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中部略偏西,平顶山市中部,东北界郏县,西北连汝州市,西南邻鲁山县,东南与平顶山市区接壤东西 65 公里,南北 27公里,总面积734 平方公里辖城关、大营、石桥 3镇、10乡、及1个铁路办事处计 307个村(居)委会,753 个自然村汉族占 99.05%,其他 11 个民族占 0.95%,包括:回族 、满族 、苗、蒙古、傣、藏、土家等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北侧,东北距郑州 117 公里,东南距平顶山 26 公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汝州宝丰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汝州宝丰县(平顶山宝丰县)

汝州宝丰县

在河南省中部略偏西,平顶山市中部,东北界郏县,西北连汝州市,西南邻鲁山县,东南与平顶山市区接壤。东西 65 公里,南北 27公里,总面积734 平方公里。辖城关、大营、石桥 3镇、10乡、及1个铁路办事处。计 307个村(居)委会,753 个自然村。汉族占 99.05%,其他 11 个民族占 0.95%,包括:回族 、满族 、苗、蒙古、傣、藏、土家等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北侧,东北距郑州 117 公里,东南距平顶山 26 公里。

县境在商、西周时为古应侯国地。春秋时属郑,继属楚,置城父邑。战国初属楚,后属韩。秦为应乡,属颍川郡。西汉置父城县,仍属颍川郡。东汉、三国因之。曹魏末改属襄城郡。两晋因之。南北朝时,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改父城为龙山县,隶广州顺阳郡;并在今县北、西又置汝南、符垒二县。北齐天宝年间汝南、符垒二县俱废。隋初改龙山县为汝南县,隶襄城郡:隋末废汝南县。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置龙兴县,贞观元年(公元 627 年)废,证圣元年(公元 695 年)置武兴县,神龙元年(公元 705 年)改名中兴县,同年又改为龙兴县,属汝州。五代因之。宋熙宁五年(1072 年)废县为镇,入鲁山县。元祐元年(1086 年)复置龙兴县。宣和二年(1120年)朝廷以县境宝藏丰富,宝货兴发,赐县名为宝丰,隶汝州。金因之。元至元三年 (1266 年)废县为镇,县境并入梁县。明初,梁县、宝丰镇俱废,境入汝州。成化十一年(1475 年)析汝州东南5 保,复置宝丰县。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县城后,改宝丰为宝州。清初复名宝丰县,仍隶汝州。1912 年属豫西道(旋改称河洛道)。1928年春道废,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治许昌)。1934年将县境原属汝州的 35营(插花地)划归县辖。1947年底解放。1949 年底属许昌专区。1960年1 月撤县,辖境并入平顶山市。1961 年 10月复置县,仍属许昌专区(1970 年改称地区)。1983 年 9 月划归平顶山市。

1947 年 12 月解放后成立人民民主政府。1955 年 5 月改称人民委员会。1968 年1 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 年5 月成立人民政府。

县以下行政区域设置:明代县下设40里。清初分为 10里,里下设保,保下设甲。民国初年因之,后改保、甲制为5区,东曰康乐、西曰春风、南称阳和、北称聚奎、中称城厢。1928 年分设为 36 团,寻改为 36区。1929 年初改设为 7区,区下设70个乡。1935 年改乡为联保,联保下设保,保下设甲。同年原属汝州的营地划归宝丰后,7个区改划为8个区。1940 年改设为11 个乡(镇),下仍设联保、保。1947 年改设为 6个区。1948 年改设为 7个区,区下设行政村。1949年初区辖行政村改为乡,计有乡 64个。同年 8月,区名由序数改以政府驻地命名。1950年初又改以序数称区名。同年 10月,由城关区析置杨庄区。1955 年底撤区改设为 14 个中心乡(镇),中心乡下设 50个小乡。1958 年8月,撤中心乡改设为8个公社。1961年恢复区制,设7个区、1镇、2直属公社,区下设 35个小型公社。1965 年撤区设 11 个公社、1镇。1983 年公社改建为乡。原公社所辖大队改建为村委会。

