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台海网12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崔晓旭沈威通讯员黄子秦)厦门新机场全面加快建设、福厦高铁及新北站明年建成投用、翔安大桥将于2023年春节前建成通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翔安大桥现在通车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翔安大桥现在通车了吗(翔安大桥2023年春节前建成通车)

翔安大桥现在通车了吗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2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崔晓旭沈威通讯员黄子秦)厦门新机场全面加快建设、福厦高铁及新北站明年建成投用、翔安大桥将于2023年春节前建成通车……

昨天,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市交通局副局长任国岩介绍了厦门市5项试点任务的推进情况,包括加快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加快推动公共交通车路协同应用、打造立体化丝绸之路服务品牌、推进提升重点领域现代治理能力、提升运输服务智慧和绿色发展水平。

1福厦高铁及新北站明年建成投用

建设完善厦门新机场、厦门北站、前场物流园等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厦门新机场全面加快建设,航站楼核心区工程基本完成桩基工程施工,着力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机场,推动厦门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厦门铁路枢纽日益完善,福厦高铁厦门段已完成铺轨贯通,厦门北高铁站房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枢纽交通综合配套工程同步有序推进中,计划明年建成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北高铁站建成后将成为集高铁、地铁、BRT、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厦门北站下部设地铁1号线、4号线站点,实现与地铁的无缝换乘,利用新老站房交汇空间与周边区域,配套公交、BRT等多种交通工具,建设成为一个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在厦门北高铁站北广场还预留有新机场值机厅,旅客在高铁站就能办理值机手续。”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不断强化。海沧隧道已建成通车,翔安大桥完成桥梁主体建设,计划于2023年春节前建成通车。第三东通道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开工建设沈海高速厦门段与前场物流园连接通道,前场物流园陆路货运枢纽功能更加完善。

2BRT全线网覆盖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依托“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等3个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公交车路协同应用取得典型经验成效。智能公交应用有序试点,集美新城智能公交示范线开展了多项不同车型、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功能测试,BRT已实现全线网覆盖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同步推进前沿科技场景应用,推动设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开展无人公交、无人客车开放式测试,为车路协同的应用推广及关联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已形成7项城市智慧公交示范地方标准、技术指南,编制了《厦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细则》。

3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

支撑厦门市打造“海丝”战略支点城市,积极推广“丝路海运”品牌,“丝路海运”在联盟成员拓展、航线拓展、服务标准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成果显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发展中欧班列通道经济,出台政策创新厦门市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为市场提供“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的全程管控服务,积极拓展海陆双向腹地,开辟新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努力将货源腹地向东南亚及国内中西部地区延伸,厦门国际港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

推动厦门航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航空服务质量,依托国家首批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试点,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等智慧中转服务产品。

4交通行政审批全部“网上办”

通过制度创新引领交通运输行业转变政府职能。以深化行业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便利化水平为重点,推出“掌上办”实现零等待、“跨省办”实现零跑动、“自助办”实现零材料,便民高效。

目前,交通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可全部“网上办”,网上办业务量占比达80%,办件“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0%以内;全省首创营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年审注销“掌上办”,推出物流运输联审联办“一件事”服务站,实现公安、交通跨部门审批“一站办”“一次办”,惠及厦门2000余家物流运输企业及超4万余辆营运货车。不断优化交通工程审批流程,同时通过“信易批”对“红名单”企业实施优先办理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限等便利措施,实现信用赋能监管。

5厦门绿色出行率超过70%

厦门大力推行绿色出行体系,着力打造公交都市,持续强化公交与地铁衔接,深化公交智慧系统应用,推出城际公交、网约公交、微循环公交等产品,持续提升公共交通的舒适性、便捷性,全市绿色出行率超过70%。以“智慧物流”为主攻方向,推动建设闽西南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国家物流枢纽信息服务平台,提升货运配送层级衔接效率,2021年厦门成为全国16个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之一。

此外,以绿色设施、绿色经营为重点,建设溪东路等绿色公路,启动G228滨海风景道建设。推广绿色运输装备,新增或更新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采用新能源车型,全市新能源公交车比率达86.5%,新能源网约车比率达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