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

第3076回:谢维立四十年情史,连理树三千里山河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微一信: Huang_Jumbo 或Jumboheritagelist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

我在《黃劍博采風追影》“第5016回:社区营造仓东计划,金花造乡遗产保护”介绍过谭金花博士的社区营造计划,现在我们再分析一下谭博士认为的碉楼保护面临的困境。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

当地人一直说他们是捧着金饭碗却“吃不饱饭”,在谭金花看来,碉楼保护开发出现上述窘境,并非偶然。她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然遗产要比文化遗产开发起来难度更小,经济效益见效更快。这是由遗产的属性决定的,不少自然遗产都是名山大川,给游客的印象非常直观,视觉冲击力很强,晸府在开发时只需要建好配套设施就好,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6)

成本相对较低,比如说黄山,华山,黄果树瀑布和张家界等自然景点的动作,实际上晸府投入的成本极低,但产出却极高,这就类似一个美女去招徕生意一样,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7)

美女只需要在店铺门口一站,不用动嘴巴,立即可能吸引到很多油腻腻的中老年男人,但如果你店铺门口站的是一个老太婆,那情况就不同了,那个老太婆要不停地讲故事,说脱口秀,而且段子讲的不好笑,顾客就不会过来围观。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8)

相比美女一般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就像是裹脚的老太婆,“开平碉楼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名胜古迹,它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样的景点不太受观光客的青睐,开发难度较大。”谭金花说。她分析说,开平碉楼虽贵为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但其在旅游开发中却存在“先天缺陷”,开发难度很大。首先,1833座碉楼不均匀分布在开平15个镇约1660 平方公里土地上,非常分散,不利于连片开发。因条件不成熟,目前只开放了自立村、马降龙、锦江里、三门里四个景点。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9)

她说,由于碉楼是文化遗产,所以其价值要通过专业的解说来体现,“三分看,七分听”。如果单看碉楼,的确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可能被别人一讲,你可能就顿时觉得它有了精神。房子是死的,但房子是谁住的,房子的主人都干过什么事,这才是关键。”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0)

让谭博士遗憾的是,碉楼背后所体现的建筑文化和华侨文化至今仍未能普及。“很多人问我,开平怎么会有这么多华侨?他们为什么会回到老家建碉楼?还有些人见了碉楼后很失望:这些破房子有什么看的?简直叫我哭笑不得,在宣传上还没把握碉楼的精髓。”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1)

更令人纠结的是门票经济危及碉楼生命力,在谭金花看来,开发难度大是一大弊端,但“门票经济”模式更致命。这种模式不突破,会直接影响到碉楼的生命力,毕竟碉楼要靠自养,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就会面临“缺血”危机。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2)

碉楼给开平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申遗成功第一年,游客人数甚至出现400%的暴增。截至某年,开平接待游客三百多万人次。某年国庆黄金周,开平共接待游客二十五万人次,旅游收入四千多万元,但是,申遗成功后,尽管游客总量有四倍左右的增长,但保护措施导致游客流量总体规模不大,每座碉楼每天游客数须在3000人以下,每次进入碉楼的游客也不得超过30人。从目前情况看,靠旅游收入缓解资金压力不太现实。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3)

开平碉楼每年门票收入究竟有多少,相关部门一直讳莫如深。但开平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近日透露,2008年门票收入约有1500万元,除去村民分红、接待费用、宣传费用,远远不足以支撑开平碉楼每年的维护成本。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4)

如果单算经济账,碉楼的确是个亏本买卖。谭金花担忧地表示:“如果光靠门票收入,忽视旅游产业链条的拓展,开平碉楼将继续在世界遗产圈内沉寂,一千多座碉楼的保护与配套设施建设等所需巨额资金将无法落实。”我想说的是,何止是开平碉楼,台山碉楼,东莞碉楼和深圳碉楼都可能陷入沉寂。。。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5)

通过对谭博士挖掘的碉楼资料的整理,我开始对立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立园是一家私家园林,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年建造,于1936年初步建成的。这座园林将我国园林的韵味和欧美建筑的西方特色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是我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2002年12月被评为国家特级旅游景区。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6)

我国园林设计风格各异,立园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这座我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我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方。里面还有为人所乐道的立园主人、华侨巨富谢维立至情至性的轶闻……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7)

立园整个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提到谢氏家族,必须说一说谢日佑、谢圣泮和谢维立祖孙三人。西洋人刚刚打开清朝大门的年代,多少国人的淘金梦碎、客死他乡。谢日佑的爷爷无疑是淘金者中幸运的一个,他的幸运,来自与他及时成功的转型。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8)

侨胞到了矿区,生活朴素又能吃苦耐劳,但不惯于吃西餐,故常请三藩市唐人埠饭店代办食物,日子久了,唐人埠饭店就分支到矿区去。当时金矿区采金的西洋人常常把穿着了不久的脏衣服扔掉,因为他们不像华工那样,在疲累中还挤出时间来洗衣服。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19)

