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最典型的8篇优秀议论文名师精批详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议论文范文2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议论文范文2篇(考场作文大派送)

议论文范文2篇

论据最典型的8篇优秀议论文

名师精批详解

小议思考

李亚东

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在求知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努力,还要讲究科学的思考。举个例子: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看到一位学生从早到晚忙于实验,不但没有表扬,反而斥责他:“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卢瑟福的话很对,“学而不思则罔”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只有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会取得成效。

【举例论证】列举卢瑟福的事例来说明思考的重要作用。

思考产生怀疑。想得多了,便自然会怀疑这固有的结论是否正确。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重球比轻球落地速度快,于是便着手试验,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能推翻当时的“真理”,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而这,没有思考能行吗?

【举例论证】列举伽利略的事例来证明“思考就会产生怀疑”这一分论 点。

思考促成发明创造。“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有了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能够突破前人,才会有理性的升华,才会有发明创造。 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病倒在床,发现世界地图上的巴西海岸每个凸凹部分都可以和非洲沿岸的部分对应,这触发了魏格纳思想的火花,他进行了思考研究,最终提出了新的学说——大陆漂移说。 再如门捷列夫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思考,反复揣摩已发现的数十种元素,最终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元素周期表。这些猜想、这些发明、这些创造不都是思考出来的吗?

【排比修辞】排比修辞的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让观点铿锵有力,又使得文章语言整齐生动。

【举例论证】列举魏格纳和门捷列夫的事例,再次证明思考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意义。

思考使人走向成功。脑筋越动越活,越动越有灵 气。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华罗庚善于思考,终于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牛顿对苹果落地进行思索,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洗澡中得到启示,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戴震的肯于动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广为流传……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了我们:有了思考,我们便可能成功,但没有思考,我们注定失败。

【引用论证】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从理论角度论证了思考和成功的关系。

【举例论证】列举华罗庚、牛顿、阿基米德、戴震的例子,既体现出论据的丰富性,又增加了语言的文采和气 势。

在求知的路上,学会思考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思考,只思考那就成了“思而不学则殆”,那也是错误的。孔子的这两句话精辟地论述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就让我们向着成功的方向共同努力吧!

阅卷老师点评

1.选材典型:对于思考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作者先后列举了卢瑟福、伽利略、魏格纳、华罗庚、牛顿等人的事例并进行全面论证,这些事例涉及古今中外,都是我们常挂嘴边而又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因此具有典型性。

2.结构严谨:作者在构思本文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这样就让文章既有总论,又有分论,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呈现出严谨的结构。

此时有声胜无声

名师精批详解

刘艳阳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归于无言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的。

【精彩开头】开篇引用白居易的千古名句,增加了议论文的文采和意 蕴。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国与国合作的 基 础……

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烛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为国挺身而出的品质,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退去,挽救了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的智慧和勇气。“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啊!怎能不叫人佩服?

【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修辞阐述了语言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语势强烈,有一气呵成之感,同时“桥梁”的比喻让文章更加生动。

【引用论证】文章引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语句来论证语言在沟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论据信手拈来,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试想当时曹植受到兄长的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此时能无声胜有声吗?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植保全了性命。这般厉害的人,怎能不让人崇拜?

【举例论证】列举曹植的事例,阐述他是如何借助七步成诗的能力来化险为夷的,充分论证了语言的魅力。

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触龙。一个小小的臣子,竟能用语言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提醒着我语言在沟通中的力量。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魅力。同样,若你不善于驾驭语言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古时晋国的冯妇被火活活烧死的故事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在现代,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沟通,不正在减弱着语言的力量吗?也许只要父母与子女抽出一点时间聊聊天,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反面论证】列举冯妇的例子,从反面来论证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是的,我们没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能力,我们也没有周恩来总理巧答记者的智慧。但我们都有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何不物尽其用呢?

在沟通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应不断提高我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

请记住,这是一个有声胜无声的社会。

阅卷老师点评

1.论据典型:本文所选取的论据可谓特色鲜明,十分典型。烛之武退秦师、曹植七步成诗、触龙微言大义、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事例都是古代的著名事例,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而冯妇的事例则从反面进行了论证,全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透彻分析,论证全面而深刻。

2.语言生动:在文采方面,文章的标题上就有显示,标题化用了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十分巧妙。文中多处使用反问修辞,这就让论证更加有力度;而且文章大量引用诗文,既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学积累。

做一个会“鼓掌”的人

名师精批详解

张 霞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真是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论调的颠覆,我喜欢这种颠覆。这种颠覆告诉我,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又何尝不可呢?

