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刚过去的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的一个,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二十四节气详细解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说(二十四节气常识)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说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刚过去的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的一个。

二十四节气是以阳历为参考而定的,它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表示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公历上一般为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11月7日前后。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这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一般为公历的3月20日左右,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是北半球秋季的开始,一般为公历9月23日左右,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昼短夜长。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表示进入炎热的季节,一般为公历6月21日左右;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表示进入寒冷的季节,一般为公历12月22日。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公历2月18日左右。

惊蛰,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活动,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农谚: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公历3月5日左右。

清明,气候温暖,草木发芽,万物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公历4月5日左右。

谷雨,雨量增多,滋养谷物。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公历4月20日左右。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公历5月21日左右。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霉雨”季节。公历6月5日左右。

小暑,初伏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但是不到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7日左右。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雨水最多,农谚:小暑、大暑、淹死老鼠。公历7月23日左右。

处暑,暑天即将结束,是温度下降的转折点,是天气变凉的象征。公历8月23日左右。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公历9月7日左右。

寒露,露水增多,气温更低。公历10月8日左右。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公历10月23日左右。

小雪,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北方进入封冻季节。公历11月22日左右。

大雪,大雪纷飞,千里冰河,万里雪飘。公历12月7日左右。

小寒,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公历1月5日左右。

大寒,天气寒冷到了极点,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公历1月20日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