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当时一热点事件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而“打酱油”也就派生出了不关自己事的意思。
那么对于打油诗而言,相对于各种格律诗、新诗大行其道,一些粗俗的诗只能犄角旮旯艰难生存,只能“打酱油”了,因此得名曰打油诗。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说起来打油诗的历史比“打酱油”要久远多了。
打油诗起源
打油诗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过张打油的诗: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虽然是一般的读书人,但是此诗一出,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打油诗也因此开始在民俗文化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经久不衰。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历数各朝各代,都有很多传诵不衰的打油诗,但要说把打油诗发扬光大的莫过于民国时期的张宗昌了。
打油诗圣张宗昌张宗昌是奉系军阀,常据山东,张宗昌其人,可以说是吃、喝、嫖,赌、抽大烟,五毒俱全。他之豪赌,实是惊人,一掷数千元,毫无吝色。
张宗昌虽然劣迹斑斑,在齐鲁大地的文化史上还是有点贡献的,一个是组建山东大学,另一个就是其打油诗了。
张宗昌留下了数手打油诗,有些还很有意思,比如咏雪的: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呀筛石灰
再比如写大明湖的,想想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多美好,但是读了这个却让人捧腹: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将军的打油诗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
娘们秀才莫猖狂
三落三起理应当
谁敢杀我诸葛亮
老子还他三百枪
箭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
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
你还见过哪些有趣的打油诗呢?或者自己来一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