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在他人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时候。

田径场上,呐喊声和掌声裹挟而来。飞奔的影子一闪而过,上气不接下气的我用眼角余光扫视了一下看台,模模糊糊看见很多人举着双手在“鼓掌”。就是爬也要爬完这3000米,不就10圈吗?我想。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跨过终点的,只觉得耳朵里一直萦绕着噼噼啪啪的掌声。在同学们的搀扶下,我好不容易“活”过来了,坐在看台上,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用词准确】“模模糊糊”写出“我”的疲惫与虚弱,同时反衬“鼓掌”给“我”的印象之深,突出掌声带给“我”的鼓舞。

生活的历练和时间的洗礼,总会把一些人打磨得更加智慧,我就是这样一个被打磨的人。那次校运会后,我学会了给别人“鼓掌”,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语文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不要吝惜你的掌声”这句话的分量。尤其在他人陷入困境时,我们一定要学会“鼓掌”,掌声有如一针兴奋剂,可以激活身处困境中的人的毅力与信念。

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在众人皆醉只图个人享受的时候。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在我们身边,会“鼓掌”的人却越来越少。我常常看到可以容纳万人的体育馆里,大部分是中国观众,掌声却总是稀稀拉拉的。我常见观众去听戏、看演出,台上主持人或演员声嘶力竭地吆喝着:“嗨,观众朋友们,掌声哪里去了!”结果鼓掌的人依然寥寥无几,还多半是小朋友。我们的观众,常常只图自己的享受,而没有意识到在享受时应感谢、鼓励为自己带来愉悦的人。

【举例论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指出掌声之少,从反面论证了“鼓掌”的意义。论据带有普遍性,极有说服力。

有一首老歌唱得好,“独自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是的,只有观众都“鼓掌”,掌声才会响起来,才会给人无限的感慨。是的,生活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当我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时候,需要他人的“鼓掌”来加油助威:当我们坐在观众席上欣赏他人的表演时,需要“鼓掌”给他人加油助威,就如刘继荣的女儿所言,“成为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在身心疲惫、精神孤独寂寞的时候。

曾有记者问霍金:“你被固定在轮椅上是不是失去了很多?”霍金回答:“轮椅固定了我的身体,可它固 定不了我的思想。”是的,虽然病魔让霍金身体残疾,然而霍金并没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念,他在为自己“鼓掌”,也在为天下所有身残志坚的人“鼓掌”。身体可以残疾,精神可以寂寞,但是面对这一切,千万别忘记给自己“鼓掌”,给他人“鼓掌”。

【举例论证】运用霍金的事例,强调这是精神的“鼓掌”,使论证更深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在路边“鼓掌”的人。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可以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可以为心灵打破牢笼,可以为精神解除枷锁;做一个会“鼓掌”的人,可以展现自己的素养,可以激发他人的良好情绪。

【妙用修辞】运用排比修辞,同时每个分句又形成对偶,多角度展现了“鼓掌”的意义。整齐的句式,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文采斐然之感。

窗外,一缕阳光洒落在我的答题卷上,轻轻抚摸着“鼓掌”两个字,也似在鼓励我要为自己这次完美交卷而“鼓掌”。

【精彩结尾】回到考场,借景生情,巧妙点题,可谓神来之笔。

阅卷老师点评

1.内容贴近生活:作者在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选用自身的事例,通过自己参加田径比赛的真实经历来证明“在他人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时候”“鼓掌”可以激活身处困境中的人的毅力与信念。这一事例联系自身实际,情感恣肆,从而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选材典型:作者在列举事例时,注重剪裁,详略安排得当。如写“我”自身的经历时,注重描写掌声对“我”战胜困难的鼓舞;写观众的掌声时,极写其少;写霍金时,则写抽象的“鼓掌”——精神上的鼓舞,使“鼓掌”的内涵更加丰富。三则事例,有正有反,有自身经历,有社会现象,有名人素材,典型的事例使论证更加有力。

定格微光

名师精批详解

郑 军

为何人们会从天才的作品中认出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完全是因为人们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灵光一现的念头能成为时代的光辉。

【精彩开头】直接从材料中提出疑问,然后给出问题的答案,分析深刻到位。

我们要善于捕捉心灵的微光,不要让它一闪即逝,而是要把微光定格,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微光可以是一闪而过的灵感,可以是异想天开的念头,也可以是正气凛然的道义……

【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修辞,多角度展现“微光”的内涵,巧妙解题,为下文论述打下基础。

定格微光,照亮人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厌恶黑暗的官场,一心要享受恬然舒适的田园风光,才写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名句;刘伟失去双臂,毅然克服常人难以接受的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才成为非凡的钢琴王子;最美妈妈吴菊萍眼见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天而降,一份出自母亲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由此挽救了无辜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勇于定格心中的微光,才从不平凡的举动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举例论证】运用排比,铺陈三人事例,有古有今,代表性强,说服有力。

定格微光,普照世界。在人们想要摆脱黑夜的时代,唯独爱迪生把心灵的微光定格,坚持不懈地实验,终于把人们的生活照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不打算熄灭心中的微光,日夜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最终研究出“东方魔稻”,造福人类。试想,假若他们不把微光留住,那么人类的社会会有如此大的发展吗?

