CQ2

1.QB house

QB House是日本一家快速剪发的理发店,创始人小西国义,成立于1996年。QB House客单价平均在1000日元(约合50元),每单10分钟左右,只提供最基本的剪发服务,不提供洗吹染烫等服务。QB House店内设置了只能收取1000日元纸币的售票机,付费取票后等待剪发服务;剪发后用吸尘器吸走头部残留的碎发。

QB HOUSE在客人等位和付费环节有所创新。在所有门店等位处,均设置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信号灯,用以向客人指示店铺的繁忙程度。绿色表示立刻可以提供服务,黄色表示需要等候5-10分钟,红色表示需要等候15分钟以上。客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是否继续等待。同时,公司在每张理发座椅下安装智能传感器,自动将顾客数据传输到后台的系统中,便于总部第一时间了解各家店铺的客流情况。

亿欧网了解到QB House除在日本本土外,服务范围扩展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城市。QB House目前还是采用一个比较传统的打法,通过不断的扩张店面来换取客流,重心尚在线下。

2.星客多快剪

星客多是一家专注于快剪的互联网 美业品牌,成立于2015年1月,隶属于快剪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庄威。星客多品牌来自台湾,2015年2月第一家实体店在北京落地,现北京共有5家门店。星客多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两轮融资:第一轮融资为其创始人庄威自己投的120万人民币;第二轮融资是2015年3月完成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创新工场李开复、明势资本黄明明和天使汇联合投资。

据亿欧网了解,星客多只提供15分钟20元免洗到店快剪服务,不提供上门服务。顾客可以通过场景外微信公众号预约服务,也可以直接到门店小票机排号取票在场景内体验快剪服务。星客多平台上的发型师都是全职,且不设加盟店,只做直营店。

素剪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CEO阮洋,隶属于杭州快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素剪平台上的理发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和理发门店的合作,并且这些理发师由门店老板管理。老板派出有闲暇时间的理发师为企业提供上门剪发服务,来增加门店收益,而素剪则通过和理发门店分成的方式来获得盈利;另外一部分则是平台全职理发师。

与其它快剪服务不同的是,素剪是面向B端企业用户的上门服务,服务人次是10人及以上,利用企业午休时间上门服务企业员工。素剪价格固定在15元,服务时间每单15分钟,服务完成后,顾客通过微信支付。素剪只做针对企业的上门模式,不做到家服务;也不设线下店,目前虽在几个城市设有几家线下体验区,但只有一个工位,作免费体验之用,目前覆盖上海、杭州、温州和北京等地。

4.CQ2

CQ2是台湾连锁美发快剪品牌,创立于2007年,在台湾拥有160家分店,创始人黄登明。CQ2取自“Cheap便宜(10元) Cut剪发 Quality品质 Quick快速(10分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CQ2自2012年底进入厦门,店面都是开在大型商城内,目前在大陆开设了13家分店。

CQ2采用的是在“大卖场”设店的做法,快剪店借用卖场“包括空调、洗手间等设施”,节省成本。据亿欧网了解,CQ2服务流程主要是:①只负责剪发,没有洗发吹干等服务内容;②在店门口设置自助式电子验钞收款机,只接受10元人民币且不提供找零服务,单店只配备两到三名理发师(多是经过培训后上岗的);③取了小票就可以等待叫号理发,所有人得按照票号顺序来,不接受预约,简单快速询问客户需求后立即剪发,不做多余解释,基本等同于流水线式的运作。

CQ2在台湾主要采用开设直营分店的形式,在进入大陆后,其创始人表示,不会像之前那样采用直营的模式,而是采用委托经销(代理)的模式来经营。

关于快剪模式的那些事儿

第一,从快剪模式生长的土壤来讲。前面已经说过,快剪概念源于经济萧条时期,因消费者消费水平下降而诞生的一种服务模式,且不说QB house,就连台湾创办时日较久的CQ2品牌也是在金融风暴时期,快剪理念才得以推行。从这一点来讲,快剪模式满足的只是用户的初级需求,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当下,快剪模式与用户个性化、享受消费的追求显然背道而驰,这一流水线式的服务模式与当下大热的精细化服务的海底捞模式截然相反,其市场发展空间有多大还需时间的检验。当然,时过境迁,快剪模式生存的土壤早已改变,“快剪店们”聪明的抓住“快捷消费”这一市场空白,且出手直指“推销、等候时长”等消费痛点,也的确解决了部分用户的简单需求。

第二,高冷的服务模式别过头了。实事求是,快剪模式的确大大节省了顾客的时间,但是某种程度上,也因为过于追求效率而显得有点高冷。比如说,售票机只设置了相对应单价的收款功能,不提供找零服务。此前亿欧网记者也曾去一家快剪体验店里体验了一次,回来反馈说到,一些线下店只有理发师,没有到店引导,部分顾客到门店后不知道是怎样的购票流程,就转身离开了。理发店大有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如果一旦过于追求流程、标准,顾客就不一定能得到优质的体验了。亿欧网认为,快剪模式在追求效率过程中,也不应该过于注重流程标准而忽略服务的灵活性。

第三,在弥补市场空白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块市场空白。快剪模式的出现,解决了部分顾客剪发的时间成本问题,在这个细分行业里目标市场很小。快剪模式只针对特定的不做个性化美发诉求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对发型没要求,或者是要求较低的闲余时间较少的男性群体。看似很精准的定位了目标客户,实际上差异性的定位设置限制了部分潜在消费群体,在弥补市场空白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块市场空白。

美发是个体量很大的市场,但由于服务难以标准化,美发O2O还处于探索期,中国美发从业人员转型积极性高,与互联网磨合中肯定会遇到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亿欧网认为,快剪模式相对于烫染护造型而言,更容易标准化和快速复制。

本文作者石钰,syoyo1992;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