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

图|罗荣桓

前言

2008年9月20日,罗荣桓故居管理处迎来一位特殊的人,此人自称是罗荣桓元帅的长女婿,他此行的目的是遵照妻子罗玉英生前的嘱咐,将这件东西赠送到罗荣桓故居管理处,之后,这件东西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陈卓究竟捐赠了什么东西,为何罗玉英专程叮嘱他一番呢?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罗荣桓在大女儿罗玉英出生后就去参加秋收起义了,之后,罗荣桓的前妻颜月娥没有再嫁,而是一直住在罗家,并且靠着一手的好针线活,含辛茹苦的将女儿罗玉英拉扯大。

1949年初,颜月娥给女儿相中一个夫婿,也就是小学教师陈卓,在颜月娥看来,陈卓为人老实沉稳,能够很好地照顾女儿,事实证明,她没有看错人。

之后,罗玉英一直生活在湖南衡东老家,一直到湖南解放后,罗荣桓才得知了女儿的消息,然后立刻着手写信,希望女儿能够到北京读书,学习一些文化,将来也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2)

图|罗荣桓和家人

1950年初罗玉英和丈夫陈卓带着刚满月的儿子猛猛乘坐火车赶赴北京,来到北京后,她终于和离别20多年的父亲相聚。

其实,早在离开家乡前,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就听说罗荣桓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委,都跑过来高兴地向她祝贺。

里面还有人用旧社会的老眼光来看待共产党:“你爸爸当了大官,以后你可有依靠了,啥事也不用操心了。”

听到乡亲们这么说,罗玉英难免受到影响,心下也很高兴,当得知女儿有这个心思之后,罗荣桓没有坐视不理,而是给她写了一封信:

你爸爸二十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这已经成为了我的终身职业,并不是如你所想在做官,更不会发财,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之待遇外,什么都没有。即便是你弟弟妹妹们的上学也都是国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我也没有办法负担。因此陈卓等来此,也只能帮其进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罗荣桓的这封信给罗玉英的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3)

之后,罗玉英在见到自己的父亲后,仰着头问对方:“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罗荣桓告诉她:“就是为人民做事情,吃人民的,怎么能不为人民做事?我就只有一个肾了,还在为人民做事情。”

罗荣桓感叹道:“多少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必须努力为党工作,保卫好、建设好这个新中国,才对得起他们啊!”

来到北京之后,罗玉英因为没有在老家上学读书,所以,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适应,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对此,罗荣桓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告诉她:“不识字怎么能为人民多办事,办好事情呢?”

这时的罗玉英已经20多岁,而且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相应的记忆力也退步,所以读书识字对于她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罗荣桓见此便鼓励她:关键在有没有决心。

之后更是给女儿传授一些读书的方式,可以用读报纸上文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识了字,学到了文化,又可以了解政治时事,开阔眼界。”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4)

图|罗荣桓

在父亲不断地努力之下,罗玉英刻苦学习,到1950年底就考上了工农速成中学预备班。

但是,考上中学预备班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进入速成中学后,罗玉英的功课更加的紧张,她白天的时候学习,到了晚上也得背书,可是,即便如此,她依旧觉得学习的比较吃力,每次考试手都会不自觉的哆嗦,之后林月琴就经常去学校看望她,并教会她一个好办法,考试之前在嘴里含块糖,这个办法还是非常起效的,之后罗玉英的心里再也不发慌了,考试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1954年,罗玉英的身体还是没有什么好转,甚至已经难以坚持学习,便找到父亲要求提前分配工作,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罗荣桓的热烈支持。

最开始,罗玉英还以为,父亲会因为考虑她的身体,会在城里的大机关里面给她找一个工作,这样也有助于她养病。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5)

图|罗荣桓旧照

出乎意料的是,罗荣桓要她到工农群众中去,而且还是去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希望她能够在这里得到锻炼。

不久,组织上就将罗玉英分配到北京郊区一个农场。农场条件如同她想象中的艰苦,交通方面根本就不方便,所以,每个星期六,罗玉英都需要步行10多里路乘公共汽车回家。

最初,罗玉英没有适应这样的时间里,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和农场职工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由于各方面表现好,1955年她光荣入党。

