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除了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巨头”之外,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军阀就当属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了。而提到袁绍、袁术兄弟,便必然要提到“四世三公”这一显赫的家族背景。那么这个“四世三公”究竟是怎回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东汉时期,“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朝廷品级最高的官员之一。而“四世三公”则指的是袁氏家族连续四代都有成员担任“三公”,具体为袁绍和袁术的高祖父袁安为司徒、曾祖父袁敞为司空、祖父袁汤为太尉、父亲袁逢为司空。
袁安
不过奇怪的是,自从战国以来,除了皇帝之外,其他实权官员就已经不再世袭了。既然如此,袁绍家族为什么可以连续四代都担任“三公”?而且袁绍家族在当时并不是唯一的“几世三公”,三国的另一个著名人物杨修则是更厉害的“五世三公”。
秦朝统一之后,所实行的“军功爵”选官制度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要求天下官员按照制度每年向朝廷推荐优秀人才作为官员候选,是为“察举制”。到了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步完善,成为天下全国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但“察举制”有两大缺陷:第一是当官的人选没有统一的考核制度,而是由各地各府的长官自行推荐;第二是“察举制”最看重的是“孝廉”为主的道德标准,可是道德无法作出中肯的评价,很难说哪个好人更好,缺乏施行的基础且容易培养“伪君子”。
正是因为有这两大缺陷,“察举制”在东汉后期基本上违背了设立的初衷。在向朝廷推荐当官人选的时候,负责的官员所参照的标准实际上变成了家族背景,因此那些大官与地方豪强逐渐融合在一起,士族门阀的子弟控制了大部分选官权。
在“察举制”的缺陷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家庭背景越显赫、当的官越大,那子孙后代当官并且当大官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才会出现袁绍家族这种“四世三公”的现象。如果不是乱世的爆发,袁绍家族没准还会出现“五世三公”乃至于“六世三公”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