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非常神奇的动物,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不像某些网友臆想的那样,只会在草原上生活。草原马的性能并不出色,森林马、沙漠马、圈养马很多指标都超过了草原马。
马是熬过了冰河期的动物,在艰难的环境中,马的祖先原始马真不挑环境,森林里有吃的就住森林,山地能活命就在山上住,甚至西伯利亚冻原也有所谓的冻原马,形成了普氏野马、欧洲野马、森林马、冻原马四个原始马分支。马匹在被不同地方的人群驯养后,也培养出了不同的特色的马匹。
草原马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性能出色的战马,各种性能出色的马匹还都是定居文明国家的产物,很多名马都是在马圈里长大的。今天速度最快的纯血赛马就是混合了阿拉伯马和欧洲冷血马的马匹,和蒙古马等草原马相比,它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速度优势;耐力最好的布琼尼马也是苏联培养出的圈养马;大名鼎鼎的汗血马则出自大宛国的马圈中,中亚民族为了给汗血马等著名马匹提高生活质量,还用专门的羊油、鸡蛋点心。
马匹圈养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加料加营养很方便。在中世纪为了给战马补充能量,骑士老爷和贵族甚至要给战马喝葡萄酒,咱们的唐朝也有喝酒的名马。马匹需要多种营养,北宋的战马还要额外加糖和油,就连蒙古马也需要加盐和粮食当补充。
1307年刚刚继位的元武宗就要大都路(除元大都外还包括大兴、宛平、良乡、永清、宝坻、昌平六县,涿、霸、通、蓟、漷、顺、檀、东安、固安、龙庆十州)的居民为94,000匹战马战马提供15万石粮食充当饲料,还要求河北等地的农民给漠北马场的马匹提供杆草。元文宗大都等地居民给蒙古马提供小米和盐,“所牧国马,岁给盐,以每月寅日啖之,则马健无病”。这些加料可不是闲的没事烧钱,根据畜牧学的统计,休息中的马每天需要25克盐;中等劳动强度下的马匹每天需要55克到65克盐;长途行军这种高强度劳动马每天需要上百克盐,圈养的马匹营养更好,性能也会更强。
草原民族的高头大马也是进入农业地区后的结果,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西大马就是上好的重骑兵马匹。它就需要河西地区的粮食喂养,当时河西的各个民族都是一边种地,一边喂马,西晋即将灭亡时长安政府还要向胡人借粮食。元朝和北魏都把大型马场放在粮食多的山西,也是借助了农业地区的粮食,用圈养的方式喂马。
森林马的后代就是今天的欧洲冷血马、重型马,这些马的速度较慢,但载重能力很强。北欧著名的日德兰马就是森林马在12世纪产生的后代,目前这种马身高1米5到1米6是一种不知疲倦很能干活的挽马。布拉班特马也是森林马的后代(又名比利时重型挽马),它的力量非常惊人,创造过两马双骈将7.7吨货物拖动2.18米的记录(实战自然用六马三骈)。而蒙古马三马曳车的极限是500公斤,六马三骈的炮车车组牵引力不会超过1000公斤。因为蒙古马不给力,民国时期的中国炮兵可是有钱都不能购买重型火炮。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阿登森林地区也出产一米5的阿登纳斯马,它也是一种很给力的森林马。咱们东北的森林地带也出了不少类似的马匹,比如17世纪就出名的索伦马,“索伦产马,身长足健,毛短而泽”
至于沙漠马,那就更加著名了,对全世界马匹影响最大的三种马匹中有两种都是沙漠马,它们分别是阿拉伯马和柏布马。阿拉伯马几乎和西方所有马匹都扯上关系,甚至印度的骄傲马瓦里马也是它的后裔(骑着马瓦里马的马穆鲁克战士可是打败过蒙古人),纯血马更是和它密不可分。
柏布马是阿拉伯马的“青春版”,素质和阿拉伯马差得有限,外表还十分类似,以至于不少著名的阿拉伯马就是柏布马。柏布马比阿拉伯马高出十公分,体重更大,更好养活更不容易生病,阿拉伯骑兵大杀四方时用的就是柏布马。和蒙古马相比,柏布马的战绩也毫不逊色。柏布马是仅次于阿拉伯马的优秀马匹播种者,柏布马在西班牙的后代就是安达卢西亚马,安达卢西亚马则是新大陆众多马匹的祖先。
马匹进化了几千万年,被人类驯化圈养了几千年,以为它只能在草原上生活,我只能说某些人真是读书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