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二后生”的传说

瓮里囤着的黑豆,小土窑里的红葱,窑圈里可爱的羊羔,二后生不仅靠这些掀起了一股别样的“乡土热”,还靠粉丝经济挣了钱

时至芒种,陕北的乡亲们赶着牛上了山,前面的人扶犁吆牛,后面的人脖子上挂着簸箕,跟着牛屁股拿粪撒种。

陕北第二网红(为何能够拥有29万的粉丝)(1)

二后生父母在剪树枝、犁地

整个春天,大家都扑在山上,一片山坡连着一片山坡,一座峁子连着一座峁子,干不完的活,望不尽的地。

忙碌之余,村里的大人娃娃们会夹在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迎贡”仪式,有敲锣打鼓的,有端着贡品的,吵吵闹闹。每村敬奉着不同的“神神”,仪式过后,就是为期3天的唱戏、说书、赶集。

今年,横山区拓家畔村的庙会,被全国29万人看到。远在天边的网友,有人产生共鸣怀念家乡,有人看着新鲜从此认识了陕北。

拍视频的,是村里一位“90后”农民,网名“陕北二后生”。跟一般农民不一样,在辛苦的劳作之际,二后生用手机这个“新农具”,不仅挣到流量的钱,还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放下企业,拿起手机

一下车,踩着羊粪珠珠,听着咩咩咯咯的叫声,先经过羊儿母鸡毛驴的窝,才进入二后生的窑洞。

陕北二后生出身于横山一个农村家庭,自从“出了名”,村里人都喊他二后生。

小时候,他是有名的赖学生,课下调皮捣蛋,课上交头接耳。念到初一,实在坚持不下,就想“光荣”毕业。父母始终觉着,没文化的人说话不工巧,就托关系将二后生送到城里的中学。可磨了半年还是退学,按二后生的话说,因为老师管的太严,他喜欢自由。

之后的几年,为了生存,二后生搬过砖、学过厨师,跟着师傅办过装修的厂子。和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除了种地,便是打工,二后生也没想过自己还能做点别的。

另类的故事始于师傅的“点拨”。

2015年左右,互联网热的兴起,给人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只要抓住时机,微博能赚钱,微信也可以。”二后生和师傅渐渐放弃生意还不错的厂子,各自办起了公众号。

两年后,看到网上一位农民靠“赶海”出了名的视频,二后生萌发了拍视频的念头。

在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里,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只有挂在半山腰的一口水井旁,偶尔有一丝热闹的景象,吃水难的村民各自寻思着拉些水到自己家。

拓家畔村,也曾打过井,但都没有成功,有个沟底的水倒是能抽上来,但因为修路等原因,十几户人家不得不自谋出路。如今,二后生家里虽然有个干净的窑顶用来接水,两口井用来存水,但碰上干旱天气或是冬季,他还是要开着三轮、赶40里路去别村拉水。

因为干旱,犁地的时候,黄土飞扬;因为缺水,新载的西红柿苗苗不知道能活多少;因为喝的水都不够,更别谈洗澡……

这些生活细节,连同村里的庙会赶集、婚丧嫁娶、陕北说书……热闹的、朴实的、艰苦的、不堪的,各种场面,都被二后生记录下来。比起通过这种方式谋生,他更希望人们认识陕北。

陕北第二网红(为何能够拥有29万的粉丝)(2)

来县城看妻儿也不忘晚上跟粉丝互动

“艰苦又温情。”观看二后生的视频,让人一边为陕北农民辛苦的生活感慨,一边又感动于他们最淳朴的亲情。

春节假期结束,爷孙离别之际,孙子放声痛哭。这个点击量超过30万的视频,粉丝们看一次哭一次,亲戚打电话,打一次哭一次。

这便是视频的魅力,能让网友们脱离有限的、狭窄的生活轨道,去感知、理解不一样的生存状态。二后生说,三农领域的原创者正是通过各具特色的土味文化,在网上有了一席之地。他用一年的时间就吸引29万粉丝,成为今日头条上陕西区域的“头号玩家”。

以拍摄者的角度生活,也让二后生渐渐开始思考人生,在跟拍二爷爷的过程中,二后生自问自答了一个知识分子味十足的问题。

陕北第二网红(为何能够拥有29万的粉丝)(3)

二后生操作无人机准备拍摄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儿呦,三盏盏的那个灯……”一个老人、一头黄牛、一块黄土地,腿病缠身的二爷爷,一瘸一拐的在犁地。“腿坏了,起身都困难,不干了行不行?”“不行,停下来人就废了。”

放弃赶集,上网卖货

5月15日晚8点,二后生在城里租的门面房里,大宝和二宝睡下之后,两口子上头条直播起来。

“大家好,我是二后生。”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介绍完自己后,二后生开始分享一天的日常,拉家常、唱民歌、介绍最近的新货。

平常直播里,二后生负责聊天、卖东西,媳妇刘女士负责感谢网友、做好“公关”。相比第一次直播时的腮帮子发麻,两口子现在显得自然多了。

“二后生今天红光满面,听到你的笑声,我就踏实了”

“刘女士的病好点了没,要多注意休息。”

……

10分钟后,1.5万人进入直播间,十几个订单下单。

传统的流媒体明星,往往是一个涂脂抹粉的女孩,有着不自然的、瓷器一般的皮肤和假睫毛。而二后生却靠一张没有精心粉饰的粗糙面孔,成为粉丝的“团宠”。

看二后生条件艰苦,有人给两个小孩寄来了衣服;刘女士生病住院,有人打电话要捐款;粉丝甚至要众筹为二后生解决村里吃水、上网的问题……

这种捐款是万万不能要的,但当粉丝粘度逐渐提高,除了拍视频,还能有一些新的“玩法”。

去年秋收,黄橙橙的谷子地里,一家人左手抓着谷子,右手拿着剪刀,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不少粉丝留言:“你们家的小米这么好,能不能卖给我一点?”

