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 第5篇原创 -

大家好,我是拉斯韦尔where。

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现在一听“钱”这个概念,不带点动辄几亿的单位都没啥触动了,一瞧自己领着9500元都没有的薪水,只能安排一句: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热搜上看到花9500万买的汤臣一品的房子也会被粪水漫贯十年之久,不由得想起来《安家》里房似锦说过的话:没有我房似锦卖不出去的房子!

真没有吗?确实,只听过穷人没钱买房子,好像从没听过房子通货膨胀不值钱,毕竟这年头随便一个墓地都有“经济适用坟”,生下来的婴儿车、死之后的骨灰盒,没个四四方方的东西约束着,人这一生好像就不能够称之为圆满似的。

汤臣一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9500万的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1)

活着怎么就非得买房?

《贝壳研究院:2021年新青年理想居住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3.7%)表示,可接受的月供收入比在10-30%之间,对于购房时最影响决策的因素在于还款压力大(48.1%),大约21.6%的人群买房子缺首付。这也就意味着,过半的年轻人因为经济压力买不起全款房。房子成为了大多数爱情质量的一个天平托盘,成为了丈母娘口里的一句必杀技。

汤臣一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9500万的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2)

那么人为啥会对“房子”这个概念情有独钟?那这就得从人类的起源说起了。目前最被世界范围认可的结论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先听听这个名字,为啥定语有个森林。

尽管受气候因素影响,后续也是不得已到土地上活动了,但在老祖宗那辈进化到码字和看文的你我之前,一直是树居生活为主。高大茂密的枝叶足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空间,毕竟生物的肉身在对抗自然外界能量时渺小而无力,在没有天然屏障的保护下,找个临时据点也无可厚非。

之后的小农经济、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古今中外这种领土意识始终是种信仰,哪怕到现在俄乌的问题也有地缘安全的摩擦关系,就算科技发达了咱也得到月球上看看,顺便种点地啊。

即使后续文明的过渡也没能让这种土地情结泯灭,在人们情绪起伏时也习惯性联想起“房”,隔壁的老王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用脚抠出三室一厅造了个宇宙中心曹县的你

这种空间概念往往能使人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燕子筑巢、老鼠打洞,本质上来讲,我们的行为动机并无区别,只不过是把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习性搞成了社会化的产物,然后贴个“上风上水、在水一方、凤栖梧桐”的标签,又是树、又是水,你这不还是个猴啊你?

汤臣一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9500万的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3)

话又说回来,如果说搞个房子就为了点挡风避雨的作用,既然返璞归真,为啥房价这东西还是在涨?那就要考虑房子的附加值这个问题。

房子这东西本身价值在哪?

既然社会化了,房子这个东西不单单是钢筋水泥、草木竹棚,就必然脱离了狭隘的原始居住需求。从这一层面考量,房子囊括了多重属性,诸如居住属性、投资属性、金融属性、学位属性、租赁属性等等。

在现行市场压力下,个人买房必然要考虑到刚需、置换的现实问题,这又跟居住属性紧紧挂钩。地段、配套、学区每一条都让一个居住的房子产生附加值,人人都想要交通便利的、大城市中心的、临孩子学校近的,供需不平衡,那就先割一波韭菜。

当绝大多数人买房考虑到刚需问题时,就会必然受个人经济实力影响,但是社会总资产并不会直接简单地折射在个人的工资上,收入与房价极度不匹配的条件下,置换那就是比登天还难,那还想要社会红利怎么办?理所应当就会把前期刚需阶段的房产的升值潜力纳入衡量范围内,杠杆撬动了,房产的投资属性也就来了。

汤臣一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9500万的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4)

怎么看一个房子值不值钱,最直观的就是看房子能不能变现成金钱,能不能放在银行抵押贷款。往往大城市价格较高的房子具有好的交易价值,也有好的融资价值,无论是商铺、写字楼、工业用房、仓储用房等商用房地,还是公寓、别墅、住宅楼,脱离了所谓的金融属性,那跟空气泡沫一样还有谁会追捧?

电影《飞屋环游记》中气球带着房子飞,但是实际情况来看,房子总得有块地。举家合力掏空积蓄,与其说买的是房,不如说买的是份黄金土壤。

假如说,有一天教育+医疗+就业+工作都处于理想的均衡化,你说鹤岗有没有可能就是香港?

老破小vs远大新

前几天看到一新闻,女子花230万在北京二环买下8平米的房子,房子不住,就为了给孩子铺路。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有一些人会心甘情愿花高价买一个老破小,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不香吗?

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追求不同,选择不同。就跟你想要诸葛亮辅佐你成就大业,那能让他住在山那边的茅草房里指点江山吗?你想要没事野外钓个鱼,你能跑CBD的喷泉水池里丢个饵吗?

汤臣一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9500万的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5)

有的时候,买房子这点事儿看似是在选择一个供人居住休息的场所,实则在选择一种环境、阶层、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不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那放弃舒适度和体验感、按就近原则选择生活也不能称之为愚蠢。

再想想之前综艺《梦想改造家》那个花100万给农村老人整了个红砖房的事儿,人们带着固有的偏见和有色眼镜去评定一个人的生活,农村老人就得光秃秃的住毛坯?人们习惯性将农村与朴实、城市与繁华相对立,语言表述出来的“老破小、远大新”也无非是人为的在赋予“房子”这个符号额外的意义,与其说是现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不如说本身人就习惯性被社会的车轮推着走。

某音上一个上海相亲公园的视频引来无数恶搞。

“上海没房,老家有房。”

“老家的房子几个能抵得了上海一个。”

“老家北京。”

是一线城市用房价来筛选人吗?不是,是自己想靠这个绝大多数认知中“一线=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毕竟,天价房子就在那里,不是我买不起,就是别人买得起。有一天我们都想开了,返璞归真,回到树上住也不是不可以。

汤臣一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9500万的汤臣一品果然从不坑穷人)(6)

作者:拉斯韦尔where,一个不爱学习的隔壁张大爷,人生两大追求:吊儿郎当和灵魂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