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灯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1)

古镇灯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2)

古镇灯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3)

古镇灯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4)

山西省文物局

山西省博物馆协会

文博山西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古镇灯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5)

慧光明净,不输日月。

这是一个隐身于太原蒙山大佛脚下的非国有博物馆。

它的馆名,就叫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走进这家博物馆,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各种古灯,影影绰绰之间,宛若照见了古人的生活;星星点点之中,满是万家灯火点亮的百姓幸福。

灯,照明工具,其实从人类可以使用火源开始,最早的“灯”就诞生了。2016年12月,筹备多年的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在太原市晋源区蒙山大佛景区揭牌开馆。山西著名企业家、收藏家李峰先生将他花费30多年精心收藏的千余盏古灯珍品在此展出,成为省内第一家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古灯博物馆。2019年11月8日,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升级改造,博物馆焕发出新的光彩。

馆内千余盏古灯映照蒙山

“灯”字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晋人所著的志怪小说《拾遗记》中,周穆王东巡大骑之谷时,有灯与灯光的记载,但并没有考古发现佐证。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实物,是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中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因此推测,灯的出现至少要早于战国中晚期。

来到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馆舍内外并不大,但连同院落,处处见精巧。屋檐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古朴的窑洞造型的馆舍相得益彰。院内放置一顶石灯,一问才知道,是按照龙山景区童子寺的“燃灯塔”复制的。唐朝史学家李百药在《北齐书》中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描绘北朝时龙山燃灯塔的灯光,照亮十里晋阳城的壮观景象。对于李峰而言,十余里外龙山顶的这一古灯,仿佛穿越历史长河,冥冥之中与古灯博物馆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灯博物馆,有1000多盏古灯,展厅共分为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名为“张灯结彩”,这也就是一进院落后看到的第一场景:各式各样喜庆的灯笼,树上挂着树枝灯,窗户上贴着灯俗窗花,到处都洋溢着灯的元素,呈现出老百姓“红红火火过大年”的面貌。每当夜晚到来,流光溢彩、灯火阑珊,整个区域被灯笼点缀,成为灯的世界。

第二板块名为“古灯春秋”,主要介绍古灯的发展历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战国时期最早的灯具,也就是北齐时期的石灯。到秦汉时期,灯的样式丰富起来,你可以看到贵族家庭中的“多枝灯”,可谓是水晶灯的“鼻祖”。到了唐代,大唐盛世的辉煌同样展现在灯具上,陶器做成的灯盏上添加了釉色,别有一番风味。宋元之际,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宋代官窑、民窑出产的瓷灯成为灯具市场的主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夸张与小巧并重的宋朝古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明清时期,灯具逐渐丰富起来,青花、斗彩、粉彩、珐琅等品种“争奇斗艳”。清末民国时期,玻璃器广泛使用,外国洋油也进入中国市场,灯的品种更具有了实用性。

在古灯博物馆最中间的展室中,是第三板块“万家灯火”,展现了100多盏灯,每一盏灯都体现了百姓生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五光十色的灯具,种类、造型、色彩、图案,在此得到了丰富绚丽的展现。一盏盏市井的、烟火气的、让人向往的古灯,带来强烈的生活气息,也让观众在一盏盏灯中,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祝福。

第四板块为“灯耀蒙山”。蒙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北魏时期中国净土文化之灯由昙鸾在此点燃,其后道绰、善导灯灯相续,光大弘扬,再通过玄中寺远播东亚各国,代代薪传。由此,蒙山是一座传灯之山,是一座燃灯之山,也是一座灯文化的圣地,慧光古灯博物馆将这种文化的象征具体化,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光明普照的内涵,以展示当下生活的祥和、温暖和光明。

第五板块名为“灯行万里”,这个展室的灯具来自世界各地,比如,欧洲的多头烛台与中国汉代多枝灯异曲同工,中国的宫廷吊灯又与欧洲的吊灯原理相通,这些展品,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因为向往光明所以收藏古灯

馆长李峰为何会收藏古灯?甚至想到倾其所有去开一家非国有博物馆?

李峰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对古灯的收藏源自对光明的渴望。“1985年,我在太原理工大学美术专业学习,老师带我们去河南的石板岩山写生,当时条件真是非常有限,到了晚上,山里就黑压压一片,可以说伸手不见五指,我们下山时老师在前面走,大家彼此牵着衣角,一步一挪回驻地。那时候,我就特别向往光明,想着自己如果有一盏灯就好了,可以为老师和同学们照亮山路。”

上世纪90年代,李峰进入一家服装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和改革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去到晋南地区采风,调查民间服饰的发展和沿革。在当地的很多人家,他总能见到一些造型各异的“瓶瓶罐罐”,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古时候用的油灯。由此,拉开了他收藏古灯的序幕。李峰说,他收藏的第一盏灯是一个宋代的黑釉灯,花了他工资的三分之一,在当时也算是“巨款”。