地处外方山东部低山丘陵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低山丘陵,中部岭洼交错,东部北汝河南侧为倾斜平原。最高处为西部的无名山,海拔 740 米,东部最低处海拔 91米。山地占总面积的 18.2%,丘洼交错地占 69.7%,平原占 12.1%。主要山峰有药皇顶、锯齿岭、螳螂山、三堆山、庵罗山、大荆山、恃山、笔山、红石山、大龙山、擂鼓台等。境内河流 15 条多属北汝河水系,主要有石河、净肠河、玉带河、柳杨河等。属沙河水系的有大浪河、应河等。中型水库有河陈、龙兴寺2座。小型水库有上李庄、外口、栗树庙、石板河、边庄等 20 余座。主要渠道3条,中部有昭平台北干渠;东部为昭平台北干渠二分干渠,跨平宝公路建有红旗渡槽;西部有龙兴寺干渠。

属南暖温带温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14.6℃,一月均温0.7℃,七月均温 27.5℃。年均降水量 720毫米。年均无霜期 213 天左右。

矿藏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主要有煤、铝矾土、紫砂陶土、石灰石、石英石、正长石、硫磺、磷矿石、铁矿石等 10 余种。其中煤储量较大,属优质主焦煤。铝矾土品位佳、埋藏浅。生物资源中,有药用植物 180多种,野生动物70余种。宝丰县也是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县之一。

宝丰酒历史悠久,酿造历史始于隋、唐,盛于宋、金,今尤享盛名,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多次荣获轻工业部和国家级奖,年产量5000余吨。宝丰紫砂陶器产品在全国也著名,被称为第二“宜兴”,尤其是紫砂磁化茶壶、茶杯,更受人们喜爱。县境东部的翟集村,被誉为“陈醋之乡”。早在明代就曾有“酒乡在宝丰,醋乡在翟集”的美谈,所生产的传统调味佳品 ——翟集陈醋(又名米脂五香陈醋)历史悠久,。此外,李胡子厨刀厂生产的厨刀,均为优质产品,较有声誉。

传统“马街书会”闻名全国,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始,至十五止,全国 10余省市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马街书场(县境南部),竟艺会友,说古论今。

名胜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西北部的塔里赤墓碑、白朗故居和墓地,南部的文峰塔,东南部的观音大士塔(即香山寺)计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县城内的文庙、大寺、贾复庙,县境西北的春风亭遗址、讲武城遗址,县境东部的父城遗址等。县城西侧尚有革命纪念地——宝丰县烈士陵园。西部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为全国五大名窑遗址之一,系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药皇顶 :在县境西部。为宝丰、汝州界山。古称玉皇顶。后因山上盛产中草药,故易名药皇顶。山体在石河上游南侧,为石灰岩构成。呈南北走向,长3公里。海拔 694 米,山上有林木植被。南部相连的无名山海拔 740米,为全县最高点。

锯齿岭 :在县境西部,大营镇西南部。为宝丰、鲁山界山。因山峰起伏似锯齿,故名。西北至东南走向,长2公里。海拔 502米。

庵罗山 :在张八桥乡西北部。因山北坡原有寺称庵罗寺,山以寺名。南北走向,长 1.5公里。海拔 220 米。山体形似圆台,多为裸露青石。有丰富煤藏。为县办苗李煤矿采区之一。

笔山 :在县城南 2.5公里。盖因襟于县学、文庙之南,其势凸凹,俨若笔架而得名笔山。别称文笔山、书山。东西走向,长约6公里。海拔 154.7米。山体系土质。主峰称“射箭台”,传说东汉贾复曾率军在此练兵射箭,故名。山上有明万历年间所建六棱锥形砖塔一座,高 14.34 米,名文峰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山 :在县境东部,闹店乡南部。曾称二龙山,因小于东部的龙山,故名。后因山体石质为红砂岩,故称红石山。东南至西北走向,长4公里。海拔 322 米。山顶原有石寨,为防匪患而筑,今遗址犹存。