爱迪生曾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而,要把微光定格,也需要我们付诸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才能获得微光。有了微光,我们便要把它定格,然后坚定不移地往前走,走出一条非同寻常的路,让我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让世界因我们的微光而有所不同。

【理论论据】引用爱迪生的名言,既强调了灵感的重要性,又引出下文“付诸行动”的论证。

微光稍纵即逝。把微光定格,犹如找到成功的着力点。自信地定格微光,坚定地守护微光,便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阅卷老师点评

1.选材丰富:本文选用陶渊明、刘伟、吴菊萍、爱迪生、袁隆平等人的事例,涵盖古今中外,既有经典的传统事例,也有时代气息浓厚的新例子。丰富的事例既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也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积累。

2.定向叙述:本文在列举事例时紧扣论点,定向叙述,使材料丰富而不繁杂,简略而不粗糙。如叙述爱迪生的例子,点明“把心灵的微光定格”,再明确其成就“终于把人们的生活照亮”,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定格微光,普照世界”。

出于何处皆不染,生于何地皆可安

名师精批详解

杜鹃开放于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带来肆意飘扬的香与满山遍野的红;梅绽放于白雪覆盖的冬,带来一丝清纯中的灿烂与冷风中的热情;星星存在于寂暗的黑夜,释放出它微弱的明亮;彩虹出现于雨后的天空,带来一抹清润后的斑斓。

艾 迪

【精彩开头】开篇运用排比,列举杜鹃、梅、星星、彩虹在各自环境中焕发生命光彩的例子,借物说理,语言优美。

居里夫人亦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钢琴家马克西姆看似是华美的贵族公子,可谁知道,他的童年充斥着南斯拉夫战争的硝烟与炮火。但他没有抱怨环境的险恶,依然坚持每日练琴,才在那样一个人心惶惶的时代,成就了一个非凡的自我。

【举例论证】简述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在硝烟中练琴的故事,新颖而典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地点,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若你生得富贵,切勿沉迷于享受;若你生得贫苦,也切勿轻易放弃,你依旧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

【过渡自然】第一句总结前文论述,第二句领起下文的例子,使上下文有机融合。

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本可以凭借父母在台湾的地位轻松地谋得一个舒适、高薪的工作,但他并没有被金钱与权力迷惑,反而走向了布满荆棘的行商之路。经过多年的奋斗,他最终在台湾成立了自己的“橙果”设计公司,让他的人生名片从“蒋家后代”变为“橙果公司总裁”。

【举例论证】写蒋友柏不借助优越的家庭环境而独立奋斗的例子,与上文马克西姆在恶劣环境中成才的例子相辅相成,更有说服力。

原本能够在光环下一直闪耀的他,却选择了自己的梦想,并且拥有了更好的生活。别让光芒蒙蔽了你的双眼,别因出身名门忘却了你是谁,问问你的心想走向何方。

尼采曾说,凡是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林书豪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黄色的皮肤让他在篮球场上步履维艰,但他却并不妄自菲薄,而是选择相信自己,每日不懈努力。在NBA勇士队坐了一年冷板凳,又在火箭队当了几天替补后,他终于带领尼克斯队夺得七连胜,一举成名。

【道理论证】尼采的名言阐述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切合本文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出生在哪里有何妨?我依旧可以走自己的路。别像现今的某些“官二代”“富二代”那样,被家庭娇惯出一颗不成熟的心,勇于做成熟的自己才最好。

古有司马迁受刑之后依旧完成《史记》,后有出生在混乱时期的鲁迅,无惧时代的风雨,绽放自己的光芒。为何不学一支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放下出身,放下背景,你还可以做你自己。

阅卷老师点评

1.选材新颖: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选用了马克西姆、蒋友柏、林书豪等时事素材。这些人物均是在这个时代引领风骚的明星,是许多青少年的励志榜样。事例新颖贴切,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可读性,体现出作者平时涉猎之广泛,运用材料的手法之高超。