和很多收藏者一样,但凡打开收藏这扇门,那就一发不可收了。从此之后,逛古玩市场、逛旧货地摊,成为李峰每周要进行的功课之一,只要有古灯,他就会收下来。“这习惯雷打不动,出差必须要做的就两件事,逛博物馆、逛古玩城。”李峰对古灯的爱,已经深深烙印在骨子里,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无意中在古玩城看到两盏宫灯,梨花木的框架,玻璃制的灯罩,上面都是金漆绘制的仕女图,各个人物眉目俏兮栩栩如生,绝非是寻常人家所用的灯具。经过仔细打听,知道这盏宫灯是某个王爷家留下的,可是对于李峰来说,三四万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几次讨价下来,还是贵得离谱。带着不舍,李峰回到太原,可总觉得心里有块大石头,随即他又订上车票,第二天启程北京。“在古玩店,我软磨硬泡了一个礼拜,最终和店主成为了朋友,以优惠的价格收购了两盏宫灯!”对于灯,李峰有着特殊的爱,即便和家人去国外度假,第一件事情也是想着去寻找古灯,于是全家人都成了“工具人”,全程为“灯”保驾护航。

李峰还经营着一家古建景观雕塑工程公司,可以说公司全年的收入,一大部分被他用来贴补博物馆了。“为什么贴着钱还要开一家博物馆?”李峰毫不迟疑地说,“我收藏古灯,不图买卖,就是想把自己的藏品展现出来。能让大家看到我的藏品,那是我最 开心的事情,因为开一家博物馆实在是太有意义了,你可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感受光明。也可以告诉他们,灯不但照亮前途,还能照亮回家的路。”这是李峰经常说的那句话,不管身在何处,要想着回“家”,回到故土为家乡服务,这是一个人立身立德的情怀。

馆长推荐

自1990年起,李峰开始了他的藏灯之旅,足迹踏遍全国及海外。馆内目前藏灯千余盏,材质方面包括石、木、竹、青铜、铸铁、玻璃、陶、瓷、锡、银等,造型包括豆、盏、壶、盆、风灯、马灯、人俑灯、动物灯、烛台等,安置方式包括台灯、壁灯、挂灯、吊灯、床头灯、勾栏灯、提灯、行灯等。年代跨度之大,藏品数量之多,足以形成一部完整的古灯发展史。

究竟哪些古灯和文创品更有代表性呢?就让我们听听李峰的推介吧!

镇馆之宝

汉代青铜灯,一举两得的“装饰品”

此灯为汉代的仿日用器形灯——“盒子灯”,其特点是盒盖分为两半,使用时将其中一半揭开,翻转在另一半之上,作为灯盘,并以活轴相连。当灯盘打开时,它是一件实用的照明器具;灯盘合上后,成为一件完整的装饰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金石学家称“活轴”为“辘轳”,因此此灯也称为“辘轳灯”。此灯年代久远、设计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汉代绿釉豆形灯,让灯有了色彩

豆形灯,是直接从“陶豆灯”发展而来的,与“陶豆灯”最大的区别就是灯盘中间有了支钉。此灯为典型的汉代豆形灯,灯盘呈浅盘形,盘中立有尖乳状支钉,盘壁逐渐缓收成底,盘外壁有数道瓦纹,柄作竹节状,底座呈喇叭口形。因当时的灯芯多用麻蒸等硬纤维做成,可以直接插在支钉上,因此汉代的灯火多立于灯盏之上。

汉代的绿釉陶塑,对后来陶器、瓷器的着色影响甚大。其开创的铅釉陶器,不断发展,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此,寻常百姓家的单一陶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色彩。

造型各异的灯具,也可以萌萌哒

在古灯博物馆,除了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灯具外,很多造型各异的灯也是大家观赏和追捧的对象,毕竟灯具也是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件漂亮的灯具也是家里最好的点缀。

鼓座老虎灯:在中国,老虎是百兽之王,这样一盏灯,象征着力量和无畏。古灯博物馆的老虎灯是清代物件,造型很是威武,褐色的釉彩端庄大气,老虎后背就是灯托儿,设计也较为巧妙。

椅子灯:如果不仔细看,你都不知道它是一盏灯。这盏灯是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产物,因为浙东南山区多竹,山民就地取材,制成竹椅。夏天安坐,凉爽舒适,搬移方便。用的时间长了,青竹的皮色泛出黄釉般滑溜光亮的色泽。

竹椅灯取材于高背竹椅,上方搁灯盏,下方放着半片竹筒,用来盛放灯花残烛,竹筒装满,则倾斜倒掉。艺术大师吴昌硕多次将竹椅灯入画,如《挑灯读书图》中,画面左下方赫然一盏竹椅灯,读书人的雅致跃然纸面。

文创精品

莲花灯,把圣洁带回家

与蒙山大佛做邻居,馆长李峰在为古灯博物馆打造文创产品时,也考虑了蒙山景区的特性,推出了一款莲花灯。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在灯具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无论灯的造型和材质如何改变,莲花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寓意,在古灯界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被大家熟知的宝莲灯,就是以莲花灯为原型的神话故事。在慧光古灯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不同造型的莲花灯,比如黑釉莲花灯、红陶莲花灯、黄釉童子捧莲灯等,整体造型均为莲花,与神话传说、影视作品中的宝莲灯极其相似,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颜值极佳。该馆文创产品就是以此为基础,经过多种材质、形状的调整,最终推出了一个系列的原创莲花灯,寓意点亮莲花灯,就代表点亮智慧,驱除黑暗,照亮人生。

山西晚报记者 吕国俊 孙轶琼 南丽江 通讯员 杨敬

1.汉代青铜灯。

2.椅子灯。

3.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责编: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