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1)

2019年11月,好莱坞最具盛名的“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带来了他时隔3年的新作《决战中途岛》。

为了宣传新片,艾默里奇来到了中国,和他电影中“破坏大师”的形象截然相反,艾默里奇本人谦和儒雅,面对中国观众和媒体的提问,他充满耐心和亲和力地解答所有关于这部关于二战中经典战役电影的问题。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2)

《决战中途岛》聚焦美军舰队与日本海军在中途岛的决战,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影片以中途岛战役的真实事件为依托,讲述美国海军上下不屈不挠、勇敢奋战、以弱胜强的故事。

这是关于兄弟间、战友间情义的纪实故事,纪录了战士们下定决心、不惜牺牲性命以确保胜利的热血传奇。

公认的“灾难片大师”

“其实每次我和看过我作品的演员见面时,他们都会说,罗兰,你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罗兰·艾默里奇如是说。

和想象中不一样的罗兰·艾默里奇是公认的“灾难片大师”。在他的影片中,地球总是处于毁灭的边缘,无论是《独立日》中外星人几乎摧毁了大半个地球,还是“哥斯拉”拆楼毁桥,亦或是《后天》《2012》中世界末日的样子,提起艾默里奇的名字,人们总会不自觉联想起天崩地裂、山呼海啸。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3)

1955年,罗兰·艾默里奇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22岁时,一部电影改变了他的命运——那一年他看了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随即决定投身电影行业——他重返学校,学习制片与导演专业。

临近毕业,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部短片作为毕业作品,艾默里奇却自编自导了一部名为《诺亚方舟准则》的电影长片。这部德国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学生作品,让他声名大噪,并史无前例地被选为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4)1984年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两年之后,艾默里奇成立了制片公司Centropolis,一连制作了三部电影。

然而自己的制片公司还是关门大吉了,罗兰·艾默里奇只身来到好莱坞。在这个每个导演都渴望发光发热的大洋彼岸的电影圣地,他拍出了科幻灾难片《独立日》,从此在好莱坞声名大噪。这部不仅充满了强烈的视觉特效,同样饱含灾难之中人性光辉的灾难片,奠定了艾默里奇影片的风格,在灾难类型片上有着里程碑般的地位。

此后,罗兰·艾默里奇开启了十年的黄金大片期。无论是《哥斯拉》《爱国者》,还是《后天》《2012》《独立日:卷土重来》,以及新片《决战中途岛》,他总能把强大的视觉震撼和人性闪光点,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得到充分平衡和施展,变成“人们想去电影院看的那种电影”。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5)

真实与细节

然而对于“灾难片之王”的头衔,艾默里奇本人并不认同,他一直渴望尝试新的东西。《决战中途岛》就是这样一次全新的尝试。

一场发生在67年前二战中的经典战役,如何在新时代引发观众共情?艾默里奇将其打造成一场全新的历险:沉浸式的战争体验,逼真的航母群战、浩荡的轰炸场景、触目惊心的战斗第一视角,以及普通人在极端情境中的人性之光,都在历史的真实和细节中历历在目。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6)

《决战中途岛》的制作始于2016年11月。20年前,一部关于中途岛海战的纪录片,给罗兰·艾默里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今时机终于成熟,艾默里奇和他的团队决定拍摄《决战中途岛》。他们在无穷无尽的资料和历史影像中钻研,力求还原当年最真实的每一处细节。

为了凸显真实,整个剧组来到了珍珠港实地拍摄,也通过摄影棚搭景还原历史中的真实场面,按照原尺寸打造了战机,还设计了大量第一视角的空战特效镜头。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7)

另外,还有很多惊险画面都是用CG完成的,而这正是“特效大师”艾默里奇擅长的,“首先要拍的是航母起飞的跑道,通过360度环形拍摄,完成之后再拍飞机的起飞,通过非常精确的摄影师的位置和电脑进行计算,才能把这些组合起来。航空母舰是在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8)大海当中进行航行,同时还有水的效果。”

“拍这样的电影总会有一种责任感,希望很准确展示历史真实,同时我也知道自己在拍一部电影,需要有一定的娱乐属性,比如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罗兰·艾默里奇说。

自然的、内在的英雄主义

“我一直喜欢普通人面临极大的挑战这种主题,战争其实也是人的灾难。我喜欢在极端情境中,普通人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那是自然的、内在的英雄主义。如果说某一些题材我特别喜欢,那这就是。”艾默里奇说道。

