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百科知识》杂志副主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男生女生驾车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男生女生驾车区别(男女驾车该不该区别对待)

男生女生驾车区别

张田勘《百科知识》杂志副主编

5月3日下午,一段成都男司机将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的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4日,又有网友曝出女司机曾多次违章。对此,女司机父亲卢先生予以否认,并称将聘请律师追究相关责任人。

不过,随着视频的曝光,此前同情女司机的人数减少,认为两者都不对的增多。更有甚者,有人认为,打人是不对的,但要看为什么男司机要打人。因为,女司机在第一次并线别男司机后,又超车第二次别男司机,有故意之嫌。因此,有人感叹,视频中的男子做了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同时,一个大型网站的调查表明,69.8%的被调查者认同“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说法。据此,有人提出,国家相关部门在驾照考试时应对女司机增加特殊环节,如增加女司机驾照考试难度。

事情到这一步,显而易见,已经踩到男女平等的底线了,因此,有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是“女司机”被污名化,原因在于,女性进入了传统男性主导的领域,挑战了大众的传统观念,而媒体迎合大众的报道,却在不断固化“女性不会开车”等观念。

男女有差异当然是显然则易见的事,但是,一种规则并非制定出来只是要男性或女性遵守,从法律和法规的意义上来讲,只有人人都应遵守的法律才是公正的,也是公平的,而且是容易执行的。所以,无论是男还是女,在驾车这件事上,都该一事同仁地遵守从包括考驾照到交通安全法的各项法规,在法律法规上对女性提特殊要求如同对男性提特殊要求同样是不公正的。

然而,在共同遵守法律之下,也不得不提及需要照顾男女性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在行为规范上做出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例如,社会生活中的女士优先就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从这个意义上看,男司机打人就更不应当。不过,事情的核心还在于,男女驾车的特点在科学认知和事实依据上可能并不像人们所认同的那样。尽管女性驾车在视觉、感觉和技术上稍差于男性,如女性的注意广度较窄,但总体而言,女性的驾车安全性会更高一些,换句话说,与其说女性是马路杀手,还不如说男性是马路杀手更准确一些。这一结论是基于国内外大量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总结获得的。

国内外的交通事故死亡原因调查发现,每死亡三个人,有两人是因为违章驾驶,而违章驾驶的主要原因按在事故中的责任大小依次是,超车、超速、超载或超重(三超)、酒后驾车、闯红灯、不礼貌驾车(开斗气车)、不系安全带等。在这些方面,男性的劣势明显,而女性的优势较大。

男性司机超车远远大于女性司机,100名司机中,男性超车约70%,女性约30%。女性比男性安全的原因在于,由于女性的雌激素浓度较高,天生具有温柔和从容的一面,同时还比较保守,担心出事,所以不会轻而易举地采取刺激性和挑逗行为,主动超车较少。相反,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是男性逞能的祸根,在超车的同时其心理也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感。超车的严重结果往往是在超车的同时与前方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或撞向不肯让路和让路稍慢的同方向车辆,造成车毁人亡。而较小的后果就是并线时别住被超的车,引发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成都的这起事件就是如此。

不过,成都的这起事件表现却与一般情况相反,而是女性并线和超车,这也许是有其他原因,也许是超车的女性是一种个例,当时心情极为反常,雌激素分泌较少,而雄激素反而较多,因而产生了逞能、好斗的心理,这显然是女性男性化的表现。当然,具体是什么原因需要查清,也许有利于解决这起事件以及为后来人们的行车提供借鉴。

另一方面,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源于不礼貌行车(也称开斗气车),国内外不礼貌行车的男性为65%,而女性为30%。不礼貌行车是指故意别他人的车、抢道、不让行、故意鸣笛、不让行人、指责他人技术差等。从总体上看,在这些方面,女性比男性好,因为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女性具有温柔和保守的特性,不会轻易做出挑衅行为,在开车上也不会抢道、不让行、故意鸣笛等。而男性却是天生的肇事者,因为其体内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素常常让他们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具有天生的进攻性和侵犯性。在路上一遇小事(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会以为全是对方的错,对方应当、应该、必须让自己,把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对方,指责、批评、贬低对方。结果是常常在驾车中充满愤怒,甚至咆哮,要把吃的亏找回来。

成都的这起事件同样可以视为不礼貌行车造成的,但是,为何女司机出现男性的行为方式,如冲动、挑衅、攻击,以致挑起打斗,这是一个谜,同样需要调查来找到答案。如此,才既有利于这次事件的解决,也不会仅仅把这起事件归咎于性别歧视,同时也有利于未来交通规则处理此类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