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事是成就人生的唯一途径(取长补短做完美的人)(1)

《道德经》撰写于嵩山。“取长补短”最早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里所说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用心做事是成就人生的唯一途径(取长补短做完美的人)(2)

战国时期,有很多分散的诸侯国,有的诸侯国强大,有的诸侯国弱小,滕国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侵略它,占领它的土地和人民。滕国弱小不敌各个大的诸侯国,也不能容忍那么多的国家来欺负自己,举国上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觉得一味地让大国来保护也不是长远之计,况且大国是不会无故保护滕国的,它会提出很多的条件,要得到它的保护就必须答应这些条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让滕国自己富强起来才不会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也不必再求大国的保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是滕国的人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滕文公就召集所有的大臣来讨论商量强国之计。但是讨论了半天,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用心做事是成就人生的唯一途径(取长补短做完美的人)(3)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学术渊博,仁义善良,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每当人们遇到困难,碰到问题的时候,总会向孟子请教,而孟子也会非常和蔼客气地给人讲解道理,提供好的建议,他很喜欢帮人排忧解难,解决问题。

他们听说了孟子的名声后,滕文公就亲自向孟子请教。孟子勉励滕文公,告诉他如果想要国家富强就必须实施仁政,孟子说:“孔子有个弟子叫颜渊,这个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深得孔子的真传。颜渊就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怎样的人,全天下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滕国把土地宽阔的地方截下来,补在短小的地方,就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至少也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后来,人们就根据《道德经》的话,归纳了孟子的智慧,形成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

用心做事是成就人生的唯一途径(取长补短做完美的人)(4)

成语“取长补短”:意思是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这则成语提示我们,为人处事要善于取长补短,积极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