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列举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多幅画作,那么他的孙子——另一位画家皇帝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的绘画水平到底如何呢?

壹 朱见深对美术史的贡献

晚明时期的朱谋垔,为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七世孙,他于崇祯四年所编撰的《画史绘要》中记载称:“宪宗皇帝尝写张三丰像,神彩飞动,超然尘表。”由此可见宪宗在人物画方面有较高的水准,他不仅能够刻画出人物外貌特征,还能够描绘出其精神气质。他画技全面,除人物外,也能作阔笔写意花鸟。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

明宪宗《岁朝佳兆图》

此前,本号也详细介绍过他18岁所做的那幅《一团和气图》,将儒、释、道三家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文化符号类的象征与隐喻,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留在诗塘上的题跋,都充分体现了18岁的朱见深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的深厚修养。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另一幅同样充满吉祥寓意的《岁朝佳兆图》轴。该图为绢本、设色,纵59.7厘米,横35.5厘米。款署:“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成化辛丑年即是公元1481年,这时的朱见深已是一位34岁的成熟中年人了。他在画幅右上方题写道:

“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2)

明宪宗《岁朝佳兆图》细部1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3)

明宪宗《岁朝佳兆图》细部2

相比《一团和气图》,此时他的风格显得更为成稳、技法上也更加娴熟。人物造型传神,尤其对衣纹的勾描上,多用钉头鼠尾描,顿挫有力,用淡墨渲染背景,整幅画面协调、充满趣味。画中的主人公钟馗,确实如朱谋垔所说的“神采飞动”,他手中的如意指向前方,目光如炬,在通往幸福前方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旁的小鬼,有几分丑萌,手捧盛放着柿子和柏枝托盘,柏枝、柿子、如意,取谐音意味着:“百事如意”,空中翩然而至的一只蝙蝠,也代表祝福之意。

在朱见深时期,在春节悬挂钟馗像以驱鬼辟邪已形成一项重要的民俗,这幅作品更像是一幅宫廷年画。实际上这位宪宗皇帝是位爱凑热闹的人,说得更文雅一些,他喜欢与民同乐。

1966年,于苏州(古时称吴门)虎丘乡新庄出土了一幅图画,就全面描绘了宪宗皇帝元宵节这天的活动。该图为手卷,纵36.7厘米,横690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无款印,署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这幅由宫廷画师完成的《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宪宗皇帝穿着节日的盛装,出现在宫中不同的地方。他让宫中太监与侍从们扮演货郎、杂耍艺人,整座皇宫里张灯结彩、讨价还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4)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1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5)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2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6)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3

这幅写带有纪实性的行乐图,不仅折射出当时民间过春节的热闹景象,也可以了解宪宗时期宫廷画师们的工作内容。这位无名的宫廷画师在元宵节这天,从早到晚都跟随宪宗皇帝左右,将所见的各种热闹场面如实地记录下来,再凭借记忆画出。

实际上对画院的重视、对画家的礼遇,也是宪宗对艺术史贡献最大的方面。有资料显示,在成化一朝,宫中一共有4700多位供奉官,这些侍奉皇帝左右之近臣,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用通过科举考试。这只庞大的队伍中,就包括有300多位民间艺人以及300多位书画家。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7)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4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8)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5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9)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6

有明朝宫廷画家们创作的这类绘画作品,画风工整细致、设色艳丽、寓意美好,与南宋画院相比,少了沉郁深厚的气质,更多了一些世俗的趣味。尤其是与不食人间烟火的元代文人画相比,更是大相径庭。

贰 不同时代的钟馗形象

有关钟馗捉鬼的传闻,在唐朝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绘画题材。

据说唐玄宗在患病期间做了个噩梦,梦中看见一只小鬼偷了他的玉笛和爱妃杨玉环的紫香囊,但它随后被一大鬼捉住,劈开吃掉。这大鬼自称是终南山进士钟馗,这位钟馗的身世有些惨,他在唐高祖时考武举人不中,羞愤之下,头撞殿阶而死,高祖感其忠义,于是特地颁旨赐袍厚葬。钟馗也知恩图报,发誓要为皇帝除尽鬼魅。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0)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局部1

玄宗做此梦之后,病也痊愈。于是立刻招来画家吴道子,让他按梦中所见画了一幅《钟馗捉鬼图》。待到吴道子画完,玄宗说与梦见的场景一样,赏赐他百金,并御笔批曰:

“灵衹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徧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从此以后,钟馗捉鬼的图画便流传下来。较早对此有文字记录的是北宋的沈括,他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记录说,北宋内府曾收藏有吴道子画的钟馗,在其卷首的唐人题记中,就记载了上述玄宗梦见钟馗的故事。

在沈括的记录中,详细叙述了吴道子所绘的大、小鬼模样:“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

若是对比沈括所描述的钟馗模样——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音:kuò]双足,鞹的意思当为去毛的兽皮,也就是说这位钟馗穿着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皮鞋”——上述明宪宗所绘制的钟馗形象与吴道子的样式至少有三处不同,一是没有袒露一只胳膊;其二是穿着布靴,而不是脱去兽毛的皮鞋;其三是,画作内容,钟馗带着这小鬼显然是他的跟班,而不是像吴道子搞得那么血腥。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1)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局部2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2)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局部3

