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1)

前言:

9月18日,申怡老师受邀到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做客,录制申怡老师专属固定栏目——《申怡读书会》电台节目。给听众们分享“家庭阅读”话题与方法,帮助更多的家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更透彻地感受阅读之美,让“共读”走进各个家庭,有书香满屋。

本文为该场节目的精华部分(有部分删改)。

---

本文首发来源:

公众号「领读人申怡」

主持人(张):今天申老师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经典童话为什么常读常新”,我想问问申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话题?

申(申老师):一方面,童话是我想讲的文学体裁的第一个类别,孩子们的阅读,往往都是从童话开始;另一方面,要不要读经典童话,怎么读经典童话,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但非常迷茫的问题。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2)

一、为什么要给孩子讲

《安徒生童话》

张:要说童话,可能第一个绕不过去的就是《安徒生童话》,有些家长会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经典,一定要读;也有些家长可能刚好持相反的态度,觉得《安徒生童话》太老了,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是不是已经过时了,不适合给孩子读了?申老师怎么看?

申:我当然同意第一种观点,为什么孩子要读经典童话?家长如何给孩子讲这本经典童话?

01

给孩子传达

永不过时的“真善美”

第一,真善美永不过时!

而《安徒生童话》里面,就有很多篇章是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赞扬。

比如大家最耳熟能详的《皇帝的新装》,讲一个敢于说出真话的小男孩,这就是对“真”最好的外化,也是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和懦弱最大的讽刺。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3)

再比如《夜莺》,两种夜莺的对比,就是真与假的对比。真正的夜莺只是一只灰色的鸟儿,外貌虽然朴实无华,但从它喉咙里流出的优美动人的歌声,比宝石装饰的假夜莺更美丽更迷人。

同时,“真”才是美的。

真的夜莺婉转的歌声一定会战胜貌似优雅/其实华而不实的赝品。而真与美又与善密不可分,夜莺在皇帝病重时回来为他歌唱,是对朋友充满善意的安慰,最后它选择离开皇宫,去为更多的人歌唱,也体现了夜莺的高洁和善良。

其实,安徒生的个人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是比较凄惨的。他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14岁时,他只身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当过学徒工,生活很贫苦。后来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可是,他的内心始终充满爱和善意,可以说他通过一篇篇美好的童话,给孩子们带去了慰藉,也是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4)

02

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勇气

安徒生童话里还有很多关于勇气的故事,永远鼓舞人心,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阅读教育。

比如《野天鹅》,一个名叫艾丽莎的小公主,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着极大的勇气,最终解救了十一个被变成天鹅的哥哥,独自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勇敢的拯救者。

再比如《坚定的锡兵》,一个制作出来就只有一条腿的锡兵,在各种高级玩具中,显得如此渺小,即便是与他24个锡兵兄弟相比,他也因为只有一条腿,而被天真的孩子嫌弃。

可是,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他始终镇定,他“面色不改”,“眼睛笔直地望着前方”,“紧握手中的枪杆”,“用一条腿稳稳地站着”,“尽量把身体挺得直直的”……

即使最后被丢进火炉,“感到一股可怕的热浪”、“觉得自己溶化开来了”,他“仍然扛着枪,坚定地站着,一动也不动”……通过这些描写,刻画了一个勇敢坚定的“士兵”形象。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5)

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其实不用再刻意地去引导,你看锡兵是不是很勇敢啊,是不是很有勇气啊……我们只要跟孩子一起去读,孩子自然能够从这样的文字和你的语气里,感受到什么是勇气。

03

给孩子最美最充满爱的

死亡教育

张:刚刚读的《坚定的锡兵》,故事的最后,锡兵和那个舞蹈家小姐都死了,虽然他们都是玩具,但是在童话故事里,他们也是跟人一样的角色。有些家长,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家长,往往会有些担心,我们能给孩子讲悲剧、讲死亡吗?

申: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在安徒生的160多篇童话故事里,有40篇涉及了死亡这个话题。除了《坚定的锡兵》,还有《海的女儿》(小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雪人》等等。

我觉得,家长们大可不必谈死亡而色变,因为安徒生童话里的这些死亡,多数都描写得很隐晦,甚至浪漫

比如,锡兵是融化在炉火之中,变成了一颗小小的锡心;小美人鱼是跳进大海变成了泡沫;卖火柴的小女孩仿佛升上了温暖的天国,扑进了奶奶的怀抱;雪人是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冬天之后,融化在炉火的怀抱里。

这样的死亡,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惨烈和狰狞,只是带着一丝伤感,是非常好的进行死亡教育的样本。

孩子可以以这种方式,慢慢了解什么是死亡,了解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如果孩子有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大哭,比如害怕,那就先不要强迫孩子继续看,不要继续聊这个话题。等孩子的心理能够接受了,再慢慢引导。

当然,我们陪孩子读这些含有死亡情节的故事时,也不必刻意强调应该如何理解死亡,因为比起它们的死,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它们的性格、经历、勇气和爱心,它们敢于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敢于直面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才是故事的核心。

只不过,因为最后的死亡,升华了主题,让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丰满。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6)

在这些涉及到死亡的故事里,我还想特别提到一篇《她可真是一个窝囊废》,这个故事其实算不上童话,因为它太写实,它讲述了一个贫苦的洗衣妇,年轻的时候爱上了镇长的弟弟,后来却被抛弃和遗忘,只好通过辛苦的劳作,养活自己的儿子,她唯一的乐趣和给自己鼓劲的方式就是喝一点酒,可别人都说她是个窝囊废。

最后她病死了,她的儿子很伤心,他想知道自己的母亲真的像别人说的是个窝囊废吗?有个老妇人回答了他,他的母亲是个可敬的好女人。

这个故事听起来一点都不浪漫,不童话,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但它告诉我们,每个靠双手辛苦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的人,都是可敬的人,他们虽然努力生活,但仍过得很惨,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努力生活本身就是可敬的!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7)

二、为什么要给孩子讲

《格林童话》

申: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比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可能更复杂一些,因为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比较知名。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8)

张:申老师,您觉得格林童话里,有哪些是比较值得推荐的内容?

