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哲学的思想(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1)

首篇“相也悟道”的文字出来,有老友问,你为何把公众号名称改成了“相也非常道”?盖,相也文字水平丑,文化底蕴差,说不好,词不达意。不论是散文,随笔,还是其它文字,写出来的,都难及心中所悟所思。圣人悟到了世界的真相,字之曰“道”,强之曰“大”,还那么谦虚。相也能悟出什么真相呢?穷其一生,也悟不到“道”的真相。就如,不入佛门,悟不到“如来”的真相一样。故之曰“非常道”。

相也悟道,不纠缠于文字相。就想随心所欲,写我所想,写我所悟。如甲骨文里的“道”字,从头开始行走,把我的身体,复归于婴儿,走到缘起之地,不逼自己,亦如小篆中的“道”字,有“彳”有“止”,乍行乍止,走走停停,动动静静,从老子之道里,感悟人生之道;从宇宙真相中,感悟人生真相。语境和词意,以《说文解字》和王弼的《老子注》为主。信息化时代,专业的事,专家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也不是道学专家,更非大师。相也做字注,搞释引,谋求一锤定音,正本清源,那是专家碗里抢饭吃,自不量力,恬不知耻的。相也的文字,仅仅是相也的感悟,发表出来,用意在交流,但结果不是相也能预料和控制的。想想,最差的结果,莫非两种:一是异意,二是谩骂。对此,相也的态度是:异我者,朋也,助我明智;骂我者,友也,醒我定执。为道而疑,为道而骂,皆吾道友。

昨日悟“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帛书版)。有道友留言说,在古代,“可”字没有“可以”的意思啊。甲骨文中,“可”是人肩挑荷担的样子。我理解,既然是挑担,必须是挑得动重担,挑不动,就不是可。小孩要挑重物,挑不动,父母肯定不允许,怕把娃的腰压折。显然,引申了说,“可”就有许可、准许之意。《广韵》就云:“可,许可也”。《诗·小雅·何人斯》:“去不我可”。这些都是明证。“可”的第二个意思是“相称,适合”。《庄子·天运》云:“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这是“可口”一词的最早出处。《荀子·正名》:“故可道而從之,奚以损之而乱?” 杨倞注:“可道,合道也。”相也觉得,这两个意思,都能理解“可道”,当可体、合道解,似更确些。老子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道,是宇宙的真相,是本体的东西,我命名这个“道”字,是适合的,可体的,合乎道的。

道家与哲学的思想(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2)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雕像

“道”,是宇宙的真相,自然的本源,人生的本源。一句话,“道”,是产生一切物质世界的总根源。“道”,本来就在那里。不管你闭着眼睛,睁着眼睛,醒着,梦着,道都在那里;不管你看见不看见,道就在那里;不管你觉悟不觉悟,道就在那里;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它仍在那里。用哲学的话叫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老子的“道”,不仅是“客观存在”本身,还是产生“客观存在”的总根源。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本来就有的。用佛家的话语权说,“道”即“如来”。是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世间,就是这么奇妙。道家,始终没有超越老子之“道”的境界,而佛家却把“道”的精髓,融化进了“如来”,又在如来的基础上,开出一片向死而生的西方极乐世界。用禅宗的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切的真相都在自然中。

老子在写《道德经》之前,已经对“道”有成熟的概念了。孔子五十一岁时,仍未悟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第三次拜访老子悟道时,老子见孔子心已能游于物之初,便给孔子讲过道。老子曰:“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

老子给孔子的这堂讲道课,至少对道的特点与功能做了四点概括:一、道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遍布环宇,无处不在,周流不息,无物不至”的。二、道是生生不息的。道能“生育天地而不衰,资助万物而不乏”。是“永恒不变”,不衰不败、不匮不乏的。如佛之“如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三、道是不能穷尽的。“道”的源头是“求之不可得,论之不可及”的。四、道能生育资助万物。生天则高,生地则厚,生日月则运行,生四时则有序,生万物则有形。有了这四个特点,中国哲学的大厦,在孔子五十一岁时,就被老子厚实地就建立起来了。这座大厦就叫“道”。比公元前6世纪,世界上第一位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掉进破井里悟出的“大地浮在水上”的第一句哲语,高了N个量级。中国只所以没有产生神学,产生宗教。在老子给孔子讲道的这一天就注定了。倘若老子揭示宇宙的真相,定义的不是一个“道”字,而是一个“神”字,那中国就有神学和宗教了。

道家与哲学的思想(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3)

孔子拜老子悟道图

但是,有了“道”,就有了“魔”。因为人类研究“道”的唯一工具,是靠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最大的长处,是能够描述宇宙万物的真相;但最大的缺陷,又不能精准描绘世界的真相。原子钟再精确,但与自然的真相,仍有差距。何况真相与文字相之间,留下的空白与差距,就更大了,便被“魔”占了。这是人类最痛苦的地方,也是在真相路上最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人类在哲学与科学的道路上,只能一步步逼近真相,一步步去魔,而不能穷尽真相,去尽魔性。今天的未知,可能成明天的科学;明天的科学,又是后天的迷信和魔。

当年,牛顿力学搭建起经典宇宙观后,就有人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只剩最后“两朵乌云”。但随后,“两朵乌云”竟分别发展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并直接颠覆了牛顿力学建立起来的宇宙观。现在,又浮现出了暗物质、暗能量、平行宇宙理论、多重宇宙理论等一堆未解之迷。特别是暗物质这词儿一出现,才发现人类目前能认识的宇宙物质,百不及五。其它,统统是未知。有未知,迷信与魔自然盛行。这是真正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有困惑,魔惑,而科学技长手短,无能力解惑,迷信便是暂时安抚灵魂的唯一迷药。

而老子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建立了“道”的哲学范畴,还给出了人类治迷去魔的法器。老子用一个“道”字,把“神”消灭了,让人敬天畏地,信仰于自然。既把帝王从神道治国上拉下了马,还原为人,用自然之道治国,使神在中国人的心中失去了土壤;又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从迷魂坑中拉了出来,从神道上解救了出来。魔失去了神的保护,就成了孤魂野鬼,不碍中国人的大智慧了。

道家与哲学的思想(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4)

王屋山道德经石刻

老子问道治魔的法器与智慧,就是“悟道”。

悟,不立文字相,悟道,妙不可言,就从智慧上去了“道”与文字相之间留下的鸿沟,让“道”更能逼近真相。不管你的智慧高低,悟性高低,识字不识字,只要开智启慧,入了“悟道之门”,你所感悟到的东西,不管是自然之道,科学之道,做人之道,生活之道,还是夫妻之道,品茶之道,大道无边无际,不论你喜欢悟什么,或困惑什么,就悟什么,你所悟到的东西,肯定是心里感到最舒坦的,最美好的,最自在的,最如意的东西。一旦悟通,一切的困惑,便豁然开朗。所以,心的舒坦,美好,自在,如意,是解除人的一切恐惧、忧虑、困惑、失望、痛苦、悲伤的最佳良药。

悟道这么美妙,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

,