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瑞闹道场》,出自《西厢记》,是五剧中的第一剧,主要写张生和崔相国之女崔莺莺在普救寺相见的故事。

独自熬过低谷期语录(张君瑞闹道场名言10句)(1)

崔相国病逝,相国夫人和女儿扶柩归家。然而,行至河中府,路途受阻,不能前行。遂将灵柩寄放普救寺。张生拜望老朋友杜确,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内与崔莺莺一见钟情。由于张生借住在寺庙西厢,所以作者以此为剧名。

本文选取《张君瑞闹道场》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独自熬过低谷期语录(张君瑞闹道场名言10句)(2)

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

老太太我姓郑,丈夫姓崔,曾官拜相国。

很不幸啊,丈夫因为得了重病,去世了。

点评:「告殂」即布告死亡的意思。崔夫人本姓郑,是前任天子的相国。很不幸,因病仙逝了。

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想到以前丈夫在日,家道兴旺,随从有几百人。

现在却只有至亲三四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呢?

点评:崔夫人回忆过去,悲叹现在家道没落,人口伶仃。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暮春时节,人在蒲州东边大门重掩的普救寺内。

落花无语,流水飘红,东风吹不断的愁思万种。

点评:暮春时节,百花凋零,又碰到父亲病故,这都让崔莺莺感到苦楚无比。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

我姓张,名珙,字君瑞,

是西京河南府洛阳县人。

点评:张生,字君瑞,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虽官拜礼部尚书,但在五十岁时却因病身亡。第二年,母亲也病故了。

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负笈游学、四处飘零,像随风飘舞的飞蓬草。

功名未遂、长安遥远,何时才能获取功名呢?

点评:父母死后,张生书剑飘零,云游四方。听说老同学杜确官拜征西大元帅,自己也多年未见故友,遂前去拜望,路过河中府。

独自熬过低谷期语录(张君瑞闹道场名言10句)(3)

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虽才高八斗,但却不合于俗。

命运多舛啊,功名一直未就。

白白地写诗作文,

到现在一无所成。

点评:张生悲叹自己虽有才学,却不被世人认同,到现在还一事无成。

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灌溉洛阳千万种花朵,

滋润梁园万余顷田亩。

也让海客浮槎到天上。

点评:「梁园」即汉景帝的弟弟梁孝武王所修建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也曾」一句是一则典故。西晋文学家张华《博物志·杂说下》:“……近世有人居海滨者,……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大意是:相传,黄河直通天河。然而,有海客不信,遂多带粮食去验证一下,果然来到了天上。

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余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虽说是刚见了一面,

却让我张生发了疯。

就像神仙返回洞府,

留下杨柳在雾霭中,为

听那鸟雀喧哗鸣叫。

点评:「解元」即乡试第一名,因需要地方解送进京,故称。张生在普救寺遇到崔莺莺,内心喜欢,一见钟情。

独自熬过低谷期语录(张君瑞闹道场名言10句)(4)

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衠一味风清月朗。

家父从来不和光同尘,

只让自己能风清月朗。

点评:张生夸赞父亲虽然位居礼部尚书,但为人正直,没有偏私。死后也没有留下什么财产。

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著甚支吾此夜长!

院宇深深,枕席冰凉。

独坐孤灯,书影摇晃。

就是实现了今生的抱负志向,

可这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呢?

点评:张生见到崔莺莺后,茶不思、饭不香,遂抛却客栈繁华,借居寺庙僧房。然而,由于思想佳人,终夜不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