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堤北董村的村民董德政,酷爱书法。今天他又像往常一样,来到村里“暖心食堂”,吃完免费、可口的午餐后,开始在食堂里开设的书画室练字。他书写的“振兴乡村建驿站 社会关爱老年人”条幅,正对着书画室门口,十分显眼。

社会救助工作下基层暖民心(织密社会救助网)(1)

堤北董村的老人在村里的365暖留中心练习书法 (贾鹏 摄)

“暖心食堂”是乐陵市“365暖留工程”的服务内容之一,也是乐陵社会大救助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服务品牌,专门为村内符合条件的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军人等群体提供免费爱心午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乐陵市探索构建“1 N”服务型大救助体系,打造“线上 线下”联动服务平台,织密以物质保障为基础、多种服务救助为支撑的社会救助网络,力争做到不落下一个困难群众。

政策已明晰,关键在落实。如今,这一张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基本实现了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建立了“有求必应、有单尽接”的快速响应机制,向暂时陷于困顿的人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打通了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拓宽工作思路 满足个性化需求

“没有政府和社会的帮扶,我们这个家真要垮了!”家住朱集镇王双志村的卢志新两年前患上尿毒症,每月需要1000多元药物维持治疗,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全家4口人全靠妻子一人打工维持生活。村级民生民政协理员王英了解情况后,立即将他的实际困难进行反馈。

“按照传统救助模式,我们帮助卢志新一家及时办理了低保、医疗临时救助等多项政策救助,兜底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但这仍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乐陵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恩和说,“这迫使我们创新思路,探索更为精准、多元的大救助模式。困难群体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从找准最需要帮扶的人,抓住最需要帮助的事入手,乐陵市针对困难群体差异化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 服务”模式转变,探索构建“1 N”服务型大救助体系,即以社会大救助平台兜底基本民生保障的物质救助为主,叠加政策引导、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就业帮扶等“N”类服务救助。

眼下,得益于“1 N”服务型大救助,卢志新家已逐步从困境中走出。卢志新家共享受5项服务救助,根据“一户一档一策”,乐陵市一名民政干部与卢志新家庭结对帮扶,每月进行访视慰问;通过与家庭医生签约,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每月定期上门为其检查身体状况;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由王双志村“365暖留中心”托管,志愿者辅导作业。

“365 暖留工程” 暖胃更暖心

夹上一块香喷喷的黄焖鸡块,就着小菜喝着粥,铁营镇兴隆社区83岁老人桑银平在“暖心食堂”里吃得心满意足。“我和老伴儿住在3楼的老年公寓,坐电梯到1楼就是‘暖心食堂’,住宿和吃饭都不用花钱,饭菜花样多又好吃,不仅方便,老伙计们聚在一起也开心。”

为了满足老年人吃饭的口味,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暖心食堂”工作人员下足了功夫。堤北董村“暖心食堂”厨师程桂青说:“老年人普遍牙口不好,爱吃绵软的食物。我们炒菜的时候,专门炒得软烂一点,少油少盐低糖,让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孩子在外面工作,以前自己在家做饭随便吃两口,现在来这里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88岁的堤北董村居民董连元说,在“暖心食堂”不但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吃完还能和乡邻们聊聊天。

“多功能室对老人免费开放,每天都有志愿者提供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村里专门修建了无障碍通道,老人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找志愿者帮助解决。平时志愿者还会教老人做简单的手工,讲解一些养生知识。”杨安镇365暖留中心负责人杨焕霞介绍,“暖心食堂”不但为老人提供一餐热饭,还成为传播身边凡人善举的窗口、传授健康文化知识的课堂。

近年来,乐陵市结合“365暖留工程”,探索“365暖留 互助养老 教育帮扶 医疗保障 就业培训”救助服务新模式,对困难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一老一小一残”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服务。目前,全市共建成村级365暖留中心971处,建起幸福驿站42处、就业示范点251处、暖心食堂9处;开展健康义诊520多场次、技能培训350余次,使2.2万多名留守人员、3.1万余名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实现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全覆盖。

社会救助工作下基层暖民心(织密社会救助网)(2)

乐陵市黄夹镇社会大救助中心 (贾鹏 摄)

强化信息共享 精准便捷对接服务

今年55岁的潘长征患有肺腺癌,因没钱医治本想放弃治疗,经过大救助平台智能研判,信息很快反馈给西城社会事务协调服务中心。中心根据他家的实际困难,及时为他实施差异化分红,申请临时救助,解决他的医药费问题。

让潘长征走出困境的,是乐陵市打造的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社会大救助服务网络。

如何让救助服务更精准、更便捷?乐陵市积极探索“互联网 社会救助”新模式,创建了社会大救助平台,群众直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德救助”小程序,即可了解到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相关业务的政策文件、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有效提升了社会大救助工作的效率。

以大救助中心和大数据平台为依托,乐陵市着力构建“全面覆盖、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变分散受理为集中受理、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单一救助为综合救助。去年9月,乐陵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成启用,在线下,乐陵市扶贫、医保等19个部门45项救助职能全部进驻市社会大救助中心,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社会大救助网络,乡镇、村居设有救助网点,配备乡镇(街道)专职工作人员108人、村级民生民政协理员1055人。

乐陵市还将所有社会救助事项全部下放到镇街,办理人可就近选择网点申请办理,实现社会救助事项“就近办”“网上办”,进一步压缩了审批时限,真正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就近申办、全城通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高效便捷救助服务。

“我们将各类救助政策、数据信息和救助资源进行梳理汇总,并细化为‘助困、助医、助学、助居、助残、助业、介助’等七大救助板块,让救助的‘供’与‘需’精准对接,确保应保尽保、不落一人。”刘恩和介绍,依托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乐陵社会大救助中心可以筛选出符合大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进行精准画像,并锁定家庭住址和匹配的救助,由人找救助政策转变为救助政策找人。(记者 陈曦 通讯员 贾鹏 史书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