罗荣桓乃是共和国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弥留之际,他紧紧地拉着夫人林月琴的手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他歇了一会儿,又和自己的子女交代:“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罗荣桓的子女时刻记得父亲的教导,并用一辈子来践行他的这句话。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6)

图|罗荣桓合照

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连续几天都夜不能寐。一天,毛泽东挥毫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

从这句诗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于罗荣桓将军的惋惜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的珍贵历史文献

2008年9月20日,罗荣桓故居管理处迎来一位特殊的人,此人自称是罗荣桓元帅的长女婿,他此行的目的是遵照妻子罗玉英生前的嘱咐将这件东西赠送到罗荣桓故居管理处,这个人就是罗玉英的丈夫陈卓,他所带来的东西就是跟随岳丈多年的“公文袋”——马褡子。

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马褡子,但是,经历过战争的人肯定对它一清二楚,因为它在战场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其实,它是一种搭在马身上的大型口袋,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也被称之为“捎马子”。

陈卓上交的这件马褡子是延安被服厂生产、统一配发的,却是罗荣桓1937年在延安以及抗日战争前线和解放战争中使用过。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7)

图|马褡子

对于那个时期的罗荣桓来说,这就是自己所有的家当,马褡子里面装了他的不少东西,包括个人物品和办公用品。

卢沟桥事变之后,马褡子又成为罗荣桓过黄河、挺进山东的唯一行李,之后,马褡子更是发挥了它更大的作用,成为了罗荣桓带领部队行军的“公文袋”。

对于罗荣桓来说,这样一件东西,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或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不就是个布袋子吗,再贵重能越过生命去吗?其实,罗荣桓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里面装了非常重要的军事文件,包括有行军经过各兵站所需的介绍信和各种证明等。

如果不慎丢失这些东西,可真的是寸步难行,也难怪罗荣桓如此重视这件宝贝。

1941年9月,中央书记处决定,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四人组成山东分局,由罗荣桓任书记。为了执行这一决定,陈光、罗荣桓立刻整装出发,率师部于10月间到达临沂青驼寺。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8)

当这些文件下发以后,罗荣桓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然后将这些重要文件,一件一件都珍藏在自己的宝贝马褡子里面。

11月初,驻山东的侵华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竟然一次性纠集出了5000多个人,他们分别是:日军3个师团、4个旅团,再加上伪军,他们的目的非常的鲜明,势必要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

5日,天色还没有大亮,日伪军就兵分十一路开始悄无声息的行动,他们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朝着留田合围。

此时,一一五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战工会机关,共计2000余人,他们都驻扎在留田一带,而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

当天下午,罗荣桓就留在留田东南面的牛家沟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研究和确定突围的方向。在会议之上,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计策都说出来,在罗荣桓看来,他们可以先向南突围,跳出包围圈后,转而向西,进入蒙山和鲁南的接合部。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9)

1946年终,罗荣桓(后排左二)

话落,大家的眼睛都定定的看着罗荣桓,一开始,大家没有理解他这么做的意思,但是,再深思细细地琢磨一下,又觉得合情合理,最后,罗荣桓的计策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同意。

会议结束以后,罗荣桓又按照自己原有的习惯,将这次军事会议的重要文件,全部都珍藏在自己的马褡子里面,并随身携带。

天色渐暗,罗荣桓骑着高头大马,马上还放置着自己的马褡子,他带着作战科和侦察科几名干部,在夜幕降临之前,随前卫连出发了。

他们一行人很快就到了第一道封锁线。不得不说,他们选择的时机非常的好,因为这个时候,左右两股敌人还没有连接,中间还有三里的缝隙可钻。

罗荣桓在侦查了周围的环境之后,连忙吩咐往后面传令,成3路纵队快速前进。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0)

1938年,罗荣桓和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委萧华(右二)等在晋西孝义合

队伍就这样在敌人的缝隙中如同游龙一样,不断地迂回穿插,他们在敌人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越过了3条公路,在穿行的过程中,他们好几次都听到敌军们的动静,但是,他们没有打草惊蛇,反而悄无声息,如同鬼魅一般避开了敌人们的查探。

