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的女子说话都很绵软,她说:“么吃踅面么看线(提线木偶),么有去过合阳县。”于是我到了合阳,吃了踅面,但是么看线,因此还不算是到过合阳县。不过我除吃了踅面,吃了羊肉糊饽,吃了清汤羊肉,还逛了不少地方,差不多也算是到过合阳县了,最起码也算是到过合阳的灵泉村了。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1)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那是到灵泉村参加一次婚礼,我看到东府人对婚礼传统的坚持,各种层出不穷的仪式,热闹却不繁琐,婚宴上还吃到了清汤羊肉。严格的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吃货,酒席上一道又一道的菜,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吃的特色美食。那天赶着吃了个踅面,再加上个羊肉糊饽。偷个懒;这我就不介绍踅面了,把百度词条复制粘贴了: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2)

合阳踅面 一般指本词条

踅面[xué miàn],是陕西合阳独有的传统特色面食。有的人写成“旋面”,是因为“旋”字在合阳方言里念“踅”。

踅面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踅面历史悠久,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 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

踅面有2200多年的历史。吃着踅面,再想想这个关于踅面起源的典故,就知道当年韩信怎么发明出踅面作为行军打仗的饭食。一是踅面劲道。厚且筋大,吃在嘴里耐嚼,咽在肚里耐饥。二是味醇。吃踅面时除了盐、味精等其它常用调料外,要拌以大油和辣子,所以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两者都能增进食欲。三是方便。这与踅面的做工有关,我曾见过做踅面的过程,先是和面,在一个很大的瓷盆里倒进面粉和适量水,用一根粗木棒顺着同一方向搅,搅得稀稠匀当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张直径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铁鏊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从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着刮开摊平。据说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个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写作“旋面”的,想必也与一圈一圈地旋着刮摊有关。烙熟后一张张搭在外面凉冷,再切成宽窄与薄厚相当的条形,码得整整齐齐,这样能保质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相对于其他饭食,踅面的三个特点都更有利于行军打仗,汉高祖能稳坐天下,其中也有踅面的一份功劳。

说个老实话,老百姓的认为的好吃的,无非就是油大、味重,既耐饥又有味道。不过我不想说吃食了,因为我印象最深的,是灵泉村这个村子。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3)

灵泉村是第二批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如果对这个名号不知道的,我就给你说:西安市只有两个,可知获得这个名号要求很高的。我们的车来的时候是从南门进的,老远我就看到高大

的城门,青砖起地,高大雄伟完整,上面有砖雕的四个字“人心安绪”,有意思,进来又是四个字“财阜南熏”,这

应该出自《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就是文化。进了城门,右侧是戏楼,古色古香,据说原来是一座庙。一直朝北,大约五十米,左侧有飞檐斗拱的一座建筑,大

门口的墙八字敞开,墙上砖雕文字,左侧是“受姓西来,瓜緜椒衍”,右侧是“修祠东向,山峙河横”。朋友说:这是她们党姓的祖祠。她们党姓就是西夏国的后人,后来散落各地,当时皇族党项氏辗转至此,繁衍开花结果,所以有“受姓西来”之说。祠堂朝东,正对着黄河、华山,就是“山峙河横”了。祠堂门锁着,我进不去,但是看着外面的砖雕、木雕,都是艺术品呀,这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弄出来的。

中午坐完席,嘴一抹,就在灵泉村里晃悠。这个村子街巷幽深,安安静静的。老宅子不少,看见一个有两个“门簪”的老门,门外还有一个拴马桩。走进去,典型的关中四合院,紧凑、古朴。堂屋厢房门房,一应俱全,门上的雕花,窗框上的花菱,诉说着久违的文化。有人住着,打个招呼,这个院子竟然有百年的历史了。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4)

