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三略》包含《六韬》和《三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六韬三略的谋略与兵法的完美结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六韬三略的谋略与兵法的完美结合
《六韬·三略》包含《六韬》和《三略》。
《六韬》是姜太公所著,《三略》是黄石公所著。
相传当年张良就是凭借这本书帮刘邦打的天下。
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六韬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文韬讲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武韬讲怎么夺取政权,怎样和敌人斗争;龙韬讲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虎韬讲在宽阔地区作战中的战术;豹韬讲在各种特殊地形作战中的战术;犬韬讲教练与编选士卒以及各种兵种如何配合作战。
- 文韬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太公说:“细小的钓丝和明显的鱼饵可以钓小鱼,钓丝适中鱼饵味香可以钓中等大小的鱼,粗的钓丝和大的鱼饵可以钓大鱼。鱼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拿了国家的俸禄,就会服从君主的驱使。所以用饵取鱼,鱼可以被捕杀;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可以被搜罗尽。以家庭为基础去取国家,这个国家必定会被攻克;以国家为基础去夺取天下,天下就会服从君王的统治。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太公说:“看见了善事不去办反而滋生懈怠的念头,时机到了又犹豫不决,明知有错却心安理得,这三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中所要废止的。谦和而能宁静,恭敬而能谨慎,强大而能自居弱小,隐忍而能刚正处事,这四点是先圣治国之道中所要推行的。所以,道义胜过私欲,国家必然昌盛;私欲胜过道义,国家必然走向灭亡。恭敬胜过懈怠,国家必定祥和;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必定覆灭。”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太公说:“一般用兵的原则,最重要的在于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指挥统一,军队就行动自由,所向披靡。黄帝曾经说:‘做到统一指挥,就是掌握了用兵的规律,从而能达到神妙莫测的境界。’统一指挥这一原则运用在于掌握战机,在于集中兵力形成威势,成功的关键在于君主的所作所为。所以古代圣王常称战争为凶器,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动战争。”
- 武韬
▶️太公曰:“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
太公说:“大智的人,不显现地运用智慧;大谋的人,不显现地运用筹谋;大勇的人,不显现出外表的勇敢。谋大利的人,不显现为表面的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就举手欢迎;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都反对他。”
▶️太公曰:“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太公说:“凶猛的鸟儿将要攻击猎物之前,必定先低空飞行,收敛双翼;凶猛的野兽将要与对手搏击之前,必定先伏下身子,垂下双耳;圣贤将要采取行动之前,也要先向人显示出愚笨的样子,借以迷惑敌人。”
- 龙韬
▶️太公曰:“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
太公说:“所以善于用兵的,不等敌人摆开阵势就发动进攻;善于排除祸患的,应当消除隐患在萌芽状态;善于战胜敌人的,应通过见微察隐而取胜。最高明的作战艺术,就是造成无人敢与我为敌。”
“用兵最严重的弊端就是犹豫;军队最可怕的灾难莫过于狐疑。总之,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见有利的形势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时机决不迟疑。”
- 虎韬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太公说:“凡是深入敌国境内,必须观察地理形势,务求控制有利地形,依托山林、险阻、水泉、林木以求阵势的巩固,严守关隘桥梁,还应掌握城邑、丘墓等有利地形。这样,我军防守就能坚固,敌人既不能绝我粮道,也不能迂回到我军后方,从两面夹击我军了。”
- 豹韬
▶️太公曰:“凡三军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既以被山而处,必为鸟云之陈。鸟云之陈,阴阳皆备。”
太公回答说:“凡是我军队占领山顶,容易为敌所围困,不得自由下山;凡是我军队处于山麓,容易为敌所围困,而不得自由行动。我军既然在山地作战,那就必须布成‘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就是控制机动部队,支援各方作战的兵力部署,同时对山南山北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戒备。”
- 犬韬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陈,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
太公回答说:“战车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是军队的‘翅膀’,用以攻坚陷阵,截击强敌,切断其退路;骑兵是军队的侦察人员和先锋,乘敌之隙,用以跟踪追击,断敌粮道,袭击散乱流窜的敌人。因此,车骑使用不恰当,那么在战斗中一名骑兵还不能抵挡一名步兵。”
三略
《三略》包括上略、中略、下略。
《三略》一书是为乱世而作的。通观全篇,其中《上略》部分是说述设置礼赏,辨别奸雄,昭示成败根源等;《中略》部分是主要阐述区别德行、明察权变等;《下略》是阐述道德、分析安危,说明嫉贤妒能、迫害人才的灾祸的。
- 上略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用兵打仗的要诀,在于有隆重的礼节和优厚的俸禄。礼节隆重,智谋之士就会自动归附;俸禄优厚,侠义之士就乐于轻死效力。任用贤人的方法,是通过封爵位尊重他,给予资财供养他,如此,贤人就会自愿投效;用礼节接待他,用道义鼓励他,如此,义士就会效力致死。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帐还没有架好,将帅不说疲倦;军灶还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独自打伞,这就是将帅的基本要求。
- 中略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时退内御,则功难成。
出兵打仗,贵在将帅军拥有自行决断的权限。如果进退行动都要受君主的控制,那就很难取得成功。
▶️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使用有智谋的人、勇敢的人、贪婪和愚笨的人,其方法各有不同。有智谋的人乐于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好实现其志愿,贪婪的人热衷于追求利禄,愚笨的人从来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充分利用。这是军队用人的莫测高深的妙术。
▶️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不要让能言善辩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因为这会蛊惑众人,扰乱军心;也不要用仁慈的人掌管财物,因为他们会滥施财物去迎合下级。
▶️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骏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回朝的时候,正是君主权位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通过赐封爵位的办法来削弱将帅的实力,通过赐予土地的办法来剥夺将帅兵权,这是“霸者”统御将帅的策略。因此说,“霸者”的行为,其道理是很驳杂的。既要保全国家又要收罗英雄,这就是《中略》所论述的权变诀窍,是历代国君的秘宝。
- 下略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废黜一个好人,许多好人都会悲观丧气;奖励一个坏人,许多坏人都会纷沓而至。好人好事得到保护,坏人坏事得到惩罚,国家就会安定,众多好人好事就会纷纷涌现。
▶️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畏惧而不敢失道。
战争毕竟不是吉祥之事,是天道所厌恶的。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进行战争,这才是符合天道的。人顺应天道,就好像鱼在水里一样,得水便生,离水便死。所以,君子要时刻心存敬畏而不能背离天道。
《六韬》与《三略》作为我国古代的两种著名兵书,在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者在宋代都被收入经典的《武经七书》之中,成为后代武学的传统教科书。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