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也提到吴道子此画,并将其定为一种成熟的绘画题材——“钟馗样”。他的描绘内容与沈括所记类似:“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眼,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他还记录说,吴道子此画之后被人送给了后蜀皇帝王衍,这位王衍认为,如果钟馗用拇指掐鬼眼,看上去会更有力,于是招来当时最具盛名的花鸟画家黄荃,让他将画改一下。但黄荃对着画琢磨了几天,重新画了一幅,黄荃对王衍说,吴道子的那副画中,钟馗将全身的力气、眼神、气色都用在了食指上,而非拇指,因此无法改动。在重画的这幅中,虽然没有吴道子的好,但毕竟让钟馗将一身力气都用在了拇指上。

正是有了这些传闻与记录,钟馗、包括“钟馗嫁妹”等等题材,逐渐成为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母题,这一题材历史久远、形式丰富。直到后来民间也开始流行在春节或者端午时,将钟馗画像贴在门上以辟邪,形成了一种民俗。

叁 元朝人和明朝心中不同的鬼

唐人和宋人留下的钟馗画作很少,我们来简单比较一下元代人笔下的钟馗和明朝人笔下的差异。

先看看由宋入元的画家龚开所描绘的这幅《中山出游图》中的钟馗形象。该图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绘有钟馗及小妹乘舆出游的情景,堪称一组妖魔鬼怪的群像,但观之并不觉得恐怖、血腥,而是有些滑稽、诙谐的氛围。龚开在题诗中说:“阿妹韶容见靓妆,五色胭脂最宜黑”,意思在鬼魅的世界中,若是化妆则以墨代替胭脂,这是对现实世界中,黑白颠倒的绝妙反讽。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3)

《中山出游图》局部4

龚开生活在宋末元初,活动时间大约为公元1222—1304年,他曾在宋理宗景定年间任两淮制置司监职,在李庭芝幕府中曾与陆秀夫为同僚。

祥兴二年(1279),在崖山之役中,陆秀夫背负帝赵呙投海而死,南宋正式灭亡。龚开的悲痛可想而知,他入元不仕,以卖画维持生计。在元朝时,知识份子的社会地位沦落为比乞丐、妓女还要低下,我们熟悉的“臭老九”一说,就来源于此。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龚开一类的艺术家当然是极端不满的,他痛恨统治者,厌恶污浊的社会。龚开笔下的钟馗,不仅是对当时极度扭曲、黑白不分现实的反讽,也蕴含了他本人祈求社会公正、复兴宋朝的理想。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4)

《中山出游图》细部1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5)

《中山出游图》细部2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6)

《中山出游图》细部3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7)

《中山出游图》细部4

入元之后,南宋以来的画院制度一度中断。只有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皇室,其余的画家大都是隐逸的文人士大夫,在以文人画为主的元代画坛,他们追求创作自由,借绘画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强调作品的文学性和笔墨韵味。曾接受过赵孟頫指导的画家陈琳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做的这幅《寒林钟馗图》将这位鬼中豪杰,塑造成独立寒林中的一位士大夫形象,他怒目圆睁,与萧瑟的背景相比,更显示出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这也许正是陈琳本人的内心写照。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8)

元 陈琳《寒林钟馗图》

与元朝的画家们相比,明代的人物画更倾向于世俗化,内容也变得更具节日氛围。比如曾在宣德年间任宫廷画家、浙派创始人戴进戴进(1389-1462年),就做过多幅钟馗图,大多寓意和平与吉祥。

与陈琳的钟馗相比,戴进的构图和人物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尤其在人物衣纹的描绘方面,他更多地使用了所谓独创的“蚕头鼠尾描”,这一描线的方式从兰叶描演变而来,大致类似于钉头鼠尾描,强调线的起笔要“粗”而有力,收笔时要“细”而稳定,行笔讲究顿挫,如同书法写字一样。这类粗细变化、顿挫有力的线条,不仅能够让人物的衣纹更有质感、体积感,而且也能够造成一种动态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装饰意味。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19)

戴进 钟馗赏梅图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20)

戴进 钟馗赏梅图 细部

作为明朝中、前期最具影响力的画家,戴进在人物画方面远师吴道子、李公麟。他的人物画题材主要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威仪、鬼怪勇猛。他的风格,在融合融诸家之长外,还直接衔接了南宋的院体画,将其演化为雄劲简逸的风格,尤其他中年时期在京城多有交往应酬。即便是被斥离开宫廷画院后,仍在北京逗留很长时间,与画家、名仕相酬往。此期间,他遍览宫廷及各大家族收藏的名画,风格受到马远、夏圭的影响,但他摒弃了南宋院体画中沉郁的气质,发展成自己挺劲、明快的风格。

戴进流传下来的还有以下这两幅钟馗图,其一为收藏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的《钟馗过桥图》,其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钟馗出山图》。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21)

戴进《钟馗过桥图》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22)

戴进 《钟馗出山图》

历史上最真实的钟馗(人人心中都有鬼)(23)

戴进《钟馗出山图》细部

在比较了戴进的这三幅钟馗后,也许你应该明白了,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明宪宗朱见深作的那幅《岁朝佳兆图》,所模仿的老师应该是谁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