很快,罗荣桓就带着队伍到了高里,这里已经是敌人的后方,果然如同罗荣桓所料,此处守备空虚。

罗荣桓当机立断,率领部队折而向西,很快就抵达埠山庄。此地紧紧靠着临(沂)蒙(阴)公路,而且距离临沂城只剩下25公里。

天亮以后,罗荣桓即便不用望远镜也能够看到村边的情况,敌人们的后续部队,如同看不到尽头似的北上。

罗荣桓觉得他们这下稳了,便下令派出警戒,就这样,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罗荣桓带着部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宿营,如果被对方的长官知道,肯定会气得火冒三丈。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1)

图 |1955年9月,毛泽东为罗荣桓授予元帅军衔

交代完毕后,罗荣桓又干脆利落的翻身下马,反反复复的检查马褡子,他来回数了好几遍,发现自己所带的文件一件不差,虽然奔波了一路很劳累,可是,看到自己的设想成真,罗荣桓还是露出了释怀的笑容。

八路军们奔波了这么久,正准备睡觉,突然就听到远处传来了一阵的炮声,他们立刻反应过来,敌人们这是在对留田进行攻击,但是,这些都和他们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劳累了这么久,终于能够睡一个安稳觉了。

这次的突围对于八路军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八路军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的跳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

也因此,罗荣桓说这件马褡子 关系到部队干部战士的性命安全,更关系到转移任务的顺利完成,不难想象,如果马褡子落到敌人的手里,最后会造成什么影响。

1948年8月,罗荣桓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2)

图|1937年夏,罗荣桓在甘肃宫河镇的留影

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在这个过程中,罗荣桓将一直将马褡子带在身边,并用它珍藏部队与中央军委联系的重要电报。

而且,每次部队出发前,他总是叮咛:“可别小看这个灰色土布马褡子,它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9月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东北野战军总部,乘火车由双城南下,一刻不停地前进,最后终于在10月2日清晨抵达郑家屯以西,之后,他们又停车进行了防空隐蔽。

然后,他们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敌人新到4个师,并且已经在葫芦岛登陆。

其实,他们已经在思考南下作战方案,然而林彪却迟迟下不了决心。

当林彪知道敌人在葫芦岛增兵4个师,心里就更加的犹豫不决,既然想不出解决的对策,只能先命令列车暂停前进。

在这之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已经明确提出“先打锦州、唐山”。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3)

图|毛泽东林彪

可是现在,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所面对的情况又和当初设想的有所不同,林彪着急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22时,他又以林、罗、刘的名义起草了致军委的特急电报,并在电报里面提出了回师攻长春的设想。电报内容说:攻锦州和打长春“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彪签发了这一电报后,攻锦州的部队仍然按照之前的部署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总部乘坐的列车,也在夜色里面继续朝着前面进发。

10月3日清晨,列车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之中到达了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停车以后,罗荣桓又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最后还是决定建议林彪,要不还是执行打锦州的决定吧。

林彪没有立刻下决定,而是先征求刘亚楼的意见,刘亚楼经过缜密的思考,还是同意罗荣桓的建议。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4)

图|上将刘亚楼

既然大家都一致同意这个想法,林彪直接将秘书叫来,并让对方告诉机要处,停发那份电报。可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是,那份电报已经在凌晨4时多发出去了。

当知道这个结果之后,罗荣桓并没有慌乱,而是镇定的思考,建议他们不要等中央军委复电,重新向中央军委报告,他们仍然按照计划攻锦州。

林彪认为罗荣桓说得很有道理,便同意并提议由罗荣桓起草电报,电报内容很快就被拟定好:“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

这封电报是在3日9时发出。等到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已经是4日凌晨1时30分。

在这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在3日17时和19时接连发出电报,并在里面批评回头打长春的错误设想。之后,他又收到林、罗、刘重新表示攻锦决心的电报后,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事实上,罗荣桓将东北野战军与中央军委、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重要电报等,全部都珍藏在自己的马褡子里。

罗荣桓元帅分集剧情(罗荣桓女婿捐赠了一个布袋子)(15)

幸而有罗荣桓的这些马褡子,才将这些都留了下来,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如果没有罗荣桓的马褡子,这些将会在不经意间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1950年冬天,罗荣桓将自己用过的这件马褡子交给长女罗玉英,并多次叮嘱她,一定要好好保存。

而2008年,陈卓又遵从妻子罗玉英生前的叮嘱,将这件马褡子赠送给罗荣桓故居管理处,之后这件马褡子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