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前有万众期待、来势汹汹的《港囧》,后有粉丝众多、特效致胜的《九层妖塔》,谁也没有料见,这个国庆档的最大赢家居然是小成本、无明星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据初步统计,今年国庆档7天票房报收逾18.5亿,超过去年国庆档的10.71亿近一倍,成为史上最赚钱的国庆档。其中,开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烦恼》以5.58亿问鼎国庆档冠军。《港囧》则以5.47亿排在第二,不过其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14.86亿,刷新了内地影史的2D影片的票房纪录。陆川的《九层妖塔》以4.63亿排在第三,累计票房5.77亿。

夏洛特烦恼票房总排名(夏洛特烦恼国庆票房超港囧)(1)

拼口碑《夏洛特烦恼》赢了

同样是喜剧,同样主打怀旧牌,《夏洛特烦恼》的最大对手显然是《港囧》,但无论从宣传声势、观众期待、明星加盟等各个角度来看,《夏洛特烦恼》都远远不是《港囧》的对手。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就是口碑。

正是缘于对影片质量的信心,《夏洛特烦恼》早在九月初就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路演,主创们疯狂地连轴跑了近60个城市,所到之处收获的全是笑声和掌声。在一次路演时,主演沈腾坦承,“我们可能没有什么票房号召力,但我们有的是对喜剧的热忱,有的是让观众发自肺腑大笑的决心。”

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给《夏洛特烦恼》打出了8.4的高分,这个分数不仅远超《港囧》的6.3分,而且超过了《煎饼侠》、《心花路放》、《泰囧》等一系列高票房喜剧。前期看过点映的观众也成为《夏洛特烦恼》的“自来水” ,自发地通过微博、朋友圈甚至口口相传地推荐这部电影。

从档期的选择来看,9月30日上映的《夏洛特烦恼》巧妙地和《港囧》打了一个时间差,晚五天上映正好避开了《港囧》开盘强劲的势头,而就在《港囧》口碑出现争议时,《夏洛特烦恼》以几乎“零差评”的口碑低调入市,酝酿爆发。从上映首日到10月7日,《夏洛特烦恼》实现了排片量从12.51%到31.93%的逆袭,并从10月4日起坐稳单日票房冠军位置。其单日票房更是画出了完美的逆袭曲线,从2310万、4040万、5100万、6230万、7900万、9880万、1.12亿到昨天的1.14亿,一路逆势向上,在票房占比、排片量、上座率等数据上完成了对《港囧》和《九层妖塔》的全面超越。

国产片“叫好不叫座”突破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堪称国产好片的逆袭年,从春节档的《狼图腾》、暑期档的《大圣归来》,再到国庆档的《夏洛特烦恼》,都在观众的口口相传中实现了逆袭。观众对优质国产电影的渴望,让“叫好不叫座”成为了历史,“好片不再被埋没,这无疑是国产电影最好的时代”。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看似“意料之外”,实际也在“情理之中”。这部影片改编自开心麻花的同名话剧,在话剧观众心目中早已是有口皆碑的经典喜剧作品,影片的每一个笑点、每一处节奏、每一个表演细节,都经过了话剧舞台的千锤百炼。其背后的开心麻花团队更是专注做喜剧12年,从早期的话剧甚至有一场只卖出了7张票,到如今已有超过10万的会员,甚至还三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开心麻花的成功绝非偶然。电影版《夏洛特烦恼》只是开心麻花团队多年积累的一次爆发,也是他们从小剧场进军大银幕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为创造这个奇迹的两位80后导演,闫非和彭大魔对此却非常冷静:“我们还只是电影界的小学生,怀着对大银幕的敬畏心,我俩小心翼翼地交出第一份成绩单,这两天获得了一些观众和业内前辈的认可,我俩受宠若惊。我们深知电影还有很多遗憾,感谢你们对它的宽容。”

有趣的是,作为同档期的竞争对手,《夏洛特烦恼》和《港囧》不仅类型相近,就连主题和卖点都有几分雷同。影评人司马平邦认为:“其实这两部电影故事非常相似,都是失意的中年男人一心想找回初恋感觉的那点儿破事, 最后结果又都是良心发现,还是身边的老婆更可靠,不过《夏洛特烦恼》玩得更幽默高级。”