01

给孩子更能听得懂的

品格、价值观培养故事

申:虽然说,格林童话的内容比较复杂,但也有很多有趣又正向的故事,是品格培养、价值观培养的好内容。

比如说,《渔夫和他的妻子》、《魔鬼的三根金发》,表面上都是跟魔法有关的故事,实际上讲的却是人心的贪婪

第一个故事中,渔夫的妻子本来可以过很富足的生活,因为贪婪,最终一无所获;第二个故事中,一个国王因为贪婪,一下子变成了船夫。这些故事本身就很有趣,读完故事,又能理解一个生动的道理。

再比如 《爱生气的蛤蟆》,这是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就是讲一个蛤蟆特别爱生气,最后把自己气炸了,还是老乌龟又把它的肚皮缝起来,它才又活过来,然后就不敢老生气了。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怎么处理情绪是一个大问题,用一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告诉孩子,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能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不失为一种帮孩子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好办法。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9)

所以说,经典童话本身,故事基础多年如此,但是怎么讲,讲完了怎么跟孩子讨论互动,却可以有无数种方式,家长完全可以从经典童话里,挑选你觉得适合给孩子讲的内容,跟孩子一起读,一起聊。

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慢慢就能体会到这些经典童话的可贵之处、可取之处。

02

《格林童话》里的爱情故事

张:《格林童话》里有很多爱情故事。很多家长现在也在反思这些经典童话里的所谓爱情观,比如公主一定要等着被拯救吗?要不要打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申老师怎么看?您觉得能给孩子讲爱情吗?

申:当然可以给孩子讲爱情,爱情是古今中外无数文学作品的永恒母题之一,小时候不讲,再大一点他们自己也会看,所以为什么要回避呢?

刚刚说到的《安徒生童话》里的《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也都有爱情的元素,格林童话里的 《灰姑娘》、《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睡美人》都是非常美的爱情故事,都可以读,不光女孩子可以读,男孩也可以读。

刚才说的问题,公主一定要等着被拯救吗?要不要打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

其实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孩子如果很小,那就只读故事就好,孩子如果七八岁,有思考、思辨能力,再跟孩子一起讨论这些话题,也是很好的阅读的延伸活动。

不见得非要扭转童话的结局,或者颠覆童话故事,而是可以开放式地讨论,让孩子主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张:我们知道很多经典童话都改编成了电影,近年来迪士尼的公主电影也出现了风向的转变,公主变得更自立、更勇敢,成为了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大女主,比如艾莎公主。申老师觉得,这是不是童话角色随着时代变化的成长?

申:是的!

所以说,我们即便不去颠覆童话,现在的时代里,孩子们接触到的东西都是非常多元和立体的,不必担心看几个公主故事,孩子就会被洗脑,变成恋爱脑、等着被王子眷顾的女孩。

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缺失了什么?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童话故事。

我在《青蛙王子》这一讲里,最后跟孩子分析互动的话题是,小公主得到青蛙的帮助,却不肯信守自己的诺言,跟青蛙做朋友。因为她嫌弃青蛙长得丑,对青蛙有些害怕。如果不是国王要求小公主遵守承诺,青蛙就不能变回王子,最终小公主也不会得到幸福。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做人要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可不能像小公主那样反悔,知恩图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10)

张:很多家长还有一个疑问,《格林童话》里有很多血腥暴力的情节,这些故事适合给孩子看吗?还有家长说,格林童话简直是暗黑童话。

申:《格林童话》里确实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说了,格林童话是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在诞生和流传过程中,并非是专门为孩子准备。

所以这些看似血腥暴力的内容,其实都是时代的印记,或者只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效果。

就拿《灰姑娘》来说,当王子拿着鞋子来到灰姑娘家时,两个姐姐想嫁给王子,可她们穿不上水晶鞋,怎么办呢?继母竟然对大女儿说:"没关系,把大脚趾切掉!只要你当上了王后,还在乎这脚趾头干嘛?"结果大女儿真的把脚趾砍掉了,然后穿上水晶鞋,跟王子走了。

这种情节如果细推敲起来,也可以算是血腥的情节,可是,其实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成人世界的经验,他们读到这的时候,可能只是感到好笑,就像我们给孩子讲“削足适履”的成语,难道也会觉得是令人毛骨悚然吗?

所以说,童话故事里说到的情节,因为都带着夸张的笔法,所以我们不需要完全以现实逻辑去要求它。

当然,《格林童话》里,有些故事确实有点暴力和惊悚,比如《杜松子树》(继母轧断了男孩的头,鲜血从他的脖子上喷出)、《没有手的姑娘》(父亲砍掉了女儿的双手),像这类的故事,家长最好先读一遍,做个判断,看看孩子是否能够读,不要一股脑都扔给孩子。

整体来说,经典童话还是有非常丰富的文学养分,有非常美好而奇幻的想象,能够带给孩子真善美、勇气、爱心等等价值观的培养和品格培养,所以还是很建议读的,只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阅读内容,做适度的引导,避开一些不太合适的内容。

张:说到底,还是家长要深度参与孩子的阅读,为孩子选好书,随时跟孩子共读,让孩子将童话与生活结合,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造。

申怡说语文(申怡若你有空陪孩子读读童话)(11)

--

以上,就是本次《教育面对面》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家点点关注,

我们下次继续讲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