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之情是大家比较看重的一种友情,进入社会后,同学之间也会互相提携、帮助,抱团取暖。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为何会如此仇恨彼此,要置对方于死地,孙膑杀了庞涓后去了哪里?

孙膑和庞涓的师傅是精通百家学问的集大成者鬼谷子。

名师出高徒。

孙膑和庞涓曾经是什么关系(孙膑和庞涓是同学)(1)

鬼谷子的一生中,教出了很多的名弟子,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鬼谷子的徒弟,大多不和,苏秦和张仪,在战国时期,一个推行“合纵”学说,劝说六国联合对抗秦国,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张仪推行“连横”学说,劝说各国亲善秦国,帮助秦国将各国一一击破。

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劣,他们彼此仇恨对方,还想将对方置于死地。庞涓在鬼谷子门下,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下山追求功名利禄去了。庞涓到了魏国后,由于能力出众,得到了魏王的重用。孙膑的能力在庞涓之上,但他没有急于下山,而是留下来继续学习,充实自己。

墨子(墨翟)拜访鬼谷子期间,发现他的学生孙膑很有才能,所以到魏国后,将孙膑推荐给了魏王。

孙膑和庞涓曾经是什么关系(孙膑和庞涓是同学)(2)

魏惠王得知,庞涓还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兄弟后,就责问庞涓,为何不将这样一位人才推荐给自己。庞涓害怕魏王责怪,只能给孙膑写信,让他来到了魏国。魏王想封孙膑做官,但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在自己之上,若让孙膑在魏国为官,他迟早会取代自己,成为魏军的主将。

庞涓为了阻止魏王任用孙膑,对魏王说,孙膑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上,官职也不应该屈居自己之下,他劝说魏王暂时不要封孙膑官职,而是等他建立功勋后,再封他一个更高的官职。庞涓说这些话,明面上是为了孙膑,但实际上,暗藏祸心,全是为了自己,只不过孙膑没有察觉。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担心他会取代自己,成为魏王最信任的宠臣,所以寝食难安,开始处心积虑地陷害孙膑。不久后,庞涓给孙膑捏造罪名,导致孙膑被处于膑刑和黥刑,双足被砍断,脸上被刺字,成了废人。庞涓可能出于胜利者的心态,并没有杀掉孙膑,而是让他痛苦地活着。

孙膑和庞涓曾经是什么关系(孙膑和庞涓是同学)(3)

庞涓仇恨孙膑,是出于嫉妒,害怕才华更好的孙膑取代自己,损害自身利益,孙膑本来不痛恨庞涓,但遭到庞涓的诬陷,让他成为一个废人之后,他开始痛恨起了庞涓,想置庞涓于死地。

不久后,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到了齐国。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兵攻打赵国。齐王派田忌和孙膑率兵去救援赵国。孙膑劝说田忌,乘机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国都大梁遭齐军围困后,庞涓只能放弃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马不停蹄地赶回救援魏国。随后,孙膑劝说田忌在桂陵伏击魏军。齐军以逸待劳,等待魏军的到来。魏军星夜兼程往来时,已经是人困马乏,突然遭到齐军的伏击,慌了手脚,最终输掉了桂陵之战。

孙膑在桂陵之战中,让庞涓吃到了一场惨败,但并没有杀掉庞涓,所以两人的仇恨依旧没有化解。

孙膑和庞涓曾经是什么关系(孙膑和庞涓是同学)(4)

公元前342年,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齐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援韩国,两人再次采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率兵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即便吃了一次亏,但国都面临危险后,庞涓不得不撤兵回去救援。有了桂陵之战的前车之鉴,庞涓小心谨慎了很多,可惜,孙膑还是棋高一筹。

庞涓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才能很好。同时,他率领的魏武卒,又是战国时期,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很多国家的士兵,都惧怕和他们大战,齐国士兵同样如此。孙膑利用了齐国害怕魏武卒的心理,利用减灶的办法,让庞涓以为,齐军因为害怕他们,开始大量逃跑了。

对于这样一支“不战已怯”的军队,庞涓内心充满了蔑视,他让士兵全力追击齐军,准备给齐军致命一击。庞涓这样做,恰好中了孙膑的计策,他在追击的过程中,再次中了齐军的埋伏。遭齐军埋伏,大势已去后,庞涓说了一句“遂成竖子之名!”就自杀了,魏武卒也损失殆尽。

孙膑和庞涓曾经是什么关系(孙膑和庞涓是同学)(5)

庞涓自杀后,孙膑的大仇得报了,但他的麻烦,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齐将田忌,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争的胜利后,威望和功勋,都超过了齐相邹忌,这引起了邹忌的忌惮。

孙膑害怕他和庞涓的故事,在田忌、邹忌身上重演,所以劝说田忌不要解除武将,而是带领士兵返回齐国都城。这样,田忌就会因为害怕他而逃离齐国,但田忌没有听从。田忌没有谋害邹忌之心,邹忌却不愿放过田忌,他让人诬陷田忌有谋反之心,导致田忌害怕,逃到了楚国。

孙膑可能跟随田忌去了楚国,也可能是察觉到了危险,离开田忌,隐居了起来,至此就下落不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