2.详略得当:本文在安排论据时,精心剪裁。马克西姆、蒋友柏、林书豪等时事素材因为新颖有趣,可读性强,则较详细地叙述,司马迁、鲁迅的例子因为众所周知,则一笔带过。得当的详略安排,使文章用例丰富,有点有面,提高了论证的质量。

最美丽的风景

名师精批详解

夏义菲

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之中,大自然雄奇秀丽的风景让人赞叹;穿梭于茫茫人海中,关注身边令人感动的人与事,人类纯朴高尚的美好品质令人敬仰。

【精彩开头】借物起兴,由大自然的美丽风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巧妙点题,引出下文。

2011年1月,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第三次宣布病休。正当公众以为又会长时间见不到他时,在3月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却出人意料地站在了展台上,观众给了他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虽然瘦得可怕,但还是那一身永不改变的打扮,还是一脸自信的微笑。他那激情而富有感染力的产品介绍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原本在家养病的乔布斯因为对工作的热爱、对创造伟大产品的激情,在人们的无限期待中,选择了带病出场。正是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才支撑了展台上那一消瘦的病体,也正是这一消瘦的病体,感动了无数的“果粉”。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北京大学2014级学生 赵甜甜说:

我写作时偶尔会运用象征的手法,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含蓄,更生动,还可给人含义深远之感。

【举例论证】乔布斯带病出席新产品发布会,正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这一典型事例与分论点极为吻合。

可见,人类对于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本来就是一道令人感动的美丽风景线。

电影《泰坦尼克号》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经典而动人的画面。当船快要沉没之时,乐团演奏家们依然站在甲板上认真地演奏,那镇定自若的神情、悠扬婉转的琴声,与一旁那些惊恐万状的乘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灾难与死亡,演奏家们选择演奏到最后一刻,这既是对责任的坚持与恪守,也显示了人类在无法抗拒的巨大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的从容的品质。生命的躯体与船体一起沉没了,但袅袅的琴音依然飘荡在那黑沉沉的夜空里。

【对比论证】把演奏家们的“镇定自若”与乘客的“惊恐万状”进行对比,突出了演奏家镇定从容的品质。

可见,人类在困境和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与从容品质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地震发生了,无数大学生排队献血,甚至有拾荒者拿出自己汗迹斑斑的钱款慷慨捐赠;新春佳节,正是万家团聚之时,可是,边疆的官兵还驻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的坚守正是为了万家的安宁。“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正是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无私品质让他们获得了“最美”这一崇高的殊荣。

【举例论证】列举多个当代生活中的新鲜事例,突出群体形象,突出奉献的人之多,给人不胜枚举之感。

可见,人类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他人、社会和国家作出的一切贡献都是一道道伟大的风景线。

诚然,正如茅盾先生所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道理论证】引用茅盾先生的话,依次递进,强调了崇高精神的伟大,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阅卷老师点评

1.论据典型:文章出彩之处在于恰当地运用素材。文章紧扣“热爱执着”“镇定从容”“无私奉献”三点,精选乔布斯、泰坦尼克号上的演奏家、“最美”系列等相关素材予以支撑,再用三个“可见”总结出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有着崇高精神的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这一中心论点。

2.点面结合: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精心剪裁论据,做到了点面结合。文中叙述乔布斯与泰坦尼克号上演奏家们的例子,定向叙述,重点突出,写得较为详细,是为“点例”;在列举“无私奉献”的例子时,则是以群体展现,大学生、拾荒者、“最美”人物,给人不胜枚举之感,是为“面例”。论据点面结合,材料丰富。

心光烛照

名师精批详解

徐晓飞

尊重是一缕光,点亮黑暗;尊重是一颗心,守护灵魂。星光摇曳,烛照大地,便有了满天的光亮,满地的温暖。

【精彩开头】把尊重比作“光”,以“烛照大地”点题,“便有了满天的光亮,满地的温暖”点明尊重的意义,领起下文。

冷冻厂的一名工人,每天上下班都会向门卫问好,几十年如一日。一天,他被困于冷库中,凶多吉少,却最终得以获救,找到并救出他的人就是那个门卫。后来有人问其原因,门卫说:他没向我说“明天见”。

【举例论证】简述工人因尊重他人而获救的故事,鲜活生动,说理形象。

轻描淡写的回答,却让人震撼至极。每天问好告别,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尊重的体现。

尊重会给自己、给企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正能量。

《职来职往》的一期节目中来了一位身材矮小的求职者,主持人李响自然而然地坐在地上,镇定自若地主持着节目。这一坐,让求职者心里倍感温暖,众网友大呼“有爱”。于是,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李响也备受欢迎。因为有了尊重,世界才更加精彩;因为有了尊重,世界才更加和谐,更加充满活力。

