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三五”时期,常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农村面貌变化显著、农民生活富裕富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顶梁柱”“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201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2020年,在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为全市收官“十三五”交出了优异答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常熟市湿地保护规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常熟市湿地保护规划(江苏常熟市以法为基)

常熟市湿地保护规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三五”时期,常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农村面貌变化显著、农民生活富裕富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顶梁柱”“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201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2020年,在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为全市收官“十三五”交出了优异答卷。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下好农业现代化“一盘棋”。持续深化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和美丽生态牧场“三高一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池塘) 面积超20万亩,高标准粮田实现全覆盖;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65%,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占比达21.1%;“董浜筒管玉丝瓜”“黄金小玉米”“王庄西瓜”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常熟大米”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村电商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超5 亿元。

二是建设美丽家园,绘就农村现代化“一幅画”。实施全域美丽宜居村庄优化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新时代乡村建设,使全市农村成为提升常熟城市能级的生态“后花园”。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完成农房翻建1.63万户,农村建房镇村“带方案审批”“双签约管理”举措全面得到落实。215个行政村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新增绿化造林面积500亩,农药使用量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全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6%。

三是提质农民生活,织好农民现代化“一张网”。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7.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3:1。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超700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25.3亿元,村均1104万元,31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双达标”脱贫。农村创业创新典型不断涌现,高素质农民队伍持续壮大,2020年末,全市累计认定高素质农民1055名,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48人,拥有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7名,农业人才发展后劲充足。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城乡融合“一体化”。充分注重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检测工作达标率100%;农村全科医生达到814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5.36人;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4个,建成各类“图书馆 ”分馆128家,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家,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1家,深化实施“睦邻空间”社区服务项目,引导居民群众关心社区建设,全市共有241个城乡社区开展“睦邻空间”项目,综合覆盖率达71.09%。

五是深耕基层治理,推动邻里和谐“一家亲”。常熟积极发挥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乡村治理顾问任命制度。借助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体系,做好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广“8 X”社区议事会模式,推广运用“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城乡社区“全科社工”服务机制,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打造法治文化集聚地,建设“虞歌法韵”“无忧海虞”法治文化特色小镇。扎实开展“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实现所有村(社区)法律顾问100%全覆盖、100%实体化运作。

“十四五”期间,常熟市将围绕空间美图、时尚美城、创新美业、清新美景、精品美游、文明美德,谋划“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的发展蓝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是推动美丽常熟建设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施行,为全市三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常熟市将牢固树立“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意识,把乡村振兴促进法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为高水平推进美丽常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具体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学好原“法”,完善组织领导新体系。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们要牢牢把握党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统筹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县级“一线指挥部”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各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必须围绕乡村振兴和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根“指挥棒”,形成责任明晰、措施有力、融合推进、沟通顺畅、信息共享、保障到位的乡村振兴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高位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落实用“法”,打造乡村富裕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一个体系工程,也是一个融合工程,更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唯一选择。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促进法各项内涵要求,立足常熟特色资源,在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上,全面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农业发展向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转变。全面绘就“农业 ”美丽蓝图,赋予农业更多的生态、绿色、数字、美丽、文化的功能,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稳步推进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在乡村建设环境治理上,全域高标准推进“千村美居”工程,做到点状盆景向面上风景的转变。开展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污水和垃圾收运、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整治。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打造各有特色的村庄风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度,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由“以建为主”转为“建管并重”,提升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上,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开展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能力建设,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活动内容,实现“星级文明户”创建村全覆盖,动员群团组织、民间新乡贤、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

三是创新普“法”,做优乡村普法新品牌。发挥全国普法先进县市“七连冠”的先进经验,探索拓展乡村振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路径,让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营造学法律、促振兴的良好氛围。在充实乡村普法队伍上,全面推行“农村法律明白人”工程,发挥村干部、基层网格员、新乡贤在乡村普法中的核心作用,从中培育一批讲政治、重公道、有文化的普法骨干,带动村民“学习振兴、参与振兴、共享振兴”。在细化乡村普法载体上,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引领作用,把法治元素融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 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多样、便捷民众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民主议事厅等法治宣传阵地真正在基层全面覆盖。在深化法治乡村创建上,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抓手,优化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规范,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动态评估。依托蒋巷村、康博村两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着重进行优化提升工作,努力形成具有常熟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品牌。

江苏省常熟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供稿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1年第12期

编辑: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