后来他们看到办伙食的华侨有些闲暇,便请华侨代洗衣服。后来华人的洗衣业就由此萌芽起来。谢日佑发现开饭店和洗衣店是一个不错的商机,遂放弃了开矿,专事饭店与洗衣店的经营,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0)

谢日佑与妻关氏育有七个孩子,其中当数长子谢圣泮(1871至1953)最有出息,据当地老人谢宏伯等回忆,谢圣泮老早就在米国经营“致和堂”药材铺和“环球货品”商行,在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家财难以估计。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1)

谢维立系谢圣泮养子,1893年生于开平仓前村,6岁离家赴美读书,大学毕业后也从商。谢圣泮经营药材发了大财,谢维立因此"子凭父贵",富贵一方。谢维立小时赴美读书,长大后也从商。1926年,年近四十岁的谢维立携妻带子回乡建造家园、光宗耀祖。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2)

谢圣泮曾嘱咐他“款式、形模仿效米国制”,他却不以为意。谢维立自小对建筑、诗词、书画颇有研究,深谙中西文化的精髓,他深为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所倾倒,决意按大观园的景致建造一座花园式别墅。因而从整体规划、局部设计到园中的诗对、题词等都是聘请当时最负盛名的行家里手精制而成。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3)

建造前,谢维立带着工程师先后到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去博览各地著名园林建筑,从中吸取我国古典建筑的精华,然后,参考欧、美等国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形式,从而使设计尽臻完美。谢维立亲自主导设计、主持施工。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4)

谢维立很有创意,廊柱取古罗马式,燕子窝取英国城堡式,拱券取伊斯兰式,楼顶按拜占庭的穹窿顶设计,根本不考虑什么建筑流派什么建筑风格,糅在一起相互之间是否协调。工匠则不照单全收,而将自己的审美观也融进了碉楼的建造中。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5)

建造前,谢维立带着工程师先后到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去博览各地著名园林建筑,从中吸取我国古典建筑的精华,然后,参考欧美等国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形式,从而使设计尽臻完美。谢维立亲自主导设计、主持施工。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6)

立园占地十多亩,坐西向东。立园正门,在别墅区靠面角,门边向南就是“立园运河”。谢维立斥巨资在村前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那时没有挖土机,只靠人力一锄一铲地掘土,又没有车辆搬运水泥,仅靠人力挑担和“鸡公车”推运,工程难度甚大。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7)

但是,他却以惊人的胆识与魄力,亲自筹划指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开凿了一条10米阔,3米深,史无前例的人工运河,将立园与潭江相接。立园建造期间,从国外运来的大量建材就是利用小运河进来的。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8)

大门正中上方“立园”二字,柔中带刚,潇洒圆滑,是书法家吴道熔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书写的。从正门内进,沿运河回廊西行约100米,便进入别墅区。别墅区有别墅六幢,古式碉楼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其楼顶按我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盖绿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实用的隔热层。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29)

室内地面和楼梯皆磨彩色意大利石,而今七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可管窥七十年前的华侨生活起居的情形。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0)

立园室內墙壁装饰着以我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大型涂金木雕;彩坭浮雕是“刘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1)

各层墙边都装置西式壁炉;所有窗户裝上防蚊窗纱;天花下悬吊着古式灯饰;每层摆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显得古朴幽雅贵重,古色古香。用水和卫生间的设施,如抽水机、浴盆、坐厕、水箱等均是从国外购置的。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2)

虽然是别墅,防卫设施却不马虎。大门是三层钢门,用的从德国进口的三厘米厚防弹钢板,窗也是三层,最外是铁板一块,中间是栅栏,内里一层就带了装饰。为保安全,在别墅区建了立园中唯一的一座碉楼乐天楼。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3)

乐天楼是一座五层建筑,墙壁很厚,门沉甸甸的,窗户很小,每个窗都装上粗大的铁条,展现了防卫森严的面貌,里面有充足的古老的烹饪设施与饮食用具,以及卫生设施,墙壁上还有枪眼,以备抵御前来侵犯的土匪。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4)

立园的“小花园”位于“大花园”和别墅区之南,中间与运河相隔。别墅区与小花园之间建“虹桥”连接,桥上建"晚晓香亭"一座,游人入亭登楼观赏园景,别有一番情趣。

说起谢维立先生,除了他私下建造的大名鼎鼎华南第一大园林别墅立园,更为人津津乐道却是发生在园内的他与四位太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5)

立园中还有一座独特的楼,位于运河边的“毓培别墅”。“毓培”是谢维立的乳名,这座楼是给他的四个妻子居住的。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6)

