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前为什么要除掉忠心的樊哙(假如刘邦不杀樊哙)(1)

封面图|陈道明扮演的刘邦影视照

刘邦征伐英布回来后,身子骨一天比一天虚弱,他感觉自己时日不多,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赶紧开始部署起自己身后的事情,以确保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永远不被别人夺走。

刘邦对于身后之事,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安排。

第一件事情,就是废立太子,废掉太子刘盈,立三子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的太子刘盈是皇后吕雉所生。放在过去讲,刘盈是刘邦明媒正娶的夫人吕雉所生,所以叫嫡子。刘盈还有个哥哥刘肥,但这个刘肥是刘邦和丰沛中阳里酒馆女老板曹寡妇所生,是个私生子。留给虽是长子,但不是嫡子,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这样一来,皇太子就是刘盈莫属。

但是,随着刘邦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慢慢成长,刘邦对这个儿子的喜欢程度却超过了对刘盈的喜欢。刘如意虽是老三,又是庶出,却深得刘邦欢喜。在刘邦心目中,越来越觉得刘如意最像自己,英武果断,性格豪放,是当皇帝的一块好材料。而太子刘盈厚道有余,能力低下,性格优柔寡断,不是太子最佳人选。这么一比较,刘邦就在心里认定刘如意继承自己的帝位要比刘盈更适合。

刘邦死前为什么要除掉忠心的樊哙(假如刘邦不杀樊哙)(2)

图1|陈小春扮演的樊哙影视照

刘邦废立太子一事提出后,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赞成。萧何、张良、韩信、周勃等诸多大臣都强烈反对,纷纷站出来反对。当时,就连心里对刘如意特别看好的陈平,也对刘邦的提议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看法。尤其是御史大夫周昌,这个老家伙反对的更厉害,一上来就对刘邦来了个死谏。

吕雉知道此事之后,就想尽办法挽留自己儿子刘盈的储君之位。为此他请教张良,看有什么办法能让刘邦撤回废立太子的想法。张良就给吕雉送了一计,让太子亲自去把“商山四皓”请过来就可以了。张良确实厉害,这条计策果然让刘邦再也不打算立刘如意为太子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派陈平去杀樊哙。

刘邦废立太子的事情被大臣们否定之后,他感觉立刘如意为太子的事情可能无法实现。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立刘如意为太子,就算刘如意做了皇帝,也会成为孤家寡人,这样对他的生命会造成更大伤害,弄不好会因此掉了性命。要是不立他,如果自己安排得当,也许还能救刘如意一名。

刘邦这么一想,心里就非常担心戚姬和儿子刘如意的性命。

这个时候,就有他身边一个伺候他的侍从悄悄地对对刘邦建议,樊哙和吕雉很可能串通一气,等待刘邦百年之后,会杀了戚姬和刘如意,要刘邦多提防一些。

刘邦死前为什么要除掉忠心的樊哙(假如刘邦不杀樊哙)(3)

图2|黎明饰演的刘邦影视照

刘邦听了侍从的建议后,幡然醒悟,想起樊哙之妻吕媭是吕雉的亲妹妹,自己一旦死了,樊哙肯定会成为吕雉的帮手。此人不除,将来一旦和吕雉联手,军政大权就落在吕氏一族的手里了,这样会对刘氏江山造成莫大的威胁。

于是,刘邦赶紧派陈平去杀樊哙,并交代陈平一定要把樊哙的人头提回来见自己,这样他才能放下心来。

第三件事情,就是有名的“白马盟约”了。

所谓“白马盟约”,其实就是刘邦和大臣们之间达成的一个盟约。他让人宰了一匹白马,然后和大臣们歃血为盟,一起发誓,订下从今以后“非刘氏不能封王,封功臣不能封侯”的盟约。

办完这件事,刘邦还觉得不够妥当,又下旨让灌英领兵五万大军去镇守荥阳,守护好长安的东大门。此外刘邦还独自面见周勃,给了他一道密旨,等到将来刘氏江山有危险的时候,拿出来挽救大汉。

刘邦死前为什么要除掉忠心的樊哙(假如刘邦不杀樊哙)(4)

图3|吕良伟扮演的刘邦和戚夫人影视照

刘邦安排的这些事情,实际上都没有实现。在他死后,吕雉毫不犹豫地杀了戚姬和刘如意,陈平也没有杀死樊哙,他与大臣们所定的“白门盟约”也失去了效力,吕雉大肆分封吕家人为王为候。可见人算不如天算,刘邦在天堂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大汉会经历这么多风波。

现在看来,刘邦死前安排的这几件事情,除了派陈平杀樊哙这事是一步臭棋外,其它事情真的没有超出刘邦的预想,都应验了他的担心。樊哙虽然没有被陈平杀掉,但他并没有和吕雉串通一气去杀戚姬和刘如意,也没有祸乱朝政。在某些方面,他还做成了维护刘氏江山统治的举措。

刘邦死前为什么要除掉忠心的樊哙(假如刘邦不杀樊哙)(5)

图4|陈道明饰演的刘邦影视照

为什么说刘邦派陈平杀樊哙一事是一步臭棋呢?

第一,在刘邦几个联合创人里,樊哙对刘邦是最赤诚的一个人了。他对刘邦赤诚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一个人追随刘邦赴宴,守护刘邦,一点都不怕死。当项羽看到樊哙对刘邦如此赤诚后,也被他的赤诚所感动,特地命人给了樊哙一个猪大腿吃。直到刘邦没有危险之后,他又护送刘邦紧急离开项羽的楚军大营。这份赤诚樊哙从追随刘邦起事开始,一直保持到他死后。

第二,樊哙虽然大大咧咧,吃喝玩乐,看上去是个没有正经的人。但实际上,樊哙是刘邦身边功臣大将里最有政治素养的一个人。比如在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一头扎进秦王皇宫,整天和秦宫美女们没完没了的厮混,任谁去劝刘邦都不管用。张良等人劝告刘邦离开咸阳移军霸上,但刘邦就是不听,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樊哙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直接冲进秦宫把刘邦拉了出来。并说服刘邦,不能贪玩,应该重视目前的问题,这样才让刘邦最终同意移军霸上,避免了一场危机。

刘邦死前为什么要除掉忠心的樊哙(假如刘邦不杀樊哙)(6)

图5|吕雉影视照

第三,樊哙和刘邦是连襟,樊哙的老婆吕媭是吕雉的亲妹妹。但樊哙和吕雉并不是一路人,樊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里,樊哙至始至终都站在刘邦一边,打仗从不含糊,忠心为主。汉朝建立之后,樊哙又参与了对韩信、卢绾、彭越等诸侯的征伐。但它从不参与朝政决策,正确的事情上会支持,不正确的事情他也能给以反对和抵制,往往能以大局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