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眼中的李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1)

皓月当空时,远离家乡的你是否也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排解思乡之情?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你是否也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只要努力终会有所获来激励自己?

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许多情境本质是相同的,诗歌可以跨越时代,表达出这种共同情境。李白的诗歌更是如此。

不同的人眼中的李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2)

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说自己写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正好说明了他诗歌浪漫的艺术特点。

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即使是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也能使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宛若回旋的狂飙、喷溢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诗都是这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的忧愤。

《古风》第十九首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诗里写到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等史实,但并不对它作细致的描写。李白是从高高的天上俯视世界,通过游仙揭示了时局的变化。

不同的人眼中的李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3)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失于险怪。

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他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在天真的想象中表现了深厚的感情。他的丰富的想象还表现在大自然的人格化和个性化上。他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山花向我笑。”(《待酒不至》)在诗人笔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看山,山亦看人;人爱山,山亦爱人。这是独自久坐产生的遐想。

不同的人眼中的李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4)

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的这两句诗恰好可以用来说明他自己的语言特色。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又如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都是用极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深厚的感情。

不同的人眼中的李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