这给二后生提供了新的思路。自家的小米不撒化肥,是母亲拉着毛驴一点一点碾出来的,从播种到秋收,都有视频“作证”,这要放在城里,定能卖个好价钱。

陕北第二网红(为何能够拥有29万的粉丝)(4)

老母亲也能拍摄

自那以后,二后生学着给网店上货。瓮里囤着的黑豆,小土窑里的红葱,柜顶上的洋芋粉条,窑圈里肥胖的羊子,都成了网红产品。

起初,二后生什么都不懂,给人家寄去的小米,用鞋盒子、牛奶箱子做包装,网友下单粉条,二后生寄去红枣,闹了不少笑话。但他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在与粉丝的互动中解决。“粉丝肯花时间给我挑选包装袋,给我提意见,这是令我最感动的。”二后生说。

当然,这都以二后生的注重质量和诚信为前提。父亲常说,家家户户都有称,卖东西不仅要称够,还要多给一些;农产品只卖当季的,放久了的小米万万不能发给网友;遇到网友吃不惯的,二后生都承诺包邮退回。

罗振宇曾经总结,人类次第打开的交易入口有四层,分别是流量、性价比、知识和人格,在知识付费火爆之后,基于特定网红人格的内容电商就要红火起来。现在,人格因素影响下沉到了农产品的交易。

二后生就胜在这种真实与坦诚。虽然带着卖货的目标,但他不刻意搞直播,而是通过交流,在彼此了解中实现粉丝到客户的转化。

凭着实在憨厚的人格魅力,这个陕北的农村青年,不仅找到了打发时间的方式,还把网络与现实有效的衔接,激活了原来藏在深山里的农产品。

放心养家,却也担忧

通过直播,两天卖出2000斤红葱;20天50多只羊销售一空。正式驻扎今日头条一年多,二后生靠流量和卖货的收入,顶上在陕北种地几年。

但作为自媒体三农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享受到红利之后,二后生对自己的劣势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网络时代,“零门槛”的入行,仅在去年年初就吸引3万农民注册头条。但像“巧妇九妹”这种坐拥300多万粉丝、年销售额超过千万的平台代言人少之又少,很多人没能脱颖而出。

被淘汰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受众兴趣点变化快,农产品地域性强等客观因素,还有定位不准、特色不明显、没有专业策划等主观因素。对于二后生来说,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存在。

流量直接影响收益,无论在任何阶段,吸粉都是最重要的。但相比去年平均每天增加2000个粉丝的节奏,今年下降到200。

当新鲜感一过,单一的内容必定会造成审美疲劳。如今,有太多的APP都在抢占网友的时间,一旦内容不能保持持续的吸引力,粉丝就会直线下降。

二后生说,去年自己的一张图片,被平台推荐到微头条,点击量高达230万。平台将此作为案例讲解,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图片中一个老汉开着农用车翻到沟里的事件,引起了“扶不扶”的热点话题。

粉丝数量除外,对于直播卖货来说,粉丝粘度尤为重要。粉丝100万的,卖不过粉丝200万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要想不浪费“粉丝经济”,同样需要苦心经营。

但对于更优质的内容,初中都没毕业的二后生,现在真实的感受到文化程度对自己的限制。起初买来无人机,他的计划是,走遍整个陕北,但一年多过去了,碍于不会策划内容,这个计划还停留在想象层面。

陕北第二网红(为何能够拥有29万的粉丝)(5)

拥有29万粉丝的“陕北二后生”韩士强

相比好入门的短视频、直播,二后生坦言,自己压根不会写文章。而一个自媒体要想长久,定是越全能越好,“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有的人因为看视频喜欢你,有的人因为看文章喜欢你。”二后生说,去年,平台大力推广原创视频,但今年对文章的奖励更多。

起标题同样令二后生头疼,30个字的标题,他要用掉半个小时,即便打印了一沓资料学习,也效果不大。一个记录大奶奶家晚饭的视频,让他真正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

辛苦一天的劳作后,晚上回家,炉子前还有一堆活等着陕北女人。

“农村窑洞婆姨做晚饭,简单节约的一顿晚饭,这滋味谁吃过?”“心酸!实拍陕北女人的晚饭,辛苦一天的生活,简直不敢相信。”

同样的视频,第一个2万点击量,第二个77万点击量。二后生时常焦虑,模仿自媒体的语言风格,紧追热点和话题自己能力有限。

在粉丝关注的一堆头条号中,靠内容抢“C位”,二后生还有一定的压力。但他同时也期待5G时代的来临,当人们更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从耕地到收获的全过程直播,将更加有利于网络卖货。(当代陕西记者 刘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