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现在叫太和街道了吗(从下关的街道名说起)(1)

下关在1985年被撤市。新建大理市时,称为下关镇。不久以前又被拆镇,划出关迤等老下关城区后,称为下关街道,管理机关叫做下关街道办事处。

下关城区的街道,较老的有中丞街、西大街、文明街、启文街、振兴街、正阳街、天宝街、人民街、鸳浦街、紫云街等。

在我小时候,有几条街道已顺应形势被改名。如:西大街改为东风路——东风压倒西风;文明街改为立新街——要破旧立新,是—条回族街;鸳浦街和紫云街合起来,改为东方红大街——一条很窄小的街道,但迎着日出的方向;仁民街也改为人民街——不搞“仁智礼义信”一套封建的东西。“文革”结束后,以上街道除人民街叫做人民路,分为南北两段外,其他的都改回了原名。

后来,呈东西向的320国道的穿城路段,被命名为建设路。因这条路较长,又被分为西路、中路、东路三段。同样呈东西向的过城北环线,被命名为苍山路。

七十年代中,新建的三条与苍山路垂直的路,从西向东分别叫,苍山西路、苍山中路和苍山东路。后因这三条的路名不甚合理,又分别改名为关平路、泰安路和兴盛路。同时期修建了龙溪路、文化路,并向南延长了人民南路。连通了小花园到老巍山路口,再到二号桥的南环线,即环城南路。

以上街道的名称,除了东风路、东方红大街外,其他的尚还可以,有出处、有文化的气息在里边。

改革开放后,成立了开发区。开发区中的一些大路、小路,取名也还可以,如:西屏路 、文昌街、三茂街,沧浪路、双鸳路等;再后来,另几条大路的取名则有点莫名了:巍山路、宾川路、祥云路、永平路、漾濞路(原沧浪路改为漾濞路),用了下辖县的名称。除了无文化内涵外,还容易引起误解。曾听一个路人,指着一条路对同行的外地人说起:这条路就是去祥云的路。完全的风马牛不相及。前面提到的环城南路,则改名叫了南涧路。走南涧路可以去到巍山、漾濞、永平、云龙等县城。不过,城区的吉昌路、开发区的文昌街,这两条街名中有“昌”字的路,倒确实是丰乳肥臀、流莺四起的。

现在,启文街、正阳街等已不复存在,开发成了正阳时代广场,成为一个以小吃为主的商业区;鸳浦街、紫云街也和启文街等一样,改造成了小区里的几条通道,叫做天城商贸街,卖起了服装。

有一天,刷手机微信,竟看到我的定位在四驿路上。才知晓,我所住的小区北边,一条与兴盛路和苍山路都垂直的、呈“L”形的、金星新村中的小路,其实只是条巷子,叫做“四驿”

路。好一个很悠远的路名;取这个路名的,以及认可这个路名的,都是极可敬佩的人。

在全国,用市、县名给街道命名的。据知有大都市上海,有什么北京路、南京路、武汉路的,那还是用了同行政级别的市名。大理市却大胆地,不说往上攀附,还一味地往下靠拢,用了下辖的县名命名街道。据说还有的城市,有更过份的街名:什么经三路、纬四路的,纯粹的坐标命名。那倒是很好管理、辨别,却是毫无半点人文气息、文化韵味。很是十分的可恶了的。要知道一个城市的街道命名的文化蕴含,是这个城市的一张重要的文明名片。

由是想到,不知从何时起,全国众多气韵十足、诗意盎然、听着都让人沉醉其中的城市名称,被改得面目全非、俗不可耐,恶俗之致。例如:将庐州改为合肥,邺城改为临漳,陈仓改为宝鸡,常山改为石家庄,汝南改为驻马店,兰陵改为枣庄,琅琊改为临沂,长安改为西安,金陵改为南京,朝歌改为淇县等。

忽又想到下关西洱河上的桥名来,黑龙桥、新桥、闸门、泰安桥、兴盛桥、龙溪桥。西洱河上的六座桥的桥名,有的因古老的传说得名,如:黑龙桥;有的因连通的街道得名,如:泰安桥、兴盛桥,龙溪桥。闸门虽不是桥名,却也因其用途算是得名。只有那座“新桥”,是什么时候、何种由来被叫做“新桥”的,尚无闲暇、也疑无从考究。当年拆了老的“新桥”,建起新的“新桥”,仍叫做“新桥”,而不是“新新桥”。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第三次建起的这座“新桥”又有奶便是娘的,被叫起了——“美登桥”!长此以往,有朝一日,现在而今眼目下,已成为十分网红桥的兴盛桥,也可以有奶便是娘的叫做“司藤”桥,或叫做“王二麻子”桥了。

——2022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