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茵落溷的意思是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语出唐·李延寿《南史·范缜传》并见唐·姚思廉《梁书·儒林传》。
“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予焉”。“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填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菌席者,殿下是也;落类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竞在何处?’子良不能屈。”
“茵席”:指车上铺放虎皮的重要位置,引伸为权贵。“粪溷”:指厕所,引伸为卑贱处境。
范缜(约450一约510)字子真,是南朝齐梁间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在写《神灭论》之前,曾公开发表反对佛教和因果报应的主张,引起巨大影响。当时的齐、梁是佛教发展鼎盛时期,竟陵王经常大摆斋宴,大讲佛道。任南齐尚书殿中郎的范缜,在一次斋宴席间提出了“无佛”主张。萧子良问他:“你不信因果报应,那么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贱?”范缜说:“人生好象同一棵树上盛开的花,有些花瓣随风飘落到厅堂的席位上,有些被吹落到厕所里,这均属偶然机会形成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因果报应。殿下出生于皇族,就象飘落到厅堂坐垫上的花瓣一样,我一生不幸,如同落墙外粪土堆里的花瓣一样。人生虽有贵贱,只是途径、遭遇不同,因果报应表现在哪里呢?”萧子良仍坚持因果报应的说法。
南北朝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 范缜
事后范缜写了《神灭论》,提出了“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一根本命题。《梁书》《南史》说:“此论一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并以不能“卖论取官”,拒绝了萧子良劝诱。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命王公朝贵和僧正六十多人群起反击,也无法驳倒《神灭论》。
“因果”是佛家语,源于东晋·法显《涅槃经》,认为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前世的因种下今世的果,今世的果种下来世的因,前世做好事今世得好报,前世干坏事今世得恶报,善恶三世循环报应。范缜用“偶然论”批判了“三世因果论”,但由于受历史时代局限,还不能真正揭露萧子良因果报应论的本质。
3.清·竹恬所做《青溪杂忆诗柬捧花生同赋》引用“飘茵落溷”这一成语
“飘茵落溷事争差,狼藉高枝一朵花。今日回头声价减,可怜彩凤已随雅。”
“飘茵落溷了”后来也用来描述女子落入红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