尊重是夜里微小的光亮,它会让那些在苦海中挣扎的人看到黎明的曙光。

【比喻论证】把尊重比作“光亮”“黎明的曙光”,形象地写出了尊重的价值,同时照应开头,使行文更严谨。

鸿篇巨制《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的作者,物理学界著名的科学家英费尔德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总是不忘提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爱因斯坦。正因为爱因斯坦的推荐,他才得以进入柏林大学学习。爱因斯坦的一封信让落魄的英费尔德重获自信,爱因斯坦的尊重点亮了他的智慧之光,使科学界又多了一颗闪亮的新星。

【举例论证】用爱因斯坦给英费尔德信心的事例,证明尊重他人的作用,使论证更深一层。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关闭城门,只开了个狗洞。晏子说:“我访问的是楚国不是狗国,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出。”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不卑不亢,从容不迫,他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包括楚王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

著名战略策划人王志纲说过:“受制于人的人,灵魂是跪着的;欲制他人的人,灵魂是坐着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灵魂是站着的。”只有尊重他人的人,他的灵魂才是站着的,他的人格才是独立的。

【道理论证】王志纲把三类人进行对比,突出独立人格的人才有独立的灵魂,为下文论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某著名经济学家说过:“如果员工没有受到尊重,这样的公司就谈不上优秀,也不可能长大。”

而我要说,如果个人的心中没有他人,没有对他人的关爱,没有独立的人格,这样的世界就不会有阳光,也不会有灿烂的未来。

愿尊重之光永远闪亮,闪亮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阅卷老师点评

1.例证精当:作者精心选材,选用的四则事例并不是简单的重叠,而是各有侧重。冷冻厂的一名工人、李响的例子侧重因尊重他人而获得回报,英费尔德的例子侧重得到他人的尊重,晏子的事例侧重因自尊而得到他人尊重。四则事例侧重点不同,丰富了尊重的内涵,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2.论据丰富: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选用了四则事例,让事实说话,雄辩有力。同时还引用战略策划人王志纲与某经济学家的话,为论点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的论据与精练的议论相结合,使论证更有感染力。

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无限的精彩

名师精批详解

许文琪

冯骥才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句话中的“路程”应该喻指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那生命就太有意义了。

【精彩开头】引用冯骥才的话点题,加以诠释,言简意赅。

生命有限,似昙花,开后须臾便谢,但有些人的生命之花将永远开放。飞行员李剑英在16秒内作出抉择——紧急迫降,用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死关头,他将死亡的残酷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人民,他的生命熠熠生辉。

【举例论证】16秒强调时间之短,“熠熠生辉”强调生命价值之高。李剑英的例子紧扣论点,论证有力。

卢梭曾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李剑英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他用生命的最后16秒,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军人的生命价值。在生命戛然而止的一瞬间,他活出了精彩,活出了意义。

生命有限,似烟火,转瞬即逝,但有些人的生命将永远闪光。吴斌,一名普通的客车司机,在突然被高速飞过来的金属片撞击肝脏后,仍能忍住剧烈疼痛,用76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闪灯、通知乘客、打开车门……76秒的时间,是一名普通客运司机对24条鲜活生命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生命路程上走得更“长”、更“远”,更有价值。

【动作描写】描写吴斌刹车的动作,连用四字短语,简洁准确,表现了吴斌高度的责任感。

塞内卡有言:“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内容。”吴斌也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吴斌用生命的最后76秒诠释了生命的全部意义,让我们明白,普通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以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生命有限,似夏蝉,蛰伏数年却只为了一个夏天,但有些人却在短暂中获得了永恒。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随后又罹患尿毒症,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像所有的残疾人一样,他也一度活在死亡的边缘,但随后他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用文学构筑起另一种更加明亮而幽深的生命。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虽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正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胸。”

【比喻论证】把生命比作“夏蝉”,写出了生命之短暂,形象生动。

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在有限的生命中,是怨天尤人,还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史铁生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让我们明白,残疾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军人李剑英、平凡人吴斌、残疾人史铁生,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诠释的生命价值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引领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

【道理论证】引用诗句,证明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他的贡献,富有哲理。

阅卷老师点评

1.例证典型:本文主体部分选取三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典型事例,从军人的角度、平凡人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来阐述“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的论点,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引证精当:本文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开篇引用冯骥才的话诠释文题,接着选用三则事例进行主体论述,并分别引用卢梭、塞内卡、萧伯纳的名言进行点评,画龙点睛。精当的引用名言既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又增添了文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