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民国八年。

护法战争引起的南北大战终于平息,2月20日,南北和平代表在上海开始了和平谈判,这场谈判的本质,就是地方势力与北洋政府的利益分割,双方讨价还价,谈谈停停,内容根本无关国家强盛与振兴。最终在5月13日,全国人民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为中华崛起鼓与呼的声浪中,无果而终,南北双方议和代表均提出辞职。

席卷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的中国,1月21日派出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五人为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所谓巴黎和会,就是一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和世界资源的一次分赃大会,以美英法为首,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为此各国间吵得面红耳赤,赤膊上阵。不仅瓜分德国本土,还对德国全球殖民地进行瓜分。

甲子年民国8年(民国年志之民国八年)(1)

凡尔赛和约

日本在一战之初,就对德宣战,目的就是争抢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在民国三年就用两万部队,在山东将德国势力全部赶走。在民国四年,就逼迫着袁世凯签订21条,确定在山东的权利,引发中国人的强烈抗议。此次,日本借着巴黎会议,对在中国的权益更是志在必得,如果得到国际协议的认可,将使得对中国的掠夺更加“名正言顺”,于是日本摆出非常强硬的态度,4月12日,甚至以退出和会相威胁。4月29日,美英法三巨头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邀请日本代表,议定了《巴黎和约》关于中国山东问题之条款。30日,和会议决德国在山东之权利概让日本,且明确规定于对德和约中。5月1日,英国代表将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通知中国代表,无视中国代表的抗议。

消息传回国内,全国愤怒!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5月9日,北大校长蔡元培抗议当局镇压"五四"运动,愤然离职出京。

甲子年民国8年(民国年志之民国八年)(2)

北洋政府对外的无能,对内却对学生运动镇压,更加激起了国人的怒火。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919年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1919年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1919年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著大批军警,戒备森严。1919年6月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甲子年民国8年(民国年志之民国八年)(3)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甲子年民国8年(民国年志之民国八年)(4)

五四运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学生运动,而且蔓延到工人阶级,蔓延到全国。清末民国初年,对于中国来说,落后的不仅仅是经济、军事,更可怕的是国人的麻木,国家意识的丧失,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以陈独秀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介绍共产主义的思想,更重要以唤醒国人为己任。五四运动,正是新文化运动成效的集中爆发,一大群热血青年,从此踏上为国为民求索振兴之路的征程,并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

我们来看看五四运动各地学生领袖的名单。

北京:方豪、罗家伦、段锡朋、王自治、张国焘、傅斯年、邓仲夏、许德珩、易克嶷、罗章龙、高君宇、罗隆基、王造时、何浩若、闻一多、瞿秋白、郑振铎......

天津:杨兴亚、张太雷、于方舟、孙越崎、周恩来、谌志笃......

南京:张闻天、阮真、沈泽民 ......

武汉:陈潭秋

这一年,陈毅、李富春等登船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甲子年民国8年(民国年志之民国八年)(5)

周恩来

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孙中山5月28日发表《护法宣言》。10月10日,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公布规约,"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

这一年,张作霖掌控了东北三省。11月5日,靳云鹏出任民国第七任总理(第六任为王士珍)。

11月7日,在徐树铮努力下,外蒙古取消自治,回归中华民国的统治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