在罗兰·艾默里奇的传奇职业生涯中,他总是能扎根于让人产生共鸣的题材,片中人物血肉鲜明,故事则唤起希望。《决战中途岛》延续了这一传统,“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9)真人真事往往是最有力量的,能有机会讲述这个故事让我激动万分。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但如今的年轻人不一定都熟知这些战斗故事,他们亲历反法西斯战争第一线,明知机况弱于敌机,依然英勇飞行。”艾默里奇说。

“如果没有那些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先辈们,我们的世界会迥然不同,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自由生活。有太多的困苦和为之牺牲的人们,但他们的牺牲重于泰山。当时世界各地都积极抵抗法西斯。如今,我们常常忘记历史,但电影可以充当鲜活的纪念碑。我们希望以此纪念那次战役及为之付出热血乃至生命的年轻的飞行员们。”

艾默里奇,片中有个场景是,很多人排队在甲板上捡东西,“我们通过和老兵交谈了解到,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在等待远方要归来的战友,这也是对军人的一种崇敬。”“那是个单纯的年代,但也是一个你必须为理想而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年代。最具大片感的视觉体验里,最动人的,依旧是普通人的情感力量。

用一种方式等待远方将要归来的战友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罗兰·艾默里奇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10)

Q:怎么决定拍中途岛海战这个题材的?

A:大约20年前,我看了一个关于中途岛战役的纪录片,当时在那样的情况下,美军是处在弱势的一方,而日本海军处在强势的一方,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复杂的故事。

Q:所以说为了这部电影你准备了20年之久?

A:是的,可以这样说。我一直都试图把俯冲式轰炸机的飞行员拍出来,他们每个人驾驶战机在最低的地方释放炸弹,杀伤敌军,我一直想把这些非常英勇的飞行员的战争故事拍摄出来。

Q:把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真实战役搬上大银幕,最大的难度在于什么?

A:一方面,我们有到珍珠港实地进行拍摄,能够亲眼看到当时那些场景本身也让我非常触动。另一方面,我们同时也需要通过摄影棚搭景的方式,还原一部分历史当中真实的场景。另外一些镜头比如像飞机起飞,还有很多战斗的画面,包括大家看到很多惊险画面,都是用CG完成的。

Q:说到CG,你是众所周知的视觉特效大师,这次有哪些特效上的突破?

A:这次有很多场景是分别拍摄的,在摄影棚当中搭景,首先要拍的是航母起飞的跑道,通过360度环形拍摄,完成之后再拍飞机的起飞,通过非常精确的摄影师位置和电脑进行计算,才能把这些组合起来,同时还要有水的效果,因为航空母舰是在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11)大海当中航行的。

我真心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如果大家有机会走到电影院,希望这一部是你最喜欢、最想看到的电影。

Q: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好莱坞面孔,在演员上你是如何选择的?这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聚集在一部影片中,你是如何安排各自轻重的戏份,去平衡这些角色的?

A:我们这次邀请到非常多具有辨识度的演员,同时他们又和历史上的人物有着非常棒的契合性。我在拍摄这种电影的时候会有一种责任感,一方面要能够很准确地展示历史的真实,另一方面我同时也要知道,我是在拍摄一部电影,所以我需要有一定的娱乐属性。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来回回往返于剧本的调整当中,尽可能做到既准确又具有娱乐性。

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12)

Q:片中出现的约翰·福特的戏份,是虚构的还是真实就是这样——1942年6月4日当天福特就在中途岛?

A:二战爆发之后,很多好莱坞大导演都决定随军进行拍摄,找寻机会,当时有这样一个说法:你要去中途岛,中途岛会有大事会发生,但是没人知道究竟会有什么事发生。约翰·福特听从了这个说法,他带人去了中途岛之后,意识到一定会有大事要发生。在刚刚出现战况的时候,约翰·福特就让摄影师一起到了房顶上,而他自己也因此受了伤。他拍摄的关于中途岛的纪录片后来赢得了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13)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本人也赢得了多座全世界只剩最后一个男人的电影(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14)奥斯卡奖。

Q:电影拍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难忘的记忆?

A: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很多人排队在甲板上捡东西,通过和老兵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通过这种捡东西的方式,等待远方将要归来的战友(其实并不知道战友能否回来)。1950年还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人就讲到,有些人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这种方式是军人对战友的一种崇敬和纪念。

康荦

编辑 韩哈哈

图片及资料提供 《决战中途岛》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