据说谢维立娶了四个老婆,有人因此说他风流花心。但是,谢家后人却说,谢维立不是个花心的人,也不是同时拥有四个老婆的。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7)

史料记载,谢维立的原配夫人司徒氏是一位美籍华人,大户人家出身,与谢家是门当户对,两人是在米国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时相识的,共同的志趣使他们很快就心心相印,不久喜结连理,十分幸福美满,司徒氏为谢家生了六男三女,后来患上了精神病,遍访名医都无济于事。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8)

这不仅是晴天霹雳,于维立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苍天捉弄,难遂人愿,正是“有情皓月怜孤影,无籁闲花照独眠”。此后,虽然有许多媒婆来提亲,更有一些长相不俗的女子主动投怀送抱,但维立都不为所动,一概谢绝,他把精力都放在生意上和照顾孩子中去。几年的光景一晃就过去了,他仍孑然一身,形单只影。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39)

二太太年仅十八岁嫁给谢维立,十九岁即死于难产。据说四个太太中,谢维立最宠爱的是二太太。园中流传一段神话般的传奇故事。据说一天谢维立泛舟运河上,仆人打到一条通体全红的鱼,谢维立心生怜爱将其放生。当晚便在梦中见一女子,二人情投意合。几天后,谢维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女子,与梦中的一模一样,后来这女子就成了他的二太太。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0)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邂逅的版本,传说有一天,当谢维立趁赤坎墟回家途中,天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谢维立又忘记带雨伞,衣服被淋个湿透,正狼狈之际,忽然头顶上飘过一片“云彩”,雨聚然停止了,诧异中一抬头,眼前一亮,只见一位身穿白色旗袍,面容清秀的女子手擎花伞颔首浅笑站在他身旁。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1)

那女子仪态端庄大方,漂亮的鹅蛋脸,水灵的丹凤眼,玲珑窈窕的身段,就像一株出水芙蓉般清雅脱俗。四目相交竟似生出情意无限。看到维立定定地痴望着自己,那女子脸上飞过一片红去,含羞低下了头。

自那以后,维立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常常忆起那女子的花容月貌,其时他才发觉自己对那女子竟是一见钟情。他当即托人去查探女子的身世。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2)

原来,那女子名叫谭玉英,年方十八,赤坎人氏,为人乖巧,精通刺绣,知书达礼,擅长吟诗作对,是一位在方圆十里出了名的才女。维立大喜过望,立即派人上门提亲,想不到一说即合。原来玉英那天见到气宇轩昂、一个堂堂君子风范的维立时,早已心存好感,暗中爱慕,这次媒人前来可说是正中下怀。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3)

不久他们便琴瑟和鸣,结成夫妇,婚后俩人卿卿我我,缠绵于花前月下吟诗作对,晚香亭里对月弹琴,着实过了一段浪漫而又温馨的日子。为了打理国外的生意,维立不得不暂别爱妾,远赴重洋,临行之时两人依依惜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噎。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4)

自从维立出门后,眨眼已是半年有余,其时她已有了身孕,每个黄昏深夜她都独自于花园内借着月色弹奏月琴,一曲凄婉的《郎归晚》如泣如诉,寄托着对夫君的思念。维立在国外,同样思念着玉英,恨不得越过海洋不远万里飞回妻子身边,无奈事务缠身,难偿心愿,只好经常从国外寄信回来问候玉英,并亲手缝制了好几套手工精细的衣裳托人捎回来给玉英,浓浓情意尽在其中。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5)

当维立闻讯玉英要生产而赶回来时,玉英却因难产而死,相框中的玉英仍牵系着他的心,睹物思人,悲痛欲绝的维立不禁黯然神伤,一腔情意空付东流水。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6)

自爱妾玉英去世后,谢维立整个人变得意志消沉,郁郁寡欢,深深的自责使他无法自拨,因而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借酒消愁,面容日渐憔悴,亲朋好友费尽唇舌劝解开导都无济于事。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7)

在立园的花园里,一个象鸟笼一样的白色镂空建筑象磁石一样吸引每一个游览立园的人。它叫花藤亭,是谢维立为他最宠爱的二太太建的,据说这建筑形状是仿英国女王的皇冠。花藤亭四周绿荫密布,亭上爬满了花花草草,四季花香不断。也许是因为二太太红颜薄命,“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们对于美好而短暂的事,总是在无限怀念中将之神圣化了。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8)

有人说,谢维立其实是个感情十分专一、用情至深的丈夫,他一生所娶四个太太皆是命运的巧合,姻缘际遇,其玄机之处正在于此。世间万事万物如过眼云烟,镜花水月,一切不可强求。正是“月不成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49)

据说有天夜里,他又独自在房里借酒解闷,三杯落肚,想起玉英又热泪满腮。蓦地,窗外传来了阵阵月琴声,他侧耳细听,竟是玉英曾在信中提到过由于思念他而晚晚弹奏的《郎归晚》,心头怦然一动,急忙开门循声来到了晚香亭,依稀见一位衣袂飘飘的白衣女子正坐在花园内撩拨月琴。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0)

“玉英!玉英!”他喜极而泣地飞奔过去,从背后紧紧地抱着那个弹琴女子呢喃地叫着。此时琴声嘎然而止,那白衣女子回头望着他,原来是管家老余母的侄女余瑶琼,维立当即面红耳赤,瑶琼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尴尬之际,维立注意到瑶琼的手指上缠着纱布,他关切地问道:“你的手指怎么了?”