当然,街巷中很多的房屋已经翻新重建了,还看见几户人家正在收拾小院。猛然看到一个五间宽的房子,中间大门前两个望狮的拴马桩,很是威风。农村大门一般都不会放在中间,风水上讲究左进右出,只有政府寺庙或者有权势的,才敢这么盖。这个人家不一般,可惜大门紧闭,进不去。旁边高台上有一个败落的建筑,大门还挺立着,几个工人正在收拾泥墙。旁边院子门口,坐着一个老汉,收拾着手中的笼筐。我给老汉递烟,老汉说他抽旱烟。一指那个院子,老汉说,那是一个大财东家,当时盖这个院子,专门烧了个窑,就这个砖瓦,就烧了三年。老汉抽口烟,慢慢吐出来:现在人干活图快,那会儿呀,你要是干活快了,东家日倔你乜。人家不缺钱,不缺时间,缺的是好东西。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5)

灵泉村有四大商号,生意遍布全国,每年过年前,骡马大车从全国各地拉着金银回来,堆积如山。家里有钱了,就要防土匪了。老汉给我们指路,那边就是村东的老寨子,防土匪的。我们就沿着田间的路绕着,朝东边的方向走过去。村子外面都是花椒园,时间是六月天气,果实累累。这段时间没有下雨,原上比较旱,路上塘土比较大。远远地就看见一座突出的土台,穿过椒园,走到土台下,土台有一个高大的门洞,能过一辆小车。穿过门洞,别有洞天,一个比标准足球场还大的大院子出现,四面都是高墙,两人多高。院子里都种着花椒。这就是防土匪的老寨子。小心着花椒刺,顺着墙走,有时候发现一些多半人高的浅洞,我就开始做发财梦了:找到一个金元宝就好了。当然,麻钱都没有看到一个。东墙旁有一个窄窄的小径,我们从这里上来,一道细细的白线横亘眼前,那就是黄河。从院子里看墙是两人高,现在站在高墙上看外面就有几十米高了,有些壁立千仞的意思了,我想土匪要从这里上来,可是要长翅膀了。这个古寨子是一个土原借着地势,生生挖出来的,土原的外面三面环沟,很深,只有西面的门洞和外界相连,其实相连的小道也几乎是从沟上穿过的。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6)

老汉说这个寨子里可以进来上千人,可以供半个月的粮食。我莫由的就想到踅面,是不是那些商人们不管是出去经商,还是躲避土匪,都带着踅面?踅面保质期有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实在是居家旅游必备之佳品。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7)

灵泉村,是因为这里有一股泉水,不但水质甘甜,而且能治怪病。现在泉水已不涌出,泉名尚在,就像曾经的四大商号已经不在,但是他们遗留的痕迹尚在。在党晴梵先生祖居门口,我看看那棵老槐树,树上有个老鸹窝。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8)

半下午,天气凉了一些,我们到村南的蝎子山上喝茶去。这是一座形似蝎子的风水宝地,也叫福山,也一大堆明清建筑群。山上的庙很灵验,香火很旺的,每到农历七月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姓族人都赶来。到印光堂拜过印光法师,喝茶闲聊。我说起韩城党家村,朋友说这也是她们党姓家族的一支。向那边,就是黄河的方向,就是大名鼎鼎的处女泉景区,黄河边还有一座浮桥,过了桥就是山西了。沿着黄河的一边,这样的村落很多,大家都知道晋商历史上很牛,却不知道这一带其实也遍布着大量的秦商,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陕西商人也是有份的。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9)

福山遍种柏树,氤氲着淡淡的柏树的香味,我不好形容这种香气。我想起赵州和尚的典故,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我想:从那碗踅面,到村里祠堂、老院落,再到古寨子、老槐树,到已经逝去的四大商号,到眼前的福山,郁郁葱葱的柏树林,都是佛祖西来意了。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10)

我又想到进村时,在南门上看到的四个字——“人心安绪”。

踅面是莜麦面吗(从一碗踅面说起)(11)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