石河 :在县境北部。境内第一大河。因上游河床多石板,故名石板河,简称石河。上游分为两支,南支源于汝州市五垛山东麓,北支源于汝州市分水岭。两源在观音堂乡西部人境,东流至阎三湾村北相汇人龙兴寺水库。以下东流经前营、商酒务、赵庄、肖旗营、石桥诸乡(镇),在石桥镇东北吕寨东人北汝河。境内长 55 公里,流域面积 179 平方公里。河床均宽 20 米,最大流量 650 秒立方米。系常流河,上游建有龙兴寺、栗树庙等水库。

净肠河 :在县境中部。据传东汉时胶东侯贾复与王莽将王陵交战,贾复腹破肠出,在县城东北隅用此河水洗肠,纳肠腹中,仍战王陵遂斩陵首。后人慕其忠勇,称此河为净肠河。古曾称柏水。其上游分为两支,南源于观音堂乡金庄村附近浅山区,东流经大营、张八桥、肖旗3乡(镇)。北源于大营镇古垛村一带浅山区,东流经前营、商酒务2乡,至肖旗乡七里营北相汇,再东南流经县城北,在周庄乡河何庄南折而东北人闹店乡,在双口北入石河。长 42公里,河床宽10米。上游建有小型水库数座。

玉带河 :在县境西部。源于大营镇白石坡、斋公庄一带丘陵区。东流经平顶山市西区,又东流经张八桥乡中部、小店乡北部,在县城西折而北,于城西北入净肠河。该河原道经城西折而过城南,至城东南隅向东南流,于周庄乡河何庄人净肠河。明孝宗时改道,因环抱邑城,故名玉带河。长 21 公里,河床均宽8米。常流河。上游建有河陈中型水库

河陈水库 :在县境中部。张八桥乡境内玉带河上游。以拦河坝东侧的河陈村取名。1958 年3月至7月建。系中型水库。拦河坝长 660米,高 21 米,顶宽 6米。控制流域面积24.8平方公里,有效库容 1135 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 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0.7万亩。具有防洪、灌溉、养鱼等功能。

龙兴寺水库 :在县境西北部石河上游,观音堂、前营二乡交界处。以拦河坝东侧的龙兴寺村取名。1958年 10 月至 1960 年 6 月建。系中型水库。拦河坝长 893米,高40米,顶宽5.5米,控制流域面积 74平方公里,有效库容 354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 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3.6 万亩。具有防洪、灌溉等功能。

昭平台北干渠:在县境南部小店乡小李庄南入境,北流至杨老庄村西一分为二,一支向北称一分干渠,另一支向东称二分干渠。干渠段长 6.8公里,底宽 9米,口宽 22米,深3米,流量27.9秒立方米。一分干渠起自杨老庄分水闸,北流经肖旗乡,止于赵庄乡石河南周旗营。长 11.3公里,渠底宽 5 米,口宽 14米,深3米,流量9.96秒立方米。二分干渠亦起自杨老庄分水闸,东经小店乡笔山南,又东经周庄乡、闹店乡,止于李庄乡西部徐庄村。长 22.2公里,底宽 6米,口宽15 米,深3米,流量 11.43 秒立方米。渠上建有大型渡槽一座。设计可灌溉农田 28.6万亩。

红旗渡槽 :在县城东南部昭平台北干渠二分干渠上。1970 年 7 月至 1971 年 12 月建。为红石、混凝土结构。呈西南至东北向。西起自小店乡仝岭村西北,东北止于周庄乡王子孟东南。长 2870 米,宽 5.2 米,高 17 米,大小拱圈 159 孔,拱圈跨度大小从渡槽两端向中部依次增大,最大跨度 25 米,最小跨度5 米。槽底宽 3.5 米,口宽 4.42 米,深 2.5米,最大流量 10秒立方米。平顶山至宝丰公路从渡槽西段拱圈下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