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夏西唐代贞元年间,河南洛阳有个姓南的读书人,早年曾经举做了孝廉,在十里八乡都非常有名,但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烧得一手好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民间故事黄石公借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民间故事黄石公借牛(民间故事孝廉嗜吃)

民间故事黄石公借牛

撰文 | 夏西

唐代贞元年间,河南洛阳有个姓南的读书人,早年曾经举做了孝廉,在十里八乡都非常有名,但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烧得一手好菜。

南孝廉的年龄只有三旬上下,因家中世代经商,富甲一方,不仅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而且钱财多得几世也花不完。这让他对吃喝有了非常深的研究,可以说是嗜吃如命,年龄虽然不大,已经吃遍了人间美味,还穷尽心思,一心去揣摩各种美食的制作,甚至自己还亲自练出了一手出神入化的绝妙厨艺。

每逢闲暇时节,南孝廉经常邀请三五个知己好友,亲自下厨,做出一道道精妙绝伦的美食,供大家品尝。在这些菜式里,有一道菜是南孝廉引以自豪的拿手好戏,也是众人趋之若鹜的精品,这就是他精心烹制的鲤鱼鲙。

南孝廉在制作鲤鱼鲙时,选取的都是出自黄河里的大鲤鱼,一条重达十斤以上。这些大鲤鱼,削鳞去皮,在他的刀下,三下五去二,一转眼便变成了一盘洁白的鱼鲙,白似飞雪,细若游丝,连而不断,仿佛吹一口气就会飞起来一样,看起来如同九天的凤舞,更像是入云的游龙。

有一次,正逢端阳佳节,南孝廉发下英雄帖,准备大宴宾客,一时之间,亲朋故友纷至沓来,齐集他的府邸,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想好好看看南孝廉这种难得一见的奇技,也可以大快朵颐,一饱口福。

南孝廉见来了这么多亲戚朋友捧场,心里自然也非常高兴,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刀具,当着众人,在院子里摆好食案,就像古代的庖丁解牛一样,瞬间就将一条二十多斤重的黄河鲤鱼片成了一堆雪白的鱼生,一一堆在食案上,就像初春掉落的梨花一般。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平日里一个如此文质彬彬的书生,手中一握起了刀,转眼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犹如风卷残云一般,把硕大的一条鲤鱼收拾得干干净净。也许,传说中的鬼斧神工也不过如此吧,大家不由得惊叹起来。

南孝廉见众人对自己的技艺如此由衷地赞叹,还不住地喝彩,也不禁有些怡然自得,有种睥睨天下的感觉,整个人飘飘然起来。

这时,南孝廉又命人摆好锅碗瓢盆,挽起了袖口,准备将食案上片好的鱼鲙进行烹制。而众宾客也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要大饱眼福和口福。

谁知,天空中突然响起了一声炸雷。人们大惊失色,纷纷抬头,只见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一时间竟然乌云滚滚,随即暴雨如注。

南孝廉大惊失色,僵立当场,宾客们也都慌张无措,纷纷准备进屋里去避雨。然而,就在这时候,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霹雷声响过,南孝廉精心准备好在食案上的那堆洁白的鱼鲙却突然化作了一群五彩斑斓的蝴蝶,争先振翅而去,消失在浩瀚的天空中。

人们目瞪口呆,张着嘴巴看着这一切,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顿时,云散雨收,天空又晴朗起来,似乎刚才的事并没有发生一样。

南孝廉失神地看着面前的食案,上面空空如也,鱼鲙早已不知去向,只剩下自己请专人打制,专门处理鱼鲙的那把吹毛断发的厨刀。

突然,南孝廉似乎是从睡梦中突然惊醒过来一般,当着众人的面,一把抓起食案上的那把尖刀,用尽全力,将它一折两段,随后便对天发誓,向众人宣告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会踏进厨房半步。

众宾客不知其意,又不好细问,只得悻悻地离开了南孝廉的府邸,还不住地惋惜这样一位神厨,就此告别了江湖,实在是太可惜了。

只有南孝廉心里清楚,在众人惊慌躲避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巨大的神龙从天而降,将食案上那堆洁白如玉的鱼鲙全部卷入了口中……

后来,南孝廉果然遵守誓言,终日粗茶淡饭,再也没有向人展示过厨艺,一代绝技,就此失传。

特别声明:民间故事是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精华,旨在宣扬正义,阐述公理,不可等同于封建迷信。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漂泊者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