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1)

在重庆抗击新冠的防疫战中,在守护一座城的爱心接力氛围之下,无数90后、00后挺身而出,扛起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或是奔跑在保供路上,或是坚守在社区门岗。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的城市需要我,义不容辞。”他们的行动很直接,“我年轻,身体好,当尽一份力!”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2)

✦ ✦ ✦ ✦ ✦ ✦ ✦ ✦

在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金华社区,投身志愿者服务的90后女孩儿赖凌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哪里需要志愿者?我这个热血青年愿意去!”

11月12日:我做好了当志愿者的一切准备

我们的城市安静了下来,往日热闹的街道,烟火腾腾的小区像是被按了暂停键,与之相反的,是社区群、业主群的消息一条接一条。疫情来势汹汹 ,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起初,我想当一名骑手,去运送物资,保供现场,为此,我甚至准备了头盔。当然,更稳妥现实的做法是到所在社区报名做志愿者,决定之后,我迅速在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金华社区群里报了名。

社区群里有400多个党员,每一个人都很积极、踊跃,为了能成功“竞争上岗”,我交出了一份志愿者笔记,上面是我在观察别的志愿者工作后提出的思考和建议;还在朋友圈征集了维护核酸秩序的方式方法,我告诉社区工作人员,“今天上午排队做核酸的人群有点拥挤,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我年轻,抵抗力强,有能力应付高强度的工作。不行我还可以当候补嘛”……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3)

是的,对于这份志愿者工作,我“势在必得”,就像我在朋友圈里分享的那样,“哪里需要志愿者,我这个热血青年愿意去!”结果你们也看到了,我打动了社区工作人员,第二天,迅速上岗。

11月13日:我的原则是“开心服务、快乐干活儿”

今天,是我在小区做志愿者的第一天,社区分派给我的工作是和其他两班志愿者一起,协助小区5000多名居民排队做核酸。尽管前一天我已经在心里预演了无数次,但正式上岗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小意外。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4)

首先是工作节奏很快。我起了个大早,觉得自己状态很好,但跟熟练的志愿者一比,节奏还是有点跟不上。手套、脚套、口罩、防护面罩这一整套穿戴下来,出了一身大汗。医务工作者的确不容易,每天都需要重复这些步骤,高效高质完成,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作为志愿者中的“新手”,必须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掉链子。而一旦进入工作流程,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繁忙紧张,我跟着志愿者前往居民核酸检验的现场,他走得飞快,我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不过这都不算事儿,我学习能力强。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5)

赖凌跟随“熟练工”一路小跑进入工作地点

其次是小区居民多,情绪和意见也多。当我按照自己的志愿者笔记“照本宣科”的时候,果不其然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

我注意到第一天核酸的时候排队间距太近,于是在当志愿者的时候会有意去维持排队秩序,一旦间隔不足两米我脑海中就会响起警报雷达“请大家保持好距离,间隔两米以上”,大部分的人愿意配合,但也有人觉得你聒噪、事儿多,对你不礼貌。不过这都不算事儿,我脸皮厚、心大。

虽然排队做核酸看似是一件机械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儿,但人的性格就是最大的变数啊。比如今天,我看到有学生娃娃来了,招呼他们先做核酸,有人也会不乐意了,指责我嗓门太大。不过这都不算事儿,大多数人理解我就行了。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6)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7)

从早到晚,赖凌和志愿者一起坚守岗位,把每一件事做好

还有一个小意外是“大姨妈”的不期而至,我第一天的工作时长是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再从下午2点半到5点半。一整天下来,长时间站立,不停地走动招呼居民,到了最后已经是头晕目眩,差点虚脱。不过这都不算事儿,我有老公的支持和理解,回到家有他送上的红糖水和热腾腾的饭菜,心里暖烘烘的。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8)

我的心得就是,不要带着畏难情绪去做志愿者这份工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有快乐的气氛。就像我第一天就被叔叔嬢嬢吼了,但我不往心里去,能解释就解释,解释不了就一笑而过。困难时刻,谁都有掩藏不了的不良情绪,我们年轻人心大一些,大家也都开心一些。

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可有礼貌了,见到我们志愿者一律叫姐姐,嘴很甜。对于我们来说,志愿者工作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壮举,更像是一种付出,一句“姐姐你辛苦了”就是让人心安的回馈。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9)

后记

作为一位90后热血女青年,对于志愿者工作一开始的朴实想法是:年轻人,居家办公也要实现自我价值,不要停下来,去接力,去战斗,为这座城市贡献微微之光,贡献我们青年人的力量。

所以志愿者工作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一种使命召唤, 一种责任担当。这座城,城里的人给予我们那么多温暖的回馈,我们聚一点微小的光,帮助城市早日回复正轨,是理所应当。这,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重庆热血女青年最真诚的感受和想法。

记者:陈小蔷

图:受访者提供

抗疫志愿者的那些天(我的抗疫日记⑥)(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