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画板功能(海韵教育探究几何画板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1)

  在数学教学中,教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何画板是常见的数学教具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给予重视。加强对几何画板辅助教师应用策略的分析,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几何画板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一部分教师不会使用几何画板。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熟练掌握了几何画板的操作方法,但是部分老教师仍对几何画板的操作方法感到陌生。如果教师不会使用几何画板,那么几何画板的作用也就无法得到真正发挥。

  其次,一部分教师对几何画板存在错误的认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要求的含义,在几何画板的应用上,仍以自身的想法为主,认为几何画板影响教学进度,降低教学容量。但实际上,科学地使用几何画板反而会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几何画板的使用不恰当。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过度依赖几何画板,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

  一、利用几何画板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时,也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己完成几何画板操作,动手操作验证、分析、推导出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数学一科较为枯燥,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充分展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透过数学概念的表面看见其背后的本质内容。

  例如,在教学圆锥、圆柱等立体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化地展现出圆锥和圆柱的形成过程,通过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后变成圆锥或者一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后变成圆柱,以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关键的是,这种动态化的旋转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推导三角形、长方形表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锥、圆柱表面积、体积公式,了解到公式的形成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几何画板展现几何知识的运动原理

  几何画板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次数最多,尤其是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具象化地体会其中的运动原理。不仅如此,几何画板还能够展现出几何图形的运动过程,通过实际的数学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几何知识运动原理背后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立体空间感。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会觉得几何知识较为抽象,无法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让几何知识由文字变为图像,真切展现其中的原理。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猜猜自己手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量、算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数学是严谨的,怎么才能解决学生在测量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呢?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和计算功能能准确计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将三个角动态化折拼成平角,验证内角和为180度,而几何画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折拼法的动态展示。整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转化”思想,让数学学习变成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利用几何画板展现抽象知识的具象表现

  对于小学生而言,大部分数学知识都较为抽象,如果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那么想要理解数学知识就存在较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但是通过几何画板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一些立体几何知识,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全方位展示,让学生对抽象知识形成一个持续性的理解。几何画板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可以直观地模拟现实中的操作环节。比如,很多学生的空间立体感较差,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较为抽象的条件具体化。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借助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视图。以数学“观察物体三视图”为例,在演示的是缺少一个角的长方体的三视图,如点击“正视图”操作按钮,就可以变换该几何体,让学生从正面来观看该图形,从而得到一个含有一条对角线的矩形。点击不同的按钮,就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不同的图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建立三视图的空间观念。

  不仅如此,几何画板还可以应用在求解不规则立体几何图形的体积的过程中,如果仅依靠学生自己思考,会让课堂时间被大量消耗,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方式,动态化地展现出不规则立体几何图形。比如,在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中,以某个不规则正方体求解为例,该题目中将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体割去了一部分,已知割去的部分为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3cm、2cm、1cm,求解剩余部分的体积。借助几何画板,根据条件的变化,动态化地演示出正方体割去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的三视图,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对题目条件进行适当的修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数据变化规律,从而将一些较为抽象的题目条件具象化。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时间,也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为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几何画板简化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

  几何画板最大的特点在于动态化,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简化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拼摆、度量、转换等方式,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比如,三边关系知识是整个教学的重难点,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课件,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进行数学实验,学生就会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对三边关系产生理解,在短时间内突破教学重难点,对这一知识内容产生感性认识,从而留下深刻的记忆。

  又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首先以最近七天的气温变化条形统计图为例,让学生根据这一条形统计图,总结出其中的信息。这可在帮助学生复习回顾过往知识的同时引起共鸣,提高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然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现出这七天气温的变化情况,通过肢体形态方式,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之后利用几何画板将条形统计图变成带有直线的统计图,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再利用几何画板将直线去掉,这样条形统计图中只剩下独立的点,接下来重新用手势表现出这七天的气温变化,让学生将这些点连在一起。经过上述过程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出现的折线统计图,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且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二者的区别,然后給学生一定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综上所述,在利用几何画板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有计划地应用几何画板,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设计几何画板,让几何画板的实际作用得到发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