此时瑶琼深深地凝望着维立,慢慢的讲述着......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1)

原来,玉英还在世时,经常一个人于晚香亭弹奏《郎归晚》这首曲子,曲调充满了无限的幽怨与悲凉,瑶琼被玉英对维立那份深深的爱恋所感动,于是跟着玉英学弹琴,可惜由于功底不深,时日太短而学艺不精,无法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当她看到维立因玉英的死而一蹶不振,意志消沉迷茫,心中焦急非常,为了使维立重获斗志,她暗下苦功练习弹月琴,手指被琴弦划伤也不顾,包扎后继续练习,只为能够再现玉英弹奏这首曲子的神韵及风采,以此搏取主人欢心,重展笑颜。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2)

维立被瑶琼的善良与深情厚意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抓住她缠纱布的手,小心的握在自己手中不放。瑶琼娇羞地低下头,惋惜地说:“先生,我知道你挂念着玉英姐,但人死不能复生,你一定要振作起来,身体为重呀”。

维立听后一怔,他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余瑶琼竟能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语,想起自玉英离开了人世后,自己因悲痛而丧失了斗志,过着颓废潦倒的日子,白白荒废了宝贵的光阴,玉英若泉下有知也不会原谅自己的。望着瑶琼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他重新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3)

此后两人来往密切,感情日增。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维立渐渐对这位心地善良、温柔娴淑的女孩萌发了爱慕之意,而瑶琼也早已对他心存爱意,只因维立是有家室之人才将情意深埋。不久,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就于立园内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婚礼,婚后的瑶琼处事有方,把家里上下打理得有条不紊,维立少了家事的烦扰,专心向生意场上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4)

谢维立的四太太名叫关华英,他是在香港认识她的。关华英生性活泼开朗,敢爱敢恨,是个很“西化”的女孩,自从认识谢维立后,她被谢维立的聪明才智及成熟稳重的气质所倾倒,和他成了好朋友。谢维立返乡时,关华英因仰慕他的“大观园”,便恳求维立携同她一齐回乡。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5)

余瑶琼见关华英见多识广,口齿伶俐,又精通英语,如果维立能得到她的协助,生意定能更加兴旺,又见她对维立情意绵绵,就做通了维立的工作,将她纳为四太太。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6)

命运坎坷,世事沧桑。时到今日,原配夫人司徒氏早已作古,她为维立育下六男三女;爱妾谭玉英又因难产化成缕缕尘烟缥缈于红尘中,与维立的这段爱恋已成一首悱侧的悲歌;只有三太太余瑶琼仍健在,现年已是八十多岁老人,居于米国芝加哥,与维立育有五男五女;四太太关华英一直留在家乡,后因战乱,家道衰落,迫于生活而改嫁,于1951年去世,与维立育有一男一女。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7)

数十年之后,地方修缮立园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棵树,好像是四个太太的自我表白,这棵树便是连理树。连理树的树根交错地攀在一起生长,像谢维立的四个太太伸开双手互相拥抱,难分难离地相依为命一样。人们自信地说,这四棵树就是维立四个太太的化身:狗核树代表第一任太太;棕榈树代表第二任太太;凤凰树代表第三任太太;红棉树代表第四任太太。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8)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谢维立实际上是一个感情十分专一,用情至深的丈夫,他一生所娶四个太太皆是命运的巧合,姻缘际遇,其玄机之处正在于此。世间万事万物如过眼云烟,镜花水月,一切不可强求。正是“月不成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源于立德立功立善千秋不朽)。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59)

历时十载,民国25年(1936年),一座像《红楼梦》的大观园式的立园终于建成了。为此耗资26万银圆。立园是岭南地区私家园林的代表,它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岭南山区的硬朗,既有修行笃厚、励志图强的抱负,又有立身清洁、处事仁慈的人格,可谓一座集我国传统园艺、西洋建筑艺术、江南水乡特色于一身的名园。

谢维立故事(谢维立四十年情史)(60)

但令人遗憾的是,园刚建好,小日本鬼子就进村了,谢维立只坚守了三年,就带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样的镇恨家仇,于1939年重返米国,“别时容易见时难”,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没能再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建造起来的立园。

第3219回:摩门教徒一夫多妻,复原后期圣徒动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