而且,两部电影都在喜剧之外大打青春怀旧牌。《港囧》里一首首经典的香港金曲让70后听了心潮澎湃。而《夏洛特烦恼》则主攻80后观众,主人公夏洛利用穿越前的人生经验,赶在朴树、许巍成名之前把他们的金曲唱遍,斩获“新生代华语音乐教父”的美名,甚至还与“那英”合唱当年的《相约98》,笑果十足。其中最为洗脑的莫过于黄渤献唱的《一剪梅》和粤语版《屯儿》,影片对《一剪梅》的魔性演绎让无数观众直呼“再也无法直视《一剪梅》”,而“华哥”颠覆演唱的粤语版《屯儿》更是让人笑到“根本停不下来”。

娱评 《港囧》:“泰囧”和致青春的混血儿

正如徐峥本人多次强调的那样,《港囧》不是“泰囧”的续集,它更像是“泰囧”和“致青春”的混血儿,一会儿让你哈哈大笑,一会儿又让你陷入对青春和现实的无限感怀。这让人不得不再次对徐峥的高智商叹服,抓住了喜剧和怀旧这两味最能治愈时下观众的良药,《港囧》的票房还有何愁?这也似乎解释了徐峥为何要苦苦邀约赵薇参演,毕竟是她的《致青春》引发了持续至今的怀旧狂潮。

《港囧》一开篇就俨然是徐峥版的“致青春”,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徐峥摇身一变成了油画系的徐来,艺术范儿的长发造型让人忍俊不禁。接下来就是和文艺女神杨伊(杜鹃饰)的校园恋情,导演很巧妙地通过校园里一幅幅手绘的电影海报展现两人感情的升温,《玻璃之城》、《阿飞正传》、《甜蜜蜜》的经典画面一下子就让观众陷入浓浓的怀旧氛围。然而,才子佳人也不能免俗地毕业就分手,赵薇饰演的富二代千金趁虚而入,徐来顺理成章成了上门女婿,从此放下理想的画笔开启了内衣设计师的现实生活。

故事至此仅仅是个前奏,但寥寥几笔的勾勒却相当重要,因为徐来所有的“中年危机”皆离不开对青春的回望,无论是初恋未满的遗憾、倒插门的憋屈,还是理想屈从于现实的无奈,甚至不孕不育的力不从心,最后都被他归结为一个未完成的吻,为此,徐来踏上了寻找初恋女神的怀旧囧途。

接下来的故事开始回到“泰囧”的老路,徐峥一路狂奔,包贝尔这个“文艺青年”则替代了“草根二货”王宝强一路作梗,引发笑料不断。不同于上一次的泰国旅游风光片,这一次的囧途完全是在向香港电影致敬,两人在追逐中一路遇到王晶、李灿森、葛民辉、苑琼丹等香港电影的标志性人物,甚至还误入片场,来了一场古惑仔大战铁头人的戏中戏。片中的一系列动作戏份也让人联想到《警察故事》、《英雄本色》、《功夫》、《无间道》等经典港片。回字形的香港公屋、双层观光小巴、两侧霓虹闪烁的招牌……加上一首首张学友、谭咏麟、黄家驹、张国荣的经典老歌,这些杀手锏对看着录像带长大的70后80后来说,招招都命中脉门。想必,这也是徐峥在致敬自己的青春吧。正如徐来在双层观光巴士上对着DV的那段“小马哥”式的激情演讲,“我就是想证明,我的青春真实存在过!”估计能唤起不少中年成功男士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部标准的商业喜剧,故事的结局自然要回到主流价值上来:初恋再美好,也已经时过境迁,只有珍惜眼前人才是正道。徐来最后的选择过程设计得相当刺激和巧妙,在摩天大楼工地顶层的一块摇摇欲坠的玻璃板上,简单的三角关系演变成了重大的生死抉择。一边是初恋,一边是老婆,到底应该先救谁呢?这恐怕是天下男人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但徐峥在生死面前做出了最佳示范,也在最后一刻悟出了《大话西游》中的爱情真谛,终于放下心结,和自己和解。

虽然整体来说,《港囧》并没有给人意外的惊喜,但作为《泰囧》的升级版,《港囧》亦不失为合格的商业之作。其中既有徐峥对笑点、怀旧、煽情等商业元素的精打细算,也能看出他不甘于复制前作的用心和勇气,在喜剧之中加入一些普世的情感元素和人生命题,这可能会是“囧系列”继续往下走的一个方向。

如果硬要把《港囧》和《泰囧》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后者就好比一个新导演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所以一切尽量向观众的口味靠拢;而前者则在框架允许的范围内夹带了一些导演的私货,更加个人化。男主角徐来身上有太多徐峥的影子,文艺青年、成功男士、模范夫妻……但谁又知道,徐峥本人是不是也曾面临徐来同样的中年危机呢?至于结尾包贝尔获得金像奖的垂青,会不会也是徐峥至今未完成的电影梦呢?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 李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