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新生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中的各项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但是不恰当的母乳喂养行为会造成婴幼儿肺炎、腹泻、呼吸道感染,会增加婴幼儿死亡率,同时会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营养不良等后果,所以正确的喂养行为显得至关重要。

母乳的成分

1、初乳:产后7日以内的乳汁,质稠而发黄,蛋白含量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及免疫物质。

2、过渡乳:产后7~14日,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脂肪含量最高。

3、成熟乳:产后14日后,产量高,质较稳定,含各项营养成分。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1)

母乳喂养前的准备工作

对乳腺和乳头进行湿热敷2~3分钟后,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促进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

正确的哺乳姿势

母亲选好恰当的喂奶姿势;孩子身体贴近母亲,脸向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孩子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下颌紧贴乳房;如是新生儿则应用手托住臀部。注意“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2)

正确的托乳房姿势: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呈C字形;托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头处。正确的含接姿势:用母亲的乳头刺激婴儿上唇,诱发觅食反射,使嘴张开,将大部分乳头和乳晕含入婴儿口中。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3)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4)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5)

喂哺的频率和时间

①按需哺乳;

②婴儿饥饿时进行哺乳;

③母亲感到乳房充满时进行哺乳;

④每次哺乳时间大致保持每侧10分钟左右。

母乳喂养的有效方法

做到“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①早接触:分娩后,母婴皮肤接触应在生后30分钟以内开始,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②早吸吮:婴儿生后30分钟以内开始吸吮母亲乳房。

③早开奶:第一次开奶时间是在分娩后30分钟以内。

喂养充足的指标

①喂哺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②哺乳时母亲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变柔软;

③喂奶后婴儿感到满足,表情快乐,反应灵敏,入睡时安静;

④每天换尿布6次左右 、大便每天2~4次,大便呈金黄色糊状;

⑤婴儿体重平均每周增加150克左右;

⑥满月时体重要增加600克以上。

母乳的储存

保存条件

温度

允许保存时间

室温存放

20℃~30℃

4小时

冷藏

存储于便携式保温冰盒内

15℃以上

24小时

储存于冰箱保鲜区

4℃左右

48小时

储存于冰箱保鲜区,但经常开关冰箱门

4℃以上

24小时

冷冻

冷冻室温度

-15℃~-5℃

3~6个月

低温冷冻

低于-20℃

6~12个月

注:①保存母乳时,无论室温、冷藏或冷冻保存,均需使用一次性储奶袋或储奶瓶,或使用经严格消毒的储奶瓶,不要用玻璃瓶,以防冻裂。保存母乳时要详细记录取奶时间。②冷冻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宜置冰箱冷藏室解冻,在冷藏室不要超过24h。解冻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

母乳的解冻与加热

解冻方法:可在冰箱冷藏室、冷水下解冻,不建议微波、室温解冻母乳。

解冻后保存:2~4℃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不能再冰冻。母乳放置后出现分层为正常现象,轻轻摇晃奶瓶,可是脂肪混合均匀。

母乳的加热:持续母乳喂养的母乳不需要加热,间歇喂养的母乳需要加热。可在温奶器,温水(≥37℃,<40℃)中加热,不超过15分钟,过程中不可使液面没过瓶盖以免发生污染;不推荐微波炉加热;加热后摇匀母乳。

参考文献

[1]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童笑梅,封志纯.早产儿母乳喂养.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6)

作者简介

章作王佳

作者单位:西安大兴医院儿科

母乳喂养健康科普(护理科普母乳喂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