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屡次搏击,屡次胜利[出处] 五代,后骨,刘晌等《旧唐书要师德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成语故事之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成语故事之八(成语故事八攻八克)

成语故事之八

[释义]屡次搏击,屡次胜利。

[出处] 五代,后骨,刘晌等《旧唐书。要师德传》。

唐朝高宗时期的名将娄师德智勇双全,是当时抵抗吐蕃的一员名将。他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进土及第,授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鉴于不断加剧的吐蕃的威胁,唐高宗李治颁发(举猛土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想对吐蕃进行军事反攻。娄师德虽身为文臣,却也应召入伍,并于次年参与了唐军与吐蕃军之间的青海之战。虽然当时唐军各路兵马达十八万,但因主帅李敬玄初战时怯懦失机,失利后又消极防守,使唐军处处被动挨打,军士四分五裂。危急时刻,娄师德挺身而出,聚集散失的将士,使唐军土气得以复振。随后,娄师德又奉命出使吐蕃,促成和谈,争取到充足的时间,完善了边防的军力和部署。

青海之战后,吐蕃虽然没有深入唐朝腹地,但却经常骚扰边境地区。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五月,吐醫统帅噶尔钦陵率军进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东)等州。十月,吐蕃又人寇河源军(今青海南部)。面对吐蕃的不断进犯,娄师德奉命率兵进行反击。双方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县南)相遇。由于娄师德指挥有方,唐军八战八捷。这次辉煌的胜利,使吐蕃的势头彻底得到了遏制。

“八攻八克”这条成语,是从后来的蒙学教材(幼学琼林》上的“北方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一句提炼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