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对于广东广州而言,岭南文化的千年浸润,红色城市的百年星火,以及40余载探路改革开放赋予的锐意与勇气,在渐次塑造着广州这座城市文化基因的同时,也默默涵养着其厚积薄发的持久动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广州好,城古越千年。饱阅沧桑消劫烬,缅怀缔造接前贤,山立五羊仙。”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时任广州市长的朱光赋词《望江南·广州好》五十阕,阅尽岭南商都的千年沧桑,抒发了革命者和建设者的壮志豪情。

转眼一甲子,今日的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牢记殷切嘱托,以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为总牵引,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光明日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把岭南文化的“种子”种进城市更新的街巷

随着城市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热度不减。在此过程中,如何让城市保留其记忆和肌理,让城市更新实现预期的引人、聚人、留人目标,成为摆在诸多城市面前的挑战与机遇,广州亦然。

2018年10月,在广州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绣以其鲜活细腻闻名于世,如今广州正在浸透着岭南文化的城市蓝图上,以一手“锦上添花”的功夫,“织就”着一个个饱含羊城新韵的历史街区。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青砖小巷、麻石路面,走进巷子的咖啡店,鼻腔中氤氲着咖啡的香气,和着不远处低回缠绵的粤剧曲调,不禁让人想起广东著名作家叶曙明对这座城市的形容:广州像河流,具有包容性、流动性、灵活变化,顺则有容。

广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永庆坊一期改造通过“非遗街区”形式,让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与粤剧曲艺、剪纸、西关打铜、广彩、广绣等非遗文化资源,实现双向促进,从而改变过去非遗缺乏集中展示、销售、体验场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以及永庆坊一带缺少形象鲜明、体量可观、能让游客较长时间停留、观赏、娱乐的代表性产品的局面。

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广东守正创新建设文化强市)(1)

广东广州永庆坊内的醒狮表演。资料图片

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广东守正创新建设文化强市)(2)

中新广州知识城。李剑锋摄/光明图片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对于永庆坊而言,也是其修炼“内功”的一年:8月,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开街;10月,一批潮流品牌、创意餐饮批量进驻永庆坊;12月25日,广州永庆坊“朝叹晚蒲——生活艺术节”启幕。

扎根永庆坊的创业者赖朝阳,2020年开发了一系列活字印刷研学课程,很受年轻人喜欢。“真是幸运,庆幸自己当时选对了地方。”在赖朝阳看来,永庆坊所拥有的沉浸式岭南传统文化体验,以及浓郁的文创、潮流创业氛围,为这里汇集了一批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街区恢复迅速,游客回流的速度也特别快。

“老建筑改造修旧如旧,在保存岭南文化风味西关老街区的同时,又容纳传统非遗,吸引了年轻人,汇集创新元素。”荔湾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表示,走进永庆坊,既能感受传统街区风韵,在非遗街欣赏传统非遗工艺的精巧,还可以到滨水区品尝美食,业态也日趋丰富。

如何平衡历史文化和经济活力的关系?“下一步,非遗街区内的工作室要创新转化、与年轻人生活需求匹配。此外,政府和企业会通过给予补贴、减租让利助力非遗传承。”江伟辉说。

据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永庆坊二期项目分为8个片区推进,面积超6万平方米,是一期的10倍大。除已对外开放的区段外,大部分区段有望于2021年6月底完工。

“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是广州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根本。城市规划和建设既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又要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老与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云表示。

整体规划、创新开发让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建筑群,黄瓦红墙、庄重古朴,成为游客必去的“打卡点”之一。20世纪20年代,这里曾为革命斗争储备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召开中共三大、举行广州起义……红色基因熔铸于这座城市血脉之中,红色文化一直滋养着城市发展。

“广州红色资源丰富,但空间利用比较分散,缺乏‘线’‘面’整体规划和开发,且红色史迹活化利用程度不高,缺少能够代表广州在全国形成重要影响力的建设点。因此,深入挖掘、有机整合红色资源,形成整体效应,必须拓展思路进行创新开发利用。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是我们创新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路径的重要成果。”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地方史工作处处长周艳红告诉记者。

以越秀区为主体的广州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注重点线面结合,既盘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革命遗址,又将红色史迹点串连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极两纵三横三片区”整体规划布局。

规划中的“一极”,是指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改扩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这也是广州今年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行动的“重头戏”。通过推进周边一批红色革命遗址的产权回收、保护修缮、环境优化,将示范区内重点红色革命遗址串珠成链,迈出打造“街坊里”“家门口”红色文化氛围重要一步。“未来,类似做法还将运用于其他红色地标改造升级中,从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保护利用体系。”广州市文广旅局工作人员表示。

除注重打造重要红色地标内的沉浸式氛围,广州近期推出的“红色公交”,也让红色文化体验摆脱空间束缚,“流动”了起来。

“1路公交车总站旁边是中共三大会址。发车后,会途经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每周六、日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在1路“红色公交”上,佩戴“红色公交党团队志愿讲解员”绶带的小小讲解员,将沿途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站点,所涉及的红色人物、史迹、事件等娓娓道来,让市民游客在旅途中就能领略到广州的红色文化底蕴。

很多“红色公交”小小讲解员来自广州各所中小学。近年来,越秀区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立体研学活动。活动开展至今,全区中小学生超30万人次参与。

3月12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学习的青少年德育课程——“点燃理想之光”研学项目,与广州百年老校东山培正小学达成馆校合作。“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会充分挖掘历史资源,根据青少年特点打造研学课程,多元化推进四史宣传教育。”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朱海仁表示。

创新文化赋能让文化产业更出彩

两侧是岭南传统的骑楼建筑,脚下是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城古代中轴线,行走在广州市的北京路——全国首条5G步行街,不仅能感受老广味道,还能抬眼即见无人清扫机器人、安防巡逻机器人、无人售货车,充分感受现代科技的活力与张力,以及创新文化赋能下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置身世界一流技术的全息影院,仿佛亲临演唱会现场;在AR智慧学园,国学礼仪、航天地理、世界名胜等知识以3D立体AR互动方式呈现;红外投影让一面普通墙壁变成可互动演示的触控屏……走进黄埔区励弘文创旗舰园,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展演展示大厅内,一项项“黑科技”令人目不暇接。

在广州科学城,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科公司”)展厅,展示着诸多知名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演变的“进化史”。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潮州金漆木雕大神龛因其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屡屡造成三维建模失真。欧科公司拿出“独门武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3D自动成像等多种技术,为其建立数据化档案,实现“国宝”的数字化永久保存。

欧科公司副董事长王勇表示,“文博 科技”使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几年来,公司在智慧文博方面下大气力,旨在“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AR、VR以及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将知识传播、感官体验、趣味游览、智能服务融入景区,开启数字文旅的新蓝海。众多智慧文旅企业应运而生,通过在线电子导览结合云计算、大数据、GPS导航等前沿技术,在云端系统实现智能导游。

“创新文化激活新业态。科技部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显示,广州创新能力排在全国第二位。科技创新正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第一引擎’,铸造文化产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詹双晖说。

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文化旅游、网络游戏、互动社交、动漫、新媒体等发展成为新兴优势产业,呈现上扬态势。据广州市社科院课题组测算,2020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700亿元,GDP占比将达7.08%。

“拥有良好互联网生态、包容的文化气氛、人才聚集的区位优势以及科研创新的雄厚基础,抢占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风口,广州新兴文化产业呈现井喷态势。”广州市社科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认为,数字内容、视频直播、互联网文化、数字出版、4K/8K超高清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正成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2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